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狀況,許多投資朋友感到焦慮。通膨隱憂造成股市動盪,升息不也對債券不利嗎?這樣要如何投資?
【基金講堂】通膨升溫 資產配置應戰

近來通膨議題躍上媒體版面。為了應對可能升高的通膨,美國聯準會除了規劃降低原先的資產購置計畫金額,甚至可能在2023年前開始升息,連帶影響了近期美股表現。
首先要了解的是,近來美國通膨升溫是指自金融海嘯以來,1%至2%的年通膨率,向上爬升超過聯準會2%通膨目標。6月聯準會會議預期今年全年通膨率是3%,而非如同1970年代石油危機造成單年10%以上的高度通膨,因此不會像當時暴升通膨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嚴重打擊。事實上,在經濟擴張階段,緩升的通膨與央行對應的升息控制手段,實屬常態。
中短期債券 緩利率風險
再者,央行的目標利率調整並不全然會反應在債券的殖利率變化。譬如,美國聯準會調整的聯邦基金利率是最短期的借貸,也就是一天的利率。其他天期如5年期、10年期債券殖利率,都是市場決定。央行調高目標利率,各種債券的殖利率走向,可能上升、可能持平、可能下跌,未必跟央行同步。
因此,面對通膨升溫的投資方式,首先,股票投資仍屬必要。雖然短期內,通膨的未來預期似乎造成股市波動;但長期下來,股市的報酬很可能勝過通膨,帶來購買力的實質成長。
此外,用於增進投資組合穩定性的高評等債券,仍有其存在必要。雖然較高的通膨會對債券報酬帶來負面影響,但債券有穩定作用。擔心殖利率上升造成損失的投資人,可以偏向中短期債券,以減低利率風險。
針對短期通膨升溫,美國財政部發行美國抗通膨公債,配息與日後歸還的本金,完全跟美國當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能用來抵抗超乎預期的通膨。
總之,股票因長期實質成長的可能,仍是投資組合的必要元件。債券用於緩和股市偶爾發生的大跌,也有其存在必要。想針對短期通膨升溫進行避險,則可以考慮在債券部位納入抗通膨公債。
對資產配置投資人而言,這樣的股債搭配很可能就是他原先的投資組合。在初期就事先規劃好的資產配置計畫,將可以帶領投資人走過各種經濟場景的挑戰。

綠角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