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上學,我其實沒想過她會回來。」羅紹和隻身到派出所認人,「我看到她就覺得眼前這個人很陌生,從她離開到那時都沒看到媽媽。我很想去抱她、很想開口叫媽媽。當媽媽開口叫我一聲:『和仔!』我的眼淚就掉下來,媽媽終於回來了。」
【不當最強發言人番外篇】窮到連地瓜都吃不起 父親卻捐米救人讓他學懂感恩

上小學的那一年,羅紹和的母親第二度被丈夫打跑。距此一年多前,母親首次因家暴離家出走,他和弟弟被送往當地的孤兒院,這一次母親再度離家,一走就是7年,等到羅紹和上國一那年,母親才因政府執行全國戶口普查,不得已回家。

羅紹和國中時學業成績不錯,始終都編在升學班,但母親回家後,由於長期和弟弟處於父親家暴的壓力下,且在他渴望母愛保護時,母親卻離家不在,羅紹和便從受暴者轉為施暴者,到處惹事、找人打架。他指了指上排的牙齒,「我那時有些自甘墮落,所以我現在這個假牙,就是國中時候打架付出了代價。」
「在我母親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她曾經問我,這輩子會不會怨她?我告訴她,我不怪她。」羅紹和淡然地說,「長大之後我能理解,她當時是因為受到家暴,必須要先離家、先自保。」
「叛逆期的孩子,他的想法跟一般成年人不一樣,沒有經歷過的人,沒辦法體會到這樣的心境。」羅紹和接著說,「以前國中時你會覺得,為什麼媽媽要遺棄我們?為什麼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也不在?那是非常需要媽媽的時候,所以你會有很多的怨,對媽媽也會有很多的誤會。為什麼別人家庭都很幸福,爸爸、媽媽都在,可是我的媽媽都不在?」

那麼父親呢?羅紹和苦笑說,在這一生當中,雖然父親留給家人的大多是痛的記憶,但他後來選擇投身公益,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父親的啟發。
羅紹和說,「以前我們家裡窮到只能吃樹薯,但我爸看到鄉里還有很多人過得蠻辛苦,他都會把米一斗、二斗的存起來,捐到民眾服務站幫助有需要的人。」
「你看我們家已經夠窮了、夠吃不飽了,我爸還會想去幫助人,這讓我印象很深刻,也影響我要心存善念,要盡其所能的去幫助別人。」4年前,羅紹和來到安得烈後,他也以父親的態度自我期許,「我希望可以把安得烈做好,不要虧欠、不要辜負了那些信任我的人。」
★鏡週刊關心您:遠離家庭暴力,可通報全國保護專線113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