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3層濾網勇追強勢股 全職爸10年賺逾2千萬元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過去是窮忙上班族的羅仲良,因為股票翻轉人生,現在當起全職爸爸。
過去是窮忙上班族的羅仲良,因為股票翻轉人生,現在當起全職爸爸。
家有3個孩子的全職爸爸羅仲良,擔任過房仲、證券營業員、幼稚園行政,自嘲過去是窮忙上班族的他,因為股票才得以翻轉人生。他投資經歷長達20年,歷經大大小小慘賠經驗,最終創出一套結合技術、基本及質化調查的選股法,近10年賺進8位數獲利,箇中關鍵除了勇於買進強勢股,更堅持守住能力圈,只做自己擅長的投資。
約訪當天上午11點,羅仲良已在大廳等候,問他台股盤中時刻怎麼沒在盯盤?他笑著回說:「盯盤很累啊!等等還要去帶小孩。」眼前這位不看盤、散發溫柔爸爸氣息的男子,就是6年前因抓到佳格、儒鴻、鑫永銓等強勢股,並放空洋華,短時間獲利600多萬元,在股市一戰成名、成為媒體寵兒的全職投資人。

羅仲良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79年
  • 經歷:房屋仲介、證券營業員、幼兒園行政
  • 現職:全職交易者
  • 投資資歷:20年
  • 學歷:武陵高中、中央大學土木系
  • 座右銘:市場上最好的明牌,就是自己用心研究的那一檔

股海十年 資產翻七倍

「這幾年仍有媒體邀約,但因賠錢案例較多,不知該如何分享。」他直白地說。但事實上,他近10年從300萬元滾到2,400多萬元,資產翻了7倍,絕對是大賺小賠才能累積的成果。
投資達人雷浩斯評論羅仲良:相當有料,「他個性真誠,從不避諱談虧錢經驗,屬於典型的實戰派高手,技巧是在市場磨出來的,還靠投資養活家人。」
羅仲良笑說,做股票二十多年,賠錢次數太多了,以前都痛不欲生,「早年看股價低於淨值買宏碁卻大賠、用融資買華碩被斷頭、做期貨最後一場空…但日子久了就發現,賠錢是必經之路,是讓自己能力、經驗增長的最好方法。」
問起選股訣竅,羅仲良分享,台股上市櫃超過上千家,市場充斥爆炸資訊,即便研究員或團隊,都不可能逐一研究每檔個股,何況是上班族,或是像他有3個小孩要顧的爸爸。「最省力的獲利模式,是抓出具基本面,且自己熟悉的強勢股進行波段操作。」他指出,可用3層濾網來篩選。
靠技術面、財報指標篩選出股票後,羅仲良會親自去了解公司產品及競爭對手。

濾網一:從K線抓出價格強勢股

首先用看盤軟體拉出還原權值「月K線」,過濾出股價已接近歷史新高或創新高的股票,「用還原權值是因為這樣能一眼看出該檔股票在計算股利後的總報酬走勢。」其次,股價至少要有2年以上向上趨勢,也就是K線呈現左低右高,且底底高、峰峰高的多頭格局,一旦符合上述條件就納入選股清單。
「很多人問我說為什麼不買低點、要買在高點?因為好公司股價通常不低,且會賠錢的股票才叫貴,相對來說,會漲的股票,價格再貴都叫便宜。」羅仲良表示,選擇強勢股,而非買低點等待上漲,對他來說最適合也最輕鬆。
羅仲良選股第一步,是找出K線創新高的強勢股。

