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跳台東鹿野197縣道 發現縱谷大地藝術季的絕美視角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貓咪種子》隱藏在台東鹿野二層坪斷橋一帶的阡陌田野間,與周圍肥沃飽滿的稻田相映成趣。
《貓咪種子》隱藏在台東鹿野二層坪斷橋一帶的阡陌田野間,與周圍肥沃飽滿的稻田相映成趣。
座落在花東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197縣道,沿途美景猶如一章章動人詩篇,這也是「縱谷大地藝術季 漂鳥197」最初策展的靈感來源。跟著今年藝術季的地景作品《貓咪種子》《穹頂上有花》《粉紅河馬》走上旅途,透過藝術家的視角,讓旅人們重新發現這段縱谷公路上的隱藏風景。
坐在《貓咪種子》裡面,能以不同角度觀看與親近作品。
透過藝術家視角,會發現每個角度都有風景。
如果沒有事先設好導航座標,很多人大概會在尋找《貓咪種子》的路上,迷失方向,卻也意外發現這裡有座因地點偏僻、手機訊號微弱,彷彿遺落在地圖上的后湖部落。
藝術家伊祐噶照近年常使用碎形木條,呈現具有流動感與有機線條的作品。
近年常以漂流木、金屬作為素材,透過碎形木條,結合幫浦、水龍頭及水管等材質,進行雕塑創作的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這次以《貓咪種子》詮釋當他讀到泰戈爾《漂鳥集》第190首「靜靜坐著,我的心,別揚起你的塵埃。讓世界找到通往你的道路」時,腦海裡浮現的心境。
既像是一顆種子,又擁有貓咪身形曲線的作品,讓觀賞者充滿各種關於旅行的想像。
藝術家將自己想像成一顆渴望旅行的種子,為了要跟主人一起爬山,在海裡衝浪,到西部海邊看夕陽。因為想要感受每個地方風的味道與溫度,於是將自己化身為一隻貓咪。不論是作品外型或創作概念,都充滿藝術家的純真與童趣。當我置身在種子之內,彷彿也變成一顆乘著風吹流動的種子,雖然還是會落在土裡生根,但再次開花結果時,又能隨風飄揚,展開下一趟旅行。
《穹頂上有花》位於台東鹿野鄉公所旁的大綠地上。
藝術家林純用(圖中)與楊海茜共同創作 《穹頂上有花》。
遠遠的,就能看見位於鹿野鄉公所旁,佇立在綠油油大草地上的《穹頂上有花》,創作者林純用回顧自己構思的靈感,來自旅行歐洲時看見的教堂玫瑰花窗,於是邀請藝術家楊海茜合作,挑選與原住民有關的色彩線條,勾織出曼陀羅圖案,再結合自身創作的竹編穹頂,當光線穿透,便投射出如同教堂般的聖潔光影。
當中午太陽頂光時,走入穹頂內,投射在大地上的光影,更能體現詩集裡「烏雲被陽光親吻時,便成為天上的花朵」的意象。
藝術家林純用擅長以竹編創作。
楊海茜勾織出的曼陀羅圖案,也像是歐洲教堂裡的花窗形狀。
藝術家建議,《穹頂上有花》最好的拍攝時段,是日正當中,因為頂光時照映出的迷人光影,能布滿整個穹頂內,當旅人走進其中,抬頭仰望造型有如太陽的編織圖案時,就像把《漂鳥集》第249首「烏雲被陽光親吻時,便成為天上的花朵」唸成咒語,魔法般的風景就在眼前顯現。
《粉紅河馬》座落在台東鹿野新良濕地上。
漂浮在台東祕境新良濕地水面上的《粉紅河馬》,是藝術家陳奕彰為這座小池塘打造的幽默點綴,創作概念延續先前得獎作品《河馬家族》的意象,並融入台東熱氣球概念。外型圓滾,更具卡通感的《粉紅河馬》,特別選用FRP材質製作,除非受到颱風等外力破壞,否則是件能永久保存的地景作品。
藝術家陳奕彰特別喜歡在水上創作裝置藝術。
色調亮眼的《粉紅河馬》,看似與自然景色格格不入,藝術家則反思,再美的風景看多、看久,也可能會疲乏或無感;而地景藝術就像一個轉折,重新勾起旅人的注意力,當未來重新翻閱照片時,從周圍景色跳脫而出的河馬,反而變成美好旅程的記憶連結。
色調亮眼、外型圓潤的河馬,再配上開朗的笑容,很難不被療癒。
陳奕彰對作品的解釋採開放態度,他笑說:「雖然我做的是河馬,但也有人說長得像蟾蜍。」藝術家認為創作有趣之處,就是每人都能表達不同想法。選用《漂鳥集》第279首「當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算生活在其中」為創作靈感的《粉紅河馬》,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藝術家帶著玩心、不受框架限制的創作精神。

縱谷大地藝術季 漂鳥197

  • 展期:2021年7月13日至12月中旬,展期結束後,如作品保存完善,將留在原址不撤離。
  • 官網:bit.ly/3gbuQ6F 
  • 作品地圖:bit.ly/3iSvtDV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