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俊昇的辦公室宛如一處華麗的博物館,掛滿畫作與老虎、駿馬和兔子雕飾,「這畫很有意思,近看是一堆染料,遠看深淺層次,厲害就厲害在這裡。」老神在在地賞畫,近期全球航運市場熱火朝天的缺船、塞港現象,對他彷彿沒有影響。
【頭家開講】外界讚他「散裝航運界張榮發」 海上包租公狂造節能船賺全球

藍俊昇是台灣散裝航運龍頭慧洋海運董事長,擁有136艘船、掌握全球單一獨立船東最大團隊。今年各國經濟活動漸從疫後復甦,民生物資需求回籠,推動慧洋8月營收創下近5年新高。
海上包租公大豐收全非僥倖。5年前景氣低迷時,藍俊昇大膽投資10億美元,打造更省油、更環保的節能新船。判斷市況精準,同行讚他是「散裝航運界的張榮發」,對此,他頗不以為然,「為什麼你們不說,張榮發是貨櫃界的藍俊昇?」他已著手布局3年後新造船,抓穩時機、把對手狠甩在後。

慧洋海運董事長 藍俊昇
- 出生:1951年(70歲)
- 家庭:已婚,育有3子1女
- 學歷:淡江大學企管系
- 現職:慧洋海運董事長、百麗航運董事長、百世多麗花園酒店董事長
- 經歷:四維航業總經理、益航總經理、澎湖縣第11、12屆議員
- 休閒:閱讀、打高爾夫
- 座右銘:譽從信中來,誠招天下客;生意隨緣做,莫求、莫強求經營心法層層管理,找對的人
散裝載運 機動不受限

「心臟愛卡大粒點,才能做海運公司的頭家。」聲若洪鐘的藍俊昇習慣講台語,「舊年疫情爆發,很多城市攏封城、船不能來往,阮從來無看過這款情形。但是散裝載的攏是糧食、原物料,破病歸破病,抑是愛食飯,業務停頓幾個月,自舊年7月賺到這時。」他幽默地說:「阮做海運這麼多年,無一天無辛苦,從來就無生意自己上門這麼輕鬆過。」
海運載貨方式分為貨櫃與散裝,國內散裝航運業者有慧洋、裕民、台航等,貨櫃業者如陽明、長榮。散裝航運載運穀物、鐵礦、煤炭等民生及工業散裝物資,無固定的班期與航線、機動性高,最輕型的船身吃水淺,不受水道條件限制,可停泊在較差的港口。

「海運業是服務業,阮著親像酒店小姐。哪個頭家給的小費高,我就去唱歌給他聽、優先考慮幫他載貨,這是經濟利益替代成本的概念。」藍俊昇個性大砲敢言,說話常帶著生動比喻,「我打的是世界市場,如果你要問我主要競爭者是誰,我可以告訴你,我哪有對手?」
擁有136艘船的慧洋,是台灣散裝航運龍頭,為全世界獨立船東最大團隊。其中8成採含管理、船員與維修等一條龍模式,租給日本、歐洲等全球前5大船公司。今年各國經濟逐漸從疫後復甦,民生物資需求孔急,拉動代表散裝航運市況的波羅的海乾散貨船綜合指數(BDI)今年8月突破4千點,創11年歷史紀錄,激勵慧洋8月單月營收達17.8億元,為近5年新高。今年底,慧洋還有逾20艘船舶將換約,租金將滾動式反映市場需求,「新約租金從一天9千美元變成2.1萬美元。節能船船租加10%都有人搶,有船跑他就賺錢,現在就是這樣。」藍俊昇說。

