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茶室引爆的疫情至今已過了半個月,人稱「涼粉」的辜凱鈴,電話、訊息接不完,為的都不是本業,「要喬物資,哪些東西要配給誰,哪個單位少什麼,例如社工的防護衣不夠,這邊沒有,就要想辦法去找。」行政工作外,還有大量體力活。
【財經最前線】不賺錢也要做 萬華店家自組抗疫團隊拚活路

台北市已累積2千多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萬華就占了一半以上,外界聞之色變,如今這裡街道冷清、宛如空城。
沒有政府組織號召,身處重災區的店家如涼粉伯,憂心遊民成防疫破口,關店募物資助遊民;日常野草捐出魚腥草茶包到第一線,他們自發性動員,要讓這座歷史悠久的老城從疫情裡起死回生,眾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辜凱鈴小檔案
- 年齡:43歲
- 出生地:萬華
- 現職:涼粉伯老闆
- 經歷:工地福利社老闆、生技公司員工
店面變身 物資集散中心
「今天就轉了300箱礦泉水出去。搬下來、拆箱、消毒,再送出去。家人知道我在做這件事,擔心我染疫,一直提醒要防護好,可是根本沒有辦法,有時候貨量來太多,我一個人沒辦法很快消毒完。」

10年前,辜凱鈴放棄生技業的工作回家接班。在這之前,父親辜明雄挑扁擔、推攤車,穿梭在萬華街頭賣涼粉50年。她循著父親傳授的古法,堅持手作,吸引不少觀光客登門。這10多天她都住在店裡,一方面是事情忙不完,一方面也是要保護家人,「你知道我已經在想,這輩子活到40幾歲夠精彩了…」沒說完的話,透露出她已做了最壞打算在做這些事。
時間拉回疫情爆發的那一天,敏銳的辜凱鈴早早察覺不對,「那天業績掉了一半,有破千元啦!其實只要我開店還是會有生意,一些老客人還是會來吃,但我要保護客人跟員工。」在萬華土生土長,個性豪爽的她交友圈遍及三教九流,消息頗為靈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宣布台北市進入三級警戒,她就先行歇業。

她在青山宮附近租的店面,距離疫情重災區茶室文化老街僅一公里遠。當初選在這裡開店,圖的是將人潮帶入已沒落的「台北第一街」貴陽街。她也串聯宮廟、商家、關心在地的年輕人,一起出力、出錢辦活動,希望家鄉恢復往日榮景。但現在茶室卻成了人們口中的毒窟,萬華瞬間成為空城。
在地人自嘲:「好像經過、吸個空氣就會確診。」店家有人關店減損,有人開店苦撐,有人轉戰網路,辜凱鈴的選擇以上皆非,她把租來的店面火速變身,成了社福單位的物資集散中心。「房租、員工薪水這些我都沒空去想,經濟壓力當然很大,可是如果只想到自己,疫情遲遲無法減緩,就不可能回復正常生活,更不用說開店。」
接濟街友 一度被當箭靶
比鄰而居、長期關注街友的「人生百味」團隊告訴辜凱鈴,曾看見無家者因疫情沒工作、沒收入,只能挖垃圾桶找食物,「這就會是破口啊!貧窮跟飢餓會讓人移動,只要有人移動,病毒就會四處散。」社會對老人、小孩向來友善,募物資相對簡單,但談及無家者常帶有負面情緒,「街友大家都討厭,但不能因為這樣就不管、不防堵。」
她和作家好友林立青一起扛起這一塊,動用人脈與網絡募集各種物資,不愛接陌生電話的辜凱鈴,手機號碼直接公布在社群平台,24小時on call。「不到3天我就哭了,太累了,餅乾、八寶粥…每天好幾百樣,還有上百箱的水,我一個人弄到晚上11點多,電話一直來,晚上也睡不好,還會做惡夢。」她的手、肩因製作涼粉與麵茶粉早就負傷,不時發炎、痠痛,這次傷害加重,「真的做到手軟,拿東西半路就掉了,別人叫我量力而為,但物資一直進來,能不收嗎?」

