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傳承70多年的傳統工藝,黃呈豐的父親、叔叔向福州來的製鼓師傅拜師學藝。他憶起幼時,全家大小一起為製鼓而忙碌,甚至因小兒麻痺症而行動不便的哥哥也在幫忙。雖然從小就懂製鼓基本知識,但黃呈豐真正接下家業,是直到父親生病倒下的那年。


手工製鼓不只辛苦,還得忍受一張張牛皮原料的血腥和臭味。先在前埕將還帶著毛的牛皮刮毛,而後用水清洗,接著刮去脂肪和雜肉,曝曬5至7天,才算是成為鼓皮材料。
一張好的牛皮必須是台灣黃牛或水牛,而且得是老牛,因為老皮韌性夠,製成鼓皮的失敗率低,客戶能保存的時間能更長。近年大陸進口廉價牛皮充斥,但黃呈豐不願採用,他說劣質牛皮會導致音質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