逆勢部署 造節能船隊

海上包租公荷包滿滿,全非僥倖。5年前,全球散裝航運低迷,藍俊昇觀察國際環保要求趨嚴,大膽投資超過10億美元造節能船,「景氣好轉、缺船時想造船,光鋼價就多了好幾百萬元。」據國際海事組織(IMO)2023年即將上路的碳排標準,全球將有8成老舊船舶被淘汰,目前慧洋超過6成船舶符合標準,3年內還將交付13艘節能船。「再5年我都是節能船了,沒有的(船東)都準備要收攤了。」
「要打國際盃,舊的、15年以上的船競爭力不夠,我們陸續賣掉。」總經理鄭俊聲在一旁補充。節能船造價不斐,每艘平均約3千萬美元,但每日能省下近10噸耗油,且船身更大、跑得更快,「董事長已經在談2023年的新造船了,現在台灣沒有一個船東在談。」
判斷市況眼光精準,業界讚他是「散裝航運界的張榮發」,對此,藍俊昇頗不以為然,「為什麼你們不說,張榮發是貨櫃界的藍俊昇?」他創業時立志當第一,心直口快地說:「我就是夠大才敢大聲。不是我在講大話,在市場上不做老大,做老二跟老三有什麼用?還不如去當小三,有錢賺還有人疼。」

出生於澎湖政治世家的藍俊昇,父親藍丁貴曾任澎湖縣議會議長。「阮厝內7個兄弟姊妹,我是老五。細漢時在澎湖生活,哪有什麼憂慮?中午食飽就跑到海邊游泳、抓魚,憨憨毋知煩惱。」他考上淡江企管系,隻身離家到台北生活,「彼時阮對台北一片陌生。看到建中的學生在公車上讀冊。阮若是這樣讀,台大攏毋知考上幾次?」
父營貨輪 促兄弟創業

父親經營往來高雄與澎湖馬公的貨輪,他和大哥藍俊德跟在父親身邊學習,藍丁貴建議他們創業。1978年,他與大哥合資創立東連船務,又向親友借錢買船成立東連海運,卻遇上船難,「那是東南亞最有名的惡水道,船員都不見了,人家攏講阮要倒啊。」當時保險公司賠償了船體險,但船員所屬公司倒閉,家屬求助無門。提起船難,他語氣有些黯淡,「我們怎麼沒拿到賠償?是拿到120萬美元就給家屬了,不然他們怎麼辦?阮也是做善事,老天自有保佑。祂給我關一扇門,另外給我開一扇門,阮出來創業也很順利。」
1985年,東連船務改名四維航運,隔年藍俊昇棄商從政、當選澎湖縣議員,連任2屆後卻重返商界。「阮爸很尊重我,就像我尊重我後生(兒子)。」藍俊昇長子藍凱文是學霸,15歲跳級考上台大,家人期待他當醫生,「伊講:『大學聯考醫學系一次錄取1千多個,科學家一年出不了2、3個。』我尊重他去研究高等數學。」而藍俊德經營的四維航運2001年股票上市,去年由女兒藍心琪接班。
1993年,朋友邀藍俊昇出馬擔任益航總經理,「去益航時它才5艘舊船,我3年內把它衝到20艘。」他1年內讓益航轉虧為盈,然而替人作嫁總無法貫徹理念,6年後藍俊昇再婚所生的次子出生,他決定退休回家當奶爸。「人生計畫趕不上變化。剛好日本有家公司倒了問我想不想買船?我想都要退休了,買船幹嘛?」但他鑑定後發現這是艘好船,「我剛好口袋有點錢,買了就租給日本的公司。有第一艘船之後,第二艘又來。」
規模經濟 做長約生意
1999年,藍俊昇成立慧洋海運,終於能當家作主,買賣船舶全靠他敏銳的嗅覺,「很難跟你說清楚,要學會,你頭毛攏白啊。」藍俊昇滑開手機,裝置上的點點紅星都是慧洋航遍全球的船舶。我把租船想像成套房出租,立刻被他吐槽,「沒那麼單純。房子租人家最多是賺利息,租船風險高、獲利也高,景氣好、缺船時,連本帶利賺完還有價差。」
藍俊昇賺錢靠船隊規模經濟,船型包括10萬噸以上與6萬噸以下,並培訓3千位船員隨時調度,維修費也比其他船公司更優惠。而散裝貨輪有時裝稻米、有時運煤炭,裝載、卸貨比貨櫃船更需技術,「裝到做玻璃原料的矽砂,卸貨完就要用高壓水柱洗得乾乾淨淨,混到雜質驗倉會驗不過。」

