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口罩他做的4】遭哄抬價格慘賠 創一條龍產業防斷料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台灣康匠早年研發產品遭到仿冒,現在許多發明陳勇志都會先申請專利。
台灣康匠早年研發產品遭到仿冒,現在許多發明陳勇志都會先申請專利。
「無塵室口罩我們原本買0.72元、賣0.83元,疫情一來,進貨價格漲1倍,還要用現金去排隊。」接的是年度單,擔心無法交貨,只能買高賣低,賣1個約賠0.6元,1個月虧30幾萬元,夫妻倆四處借錢,太太甚至哭著跟他說:「我們不要再借錢了好不好?」
撐了半年才等到疫情結束、價格回穩。「那時台積電主動聯絡我,說其他供應商都漲了,直接幫忙調價格;聯電的供應商只剩下我交貨,雖然得照合約走,但承諾隔年跟我簽比較大的量,到現在10多年都還是這樣。客戶都在為我想,就更想確保他們能有口罩。」於是萌生自己做口罩的想法。
被陳勇志態度感動的不只有客戶,當時一名口罩廠中階主管也很佩服他,得知他想設廠,決定出手相助,幫忙在新北鶯歌找廠地、找人。隔年台灣康匠開工,「都沒錢,也是跟朋友調。可能做人滿成功的,一路很多親友相挺。」
台灣康匠相關企業包括製造熔噴不織布的兆羿科技、製造PP不織布的松勝創新與製造口罩定型鼻線的昌育國際,一條龍作業避免原料斷貨。
租了300坪的廠房,設一條生產線,月產100萬片,剛好夠客戶用。沒想到一堆跟他一樣受過傷害的經銷商都找上門,產線一條一條開下去,第1年營業額就3千多萬元。
「台灣康匠是因為被斷料才開的,當然也會思考未來會不會再被斷料?」2014年陳勇志開始向上游發展,與朋友合資,陸續成立製造熔噴不織布的兆羿科技、製造PP不織布的松勝創新與製造定型鼻線、耳掛帶的昌育國際,發展成一條龍產業,現在除了內層不織布需要向外購買,其他都可不受制於人。去年台灣康匠營收1.7億元,包含上游3家公司營收為5億元。
這幾間公司陳勇志都沒介入經營,他認為獨立作戰才能長大,「例如昌育國際,原本可以接20家的單,跟台灣康匠綁一起就只剩一個客戶,產能就不會擴大。」6月徵收放寬,口罩業者搶原料搶得凶,熔噴不織布價格飆漲5到10倍,「不可能自己投資原料廠還拿不到原料,但價格還是跟著市場走。」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