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豪小檔案
- 年齡:1982年(39歲)
- 學歷:東湖國中
- 家庭:已婚,育有1女
- 現職:友銓、美而快集團董事長
- 經歷:廣州服裝製造商、五分埔批發商
- 座右銘:永懷感恩,回饋故里
- 經營心法:取之台灣,用之台灣;創新傳承,生生不息
「我不喜歡在工業區,這邊依山傍海,從外觀到內裝,都是我自己跟建築師討論、設計。」廖承豪一身國際精品,在員工簇擁下走進辦公室。不滿40歲的他,國中畢業就在社會上打滾,說話帶有江湖氣息,追隨他超過10年的員工,見了他紛紛喊一聲「哥」。
廖承豪(右)的父母經營成衣加工廠,他從小熟悉製衣流程,成為開拓版圖的優勢。2010年,他成立美而快集團,創始品牌PAZZO至今聲勢不墜,還找來愛用者女星楊丞琳擔任聯名設計師。他也與多位知名網紅合資推新品牌,陸續收購發展成熟的網紅品牌,如台大五姬余函彌的YUYU Active、網紅雙胞胎大饅大力的Mouggan。
3年前廖承豪借殼上市,收購印刷電路板上市公司友銓,再以友銓取得美而快全部股權。去年他又買下行動支付APP「fasney」,實名認證提供「先消費、後付款」服務。消費者憑條碼至超商繳費,最慢可推遲45天付費,打開學生、家庭主婦等無卡族的藍海市場,推升集團營收達26.42億元,儘管部分合資公司未列入上市公司營收,但其規模已穩坐台灣電商女裝前三大。
為什麼選宜蘭?「宜蘭是台灣成衣加工發源地,早期加工鏈完整,後來工廠外移中國,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斷鏈,我想要整合。」廖承豪在台北成衣批發集散地五分埔長大,父母經營成衣加工廠,台灣服裝加工廠因產業外移倒閉或衰微,是他再熟悉不過的成長故事。
「我以女裝電商起家,會員到一定數量,我們去做延伸性的商機。」他邊敲桌子邊說:「我從出雪隧,每個交流道都布一個點,每個地方都有我們的基地。」譬如蘇澳負責物流倉儲與研發中心,主導布料開發與打版、打樣,旗下近20個品牌都統一在此出貨發往全球,單日出貨逾2萬件。觀光客群聚的羅東則蓋旅館UR Apartment,預計年中完工,「我在頭城、宜蘭這2個地方跟集團品牌聯名,開獨棟獨立餐廳。」
跨界餐飲,他已練兵多時。他先在台北東區開的涮涮鍋、早午餐BRUN及餐酒館鑰匙行等3家餐廳,常在自家服飾粉絲團亮相,強化粉絲黏著度,相互拉抬下,BRUN訂位得等上6個月,「我在台北測試,可以就拉到宜蘭,量體再放大。」
同行形容他擅長包裝、炒作,業績若不如預期就立刻淘汰,不留情面。而他擴張快、新品輪替高,也難甩抄襲疑雲,日前更為抄襲文案公開道歉。「有進場機制,當然就有退場問題。」廖承豪直言,「東西做得再文青,沒有變現極大化都沒用,按讚數上百萬也沒有用。」他個性在商言商、不容許失敗,其實是來自他過去屢戰屢敗的體悟。
廖承豪在台北東區開設餐廳BRUN,時常在旗下服飾粉絲團亮相,相互拉抬下,訂位得等上6個月。廖承豪在成衣堆裡長大,身為長子,底下還有二個弟弟。「人家放學回家是寫作業,我們家是等著你回來幫忙裝箱、剪線頭。我那時很討厭做服裝,好像永遠做不完,對那個很沒興趣。」國中畢業後,他去麵包店當學徒,「做了2年,老闆跑路,我才回去五分埔學銷售。」他自豪服務好、業務能力強,16歲就是頂尖銷售員。「生產端錢太難賺了,我不想做工,我想學怎麼賣,我立志就是要創業。」
90年代是士林夜市的全盛時期,「我電話不關機的,客人電話來,我先去老闆家拿鑰匙,再去倉庫把他的貨備好載去士林。以前夜市滿街都是人,我扛著衣服進去,幫客人送到倉庫,再幫他把今天晚上要賣的補好,我一個晚上可以這樣來回跑3趟。」
廖承豪要求品牌每週都上新款,為此投資要價千萬元的電腦自動裁床,比傳統流程提高10倍效率。他平均一家店待1年,男、女裝都賣,「客源、供貨都掌握了,我就跳下一家。」摸透銷售眉角,拿著標會與工作存來的160萬元,他卻選擇到廣州創業。「這些人曾經都是我的老闆,我功夫從那學來的,所以我一退伍,就跟以前的老闆講一輪,我要去廣州當上游,不要在這邊跟你們擠。」
他到中國廣州火車站周邊做成衣貿易,「我比大陸人更像大陸人,拖鞋穿著、路邊3塊錢的快餐照吃,這樣才能在那邊生存。」離鄉背井難道不怕嗎?「沒有在怕的啦,創業只怕沒錢!」奮鬥史說來得意,但他突然用酷酷的表情透露自己其實有搭機恐懼症,「我去大陸都坐船,還考當地駕照跟我的司機輪流開。從廣州、武漢到大連、山東去看廠,搭高鐵再換車,一天開下去都600多公里。」一旁員工全都笑了。
宜蘭是台灣成衣加工的發源地,廖承豪(左)在此布局,進一步整合因工廠外移斷鏈的製造業。但少年創業記拚1年多就失敗,「我在那邊用現金買,台灣人家開90天的票給我,資本不夠大,一下子就卡住了。內銷批發,也全部都要現金。」隔年他回台灣,在高雄後火車站當盤商仍失敗,第3年他回到熟悉的五分埔做批發,「那時做到一個客戶在雅虎奇摩拍賣上賣,業績很好,我去研究他的生意,原來網路是可以做的。」
