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焦點拉回台灣,電動車的發展,會替台灣帶來多大的效益?根據國家實驗研究院報告推估,2025年台灣自動駕駛技術所衍生的產值,將達新台幣2千8百億,可替台灣產業帶來龐大效益,其中主要生產項目以汽車及其零組件為主,將帶動外銷及內需成長。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現在全球積極發展的自駕車,就是電動車的一種,只不過車上搭載高等級的先進科技,例如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感測IC、車聯網等,讓車子可以達到無人操控也能行走的狀態,而現在電動車都有自駕輔助系統,只差在等級不同。
「很多國家都已訂出傳統燃油車的『末日條款』,像是北歐部分較積極的國家,明訂5年後禁售燃油車,不少國家在2030年起全面禁售,而預計到2050年,市面上會看不到汽油車。」黃文清表示,現在電動車在全球市佔率不到3%,但在各國政策法規主導下,相關供應鏈的夢龐大到難以估計,「電動車只要吃到燃油車3成市占率,股價就很可怕,而且這是遲早的事,台廠受惠最大的族群是電池、馬達零組件等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