還好之後夥伴陸續加入,不管在地舊識或異地好友,大家排班幫忙,有力出力、有車出車,將物資分送到人生百味、芒草心或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等單位。
為無家者募物資,她早有當箭靶的心理準備,面對網路上的酸言酸語如:「就是這樣遊民才會群聚。」「應該先重罰發便當的人。」辜凱鈴直言:「大家都覺得『為什麼要給那些不工作的人吃東西、他們停留在這裡我們很危險。』但如果有染疫街友為了找食物移動,經過你家你才更危險。」站在前線擋子彈,她霸氣說道:「其他人不需要扛這些壓力,不是每個人都有我那麼大顆的心臟。」

物資足夠,配送也是危險環節,現在社福團體發放物資給街友常是摸黑作業。例如人生百味的工作人員陳盈婕,一週有3天的深夜,要穿上防護衣、戴髮帽、口罩、二層手套,用最快的動作,將物資包放在街友身邊,「避免環境不友善,加上要減少接觸。涼粉對我們來說,其實不只是物資中繼站,她這時候承接了很多社工的負擔,還帶動很多友善店家幫忙。」
保健茶飲 優惠提供醫護
其中一個友善店家,是位在西門町內江街的日常野草。

日常野草是第一波參與物資募集的在地店家,老闆李俊頡與辜凱鈴一樣敏銳,在萬華亂成一團前提前休業,「那天我看新聞說有點狀況,就決定讓員工都在家上班,後勤的同仁主要做品牌合作跟行銷設計,現場出貨我自己來就好。」他當機立斷拉下鐵門,一個人獨自鎖在店裡,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李俊頡小檔案
- 年齡:39歲
- 出生地:桃園
- 現職:日常野草煉茶師
- 經歷:家具貿易商職員、連鎖餐廳員工
為降低往來住家與店面的感染風險,他幾乎足不出戶,上次出門已是一週前的事。「當時租辦公室就想說,如果住在店裡,可以順便節省租金,所以店裡有浴室,連洗脫烘的洗衣機都有。」
2018年,因工作壓力飽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的李俊頡,病癒後在萬華開設以台灣野草為主題的咖啡廳。去年日常野草一度轉型為包場式的無菜單料理餐廳,近期因茶包銷量不錯,他結束餐飲服務,將重心放在茶包海內外通路的開拓上,也跟旅宿業者合作,推出客製化野草茶包。
「現在業績比疫情爆發前大概多了2倍,尤其清冠一號的配方一出來,我的魚腥草茶訂單又炸掉了,大家都在搶,但這時候能忙碌應該是幸福的。」清冠一號是國內研發的抗疫新藥,處方組成為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等十種中藥材,魚腥草因能保健肺部與呼吸道、提升免疫力,成為疫情下的搶手貨。「以前台灣一斤魚腥草140到170元,現在翻倍飆漲,很多的中藥行、青草行幾乎斷貨。」

幸好李俊頡的父母在桃園新屋老家有一塊農地,能夠自給自足,「我們給醫護人員4折優惠,希望他們喝了魚腥草茶可以舒緩身體。」少少的盈餘拿來繳房租、付員工薪水。這麼做還不夠,「涼粉大小姐開始號召捐贈物資時,我就決定要跟她去做萬華在地物資籌募。」

店家團結 向外發展商機
他總是稱呼辜凱鈴為仙女,「我告訴仙女,遊民或茶室的姐姐不一定有杯子或熱水,可以隨時喝魚腥草茶,但我可以捐給第一線幫忙的人,這些人很勇敢也很辛苦,至少要保護他們。」當時他手上200多包魚腥草茶,盡數送給社工。

李俊頡也發起民眾捐贈,幫助萬華的警消、醫護及社工,第一天即募得2,300多份。「我不知道生意能撐到哪時,也不知道捐物資能做到何時。爸媽當然擔心,但他們知道現在的狀況不是為了賺錢,這一個時機點,我就盡量做,至少我們的身體還很健康,比別人幸運。」

這場戰「疫」,辜凱鈴、李俊頡不知盡頭在哪,但在沒政府組織號召下,卻有更多的在地生力軍自動加入,譬如11家萬華咖啡店串聯賣咖啡掛耳包自救,也開放民眾認購捐贈。突然地被迫背負汙名的萬華城,雖不知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喚回人潮,但當地小店彼此扶持,合作阻斷病毒在內蔓延、向外發展的可能,讓活下去的機會隱隱而生。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