他和朋友合夥在網路上賣男裝,但衣服同質性高,3年後因削價競爭再度慘敗。「男人除了買Uniqlo,再來就買精品,沒有中間段。」他重整戰略、不賣男裝,鎖定18到35歲消費力較高的女性族群,「女生容易接受新的東西,我們現在賣的男裝只設定親子或情侶,因為買的最終還是女生。」
廖承豪決定獨創品牌PAZZO,為增加差異性,他跑三重、五股找工廠生產,並請擔任設計師的太太、PAZZO品牌總監楊雅筑操刀視覺設計,還自行架設官網,強打網路廣告。「我們的東西你在淘寶、其他地方買不到,一開始的基礎就跟其他電商不一樣。」例如,去年PAZZO熱賣30萬件的BRA T,單品就創造1.05億元銷售額。
去年PAZZO熱賣30萬件BRA T,創造出1.05億元銷售額。(399元/件)建立差異與目標客群,廖承豪認為勝出的關鍵還是服務。他建立倉儲、物流體系,要求客戶下單3日內到貨,「很多電商還是買空賣空,備品就有問題,消費者等貨要等1個月。」要打破傳統,他掌握熟悉製衣流程的優勢,有別於其他業者庫存成衣,他庫存的是布料。
蘇澳總部為物流倉儲基地,旗下近20個品牌都在此發往全球,單日出貨逾2萬件。跟著他走進布料倉庫,放眼望去是成堆的布料山,「我們公司有一組人專門看布料,評估可以,一半現場製作,一半還沒染色的放在染整廠。哪個顏色賣得快,胚布馬上下去染。」成衣產出後沒有回頭的空間,賭錯了只能降價賣,但布料不同,「這塊布或許我們看錯,那我找一個現在最流行的款式跟顏色套上去銷,可以降低風險。」
PAZZO首年營收1.8億元,隔年翻倍成長。「2014年我籌備第二個品牌MEIER.Q,在台灣這種淺碟市場,那時已經做到一個瓶頸,以4年做一個品牌的速度去包抄,太慢了。我就想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複製?」
廖承豪(右2)與網紅漢娜妞(左2)合資品牌Mercci22,太太、PAZZO品牌總監楊雅筑(左3)協助視覺設計。他從PAZZO中撥出一支團隊做品牌培育,找上本名楊碧甄、臉書近40萬粉絲追蹤的網紅「漢娜妞」,「網紅滿山滿海,我會觀察她和粉絲互動,男粉多還是女粉多?帶貨能力強不強?」廖承豪分析,網紅時尚敏感度高,但缺乏成衣專業背景,「找時尚領袖出來,加上集團資源結合,可以瞬間爆發能量。」
他與楊碧甄各拿50%資金成立第一個網紅品牌Mercci22,「堅持各拿一半,我也怕你照片拍完就跑,這是人性嘛!」他不干涉合資品牌的經營,「每個品牌的財務、業務都是獨立的,每天我就在辦公室看關係企業的銷售、報表數據,看上站人流、轉換率有沒有異常。現在的我,比較像新創孵育中心。」
廖承豪在公司設置攝影棚,可直接進行棚拍與直播。跟他合作的加工廠全台超過60家,產品單價從百元到上千元都有,包攬女性各式穿衣風格,「品牌各有風格,有的很辣、有的小清新、很潮流。」他深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求每週都上新款,「除了過年休2天,幾乎全年無休。」別人跟風週年慶、雙十一,他從不參與,「這是在替平台造勢,做原創產品要自己搞活動。」他笑嘻嘻地說:「最近我們一個品牌,40小時就賣了1,000多萬元,足夠擋外面一個商業品牌。」
去年,5G商機爆發,占友銓營收34.2%的電子本業獲利,「該賺錢的繼續賺,我交給專業經理人做。」他專注於營收占比65.8%的服飾電商事業,而弟弟廖承傑也在外自創電商品牌lovfee,各自努力。
廖承豪(右)自比為新創孵育中心,希望台灣成為新創輸出國。為拚產品更新速度,他投資一台要價千萬元的電腦自動裁床,比傳統流程增10倍效率。「我強調,只要在台灣還能生產的,我一定留在台灣做。」他說自己雖然年輕,但觀念一直很老派,「早年台灣社會很『惜情』,現在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棄如敝屣。就拿『愛台灣』這3字來說,我認為最真實的行動,就是把真金白銀用在這塊土地上,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我一直在台灣支持原創、投資新創,希望我們可以變輸出國,甚至去代理國外品牌。」他說今年集團已洽談了2個國際品牌,「我有地面也有空軍部隊,交叉運用,我要別人好的東西進台灣,第一個就想到我。」至於海外市場,「我會找代理商來台灣開展銷會,要我帶一條線去外面打,戰線太長了,不務實。我從10多歲做事到現在…要怎麼形容啊?我比較會想吧。」
後記 我的偶像郭台銘
廖承豪對形象很堅持,親自搭配採訪服裝,每拍1張照,就要員工跟攝影記者確認,深怕醜照落入我們手中。他每天看網紅、做功課,有欣賞的偶像嗎?他不假思索地說是郭台銘,「台灣誰能像他這樣跨足全球?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廖承豪的偶像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