他專做大公司長約生意,市場虧損風險低,日本前3大商用船公司日本郵船(NYK)、商船三井、川崎汽船,及歐美航商、糧商都找他合作。「我超過8成的船租給大公司,疫情最慘時,大公司的船都沒有停,所以我們撐得過。」但誰都想跟大公司合作,藍俊昇的祕訣是不斷換新船,旗下船齡平均7.1年,「新船永遠是最好的客戶會來租。船保養得好、工作天數長才賺得到。不懂得管理,不但賺不到還要賠錢。」
另一項訣竅是誠信。2008年,他曾口頭承諾,買下朋友一艘報價1千6百萬美元、租給日本NYK的20年舊船,但約還沒簽,3個月後雷曼兄弟崩盤,舊船只剩4百萬美元的廢鐵價,「銀行核貸通過找我簽字時,阮總經理在旁邊說:『董仔,毋通簽啦,簽下去現賠1千萬美元。』我說毋通,這馬一群日本人在看,看阮台灣船東是啥款跤數(角色)。」
「賠錢的事沒幾個願意做,只有我這個憨的。」如今說來雲淡風輕,但藍俊昇不殺價、沒分期分款,硬著頭皮簽約驚動NYK,「他們想哪有這種船東?在日本也揣無,後來NYK連續租我11條15年長約的船,他們知道我有信用。」
用人唯才 上市徵好漢

他讓舊船到印度載米,「以前大家不愛去印度,印度人跟你說等一下,2小時就過去了;跟你說下週,大概要等1個月,等船東受不了就殺價。可是沒人去的地方就是賣點。」慧洋以做印度生意起家,運費比台灣高近1.5倍;1年後廢鐵價格走揚,藍俊昇順勢賣船,「簽約賠的,我第一年就全賺回來。」
「有一天我大兒子從美國打給我,建議我把公司上市,知名度打出來,英雄好漢才會來投靠。」2010年慧洋掛牌上市,藍俊昇形容,船東就像手掌,5根手指則是員工,「找到對的人,這5根手指握起來才會變成拳頭,才有力量打人。」

如慧洋總經理鄭俊聲原是工程師,有船長資歷,「船壞了,他用電話就可教人修船。」藍俊昇依船隊大小放權、分層管理,選才任用沒有科系迷思,慧洋營運長趙子隆、財務長薛亦駿分別攻讀生物與經濟系,「念音樂跟美術的也可以來,我們船多、case多,來這邊比在台大讀四年學得還快。」
疫情前,他原要帶我們去高雄看一艘準備交付的新船Amis(阿美族),最終因疫情升溫、禁止外人登船而取消。他用台灣原住民族名加上數字替船命名,「8萬噸的是賽夏族,我還有巴則海、西拉雅,前幾天交了一艘賽德克。」海運被形容是沒有根的事業,藍俊昇卻將根植在船舶上航行全球,近年他也回到澎湖打造百世多麗花園酒店,營運台中、布袋往來馬公的百麗航運。「台灣海運公司老闆,只有一本護照的可能就是我了。我愛國、愛台灣,不愛這塊土地,我要愛誰?」
後記:老闆不怕吵
今年股東會因為疫情改採線上舉行,無緣親睹藍俊昇與小股東火花四射的對談,我們難掩失望,「你是不是要來看我跟他們吵架?」藍俊昇說:「吵就吵,我就問他手上有幾股?不然董事長禮讓他來做嘛!也不會比我會做。」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