濾網二:稅後淨利率挑穩健公司

技術面表現強勢後,接著就是找出支撐股價走高的理由:獲利。而他喜歡稅後淨利維持成長的公司,以最近4年稅後淨利率成長率大於12%最佳,也就是要呈現連年成長的狀態。

濾網三:聚焦能力圈不碰循環股

「要挑自己打得贏的對手,不要找看不懂的股票。」羅仲良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專長,有人喜歡美妝、有人研究3C,通常對喜歡的產業不會太陌生。
羅仲良偏好與生活相關的傳產類股,他曾深入研究紡織廠儒鴻,賺進豐厚獲利。
就他而言,有能力應付的股票類型以傳產為主,理由是變化相較電子股緩慢、營運波動小,還能貼近生活,能簡單理解公司在做什麼。此外,他不碰景氣循環股,像面板、航運、鋼鐵等。問起理由,他笑說,自己只是土木系畢業,沒能力分析總體經濟、預測景氣。
攤開近10年讓他獲利豐碩的股票,包括佳格、儒鴻、寶雅、鑫永銓等,幾乎都是與生活相關的傳統產業。其中寶雅短短一年多讓他獲利近640萬元。「2014年9月,寶雅股價創歷史新高約230元,線型呈多頭排列,引發我好奇。」羅仲良回憶說,當時寶雅稅後淨利,從2009年到2014年蒸蒸日上,股價、基本面同步向上,一路創歷史新高,業態又與生活息息相關,「完全是我喜歡的股票類型。」
多年前寶雅股價不斷創高,羅仲良實際訪查店面,發現整潔明亮、產品多元。
隨後他認真做質化研究,除了上網查閱寶雅創業故事、創辦人背景及競爭對手外,還與家人實地走訪,發現店面整潔明亮、產品標示清晰,產品多元且CP值高,在同業中相當有競爭力,「像我們幼兒園老師為了幫小朋友綁頭髮,常需要準備橡皮筋,這類東西在寶雅相當齊全,不論尺寸、顏色。」
羅仲良繼續說,寶雅展店目標是全台400家,若用每股純益來推算合理股價,2014年時有近100家店,當年每股純益估8元,「若100間店賺8元,那未來400間店就是賺32元,這樣算起來,當時股價230元超便宜。」隨後他幾乎將全數資金買進,而寶雅一路狂漲,直到2015年中爆出人事經營問題,買進理由消失,才果斷全數出清,賣在370元上下,獲利達6成。

停損停利 只看三原則

「我停損停利不看絕對價位,只看3個原則:公司看錯、財報變質、心理不安。」羅仲良說,自己也很常錯殺股票,「最經典的是2020年初看到台積電表現強勢,買在約290元,最後『認賠』出場。」由於爆發肺炎疫情,他判斷全世界都封城,經濟恐怕會大蕭條,因此陸續將台積電及其他持股清空,一共賠掉600多萬元。
他事後檢討得到二個結論,不碰能力圈以外的股票,像台積電就是一例,但堅持出場原則並沒有錯。如今他將大部分資金轉進另一檔股價創新高、主要生產果汁、果粒及果粉的鮮活果汁,所幸獲利早已超越虧損。
「如果沒有投資股票的話,我今天不會在這兒分享,也不會住這樣的房子,更不敢生第3個孩子。」羅仲良雖然頂著國立大學學歷,但職場表現差強人意,曾做過房仲、證券營業員、幼兒園行政,月薪從5萬元一路掉到3萬元,「過去我是標準窮忙族,但被視為『副業』的股票,卻愈做愈好。」他笑說,5年前掌握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後,資金滾到一定程度,才決定不上班。
現在他秉持深入研究一檔股票並長抱的原則來征戰股市,問他不會想買多檔股票分散風險嗎?他說:「最好的明牌,就是自己用心研究的那一檔。」
兩岸的手搖飲市場持續成長,羅仲良現在看好上游原料大廠鮮活果汁。

3步驟抓出強勢成長股-以鮮活果汁-KY為例

Step1用還原月K抓出強勢股
2020年9月中,鮮活果汁衝破230元,拉出還原股價月K線,創下歷史新高
Step2檢視稅後淨利率
鮮活果汁近4年稅後淨利率,明顯增長
Step3蒐集資訊並實地訪查
蒐集鮮活果汁資訊,歸納出以下重點:
  1. 2020年前3季EPS達18元,且毛利率成長近40%,推估2020年獲利將優於前一年,依照過去股價與EPS表現,股價仍有很大上漲空間。
  2. 飲料產業規模持續增長,鮮活逐步調整產品組合,增加高階產品的營收占比,例如高毛利的果粒產品。
  3. 鮮活為大陸主要的果汁、果粒、果粉供應商,也是華東地區第一大供應商,大陸果汁飲料行業仍穩定成長,2014至2019年複合成長率約3%。
  4. 鮮活在大陸供應的連鎖餐飲客戶品牌達上百個,其中台系品牌包括CoCo、50嵐、85度C、快樂檸檬等,實地訪查手搖店,產品仍相當受到歡迎。
  5. 鮮活除生產原物料,未來將轉型成飲料設計代工業者(ODM),還能替客戶設計飲料,有利毛利率增長。
操作:2020年9月於股價230至240元區間大部位買進,目前股價約290元,帳面獲利逾2成,續抱中。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