常聽作家朱嘉雯講紅樓夢,但她對日本文學也頗多關注,經常實地造訪作品創作之地,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兩件事合而為一。朱嘉雯眼中的大文豪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覺派作家的代表,這是作家將自我經驗帶入創作的流派,興起於20世紀初,是日本最早的現代主義文學。

1926年首度發表的《伊豆的舞孃》,便是川端康成以自己1918年秋天經歷的伊豆之旅為範本寫成的短篇小說,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真有其人。小說發表後的幾十年,還常有讀者寫信詢問書中的主角景況,據說川端康成在小說寫成後,仍與小薰的哥哥保持書信聯繫,但作家從未透露小薰後來如何了。
川端康成筆下的20歲大學生,在旅途中偶遇來自大島波浮港的藝人家族,依當時的社會情況,藝人屬於社會底層,他們在旅途中相識,一起越過天城山、沿著河津川來到南伊豆的湯野溫泉,雖然社會地位懸殊,可大學生毫不在意,親切地為他們朗讀《水戶黃門漫遊記》,擔憂他們的處境,甚至對當年不到14歲的舞孃小薰產生淡淡的初戀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