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27歲網路創業賺進第一桶金 他宣布集團改名有原因 KKCompany執行長林冠羣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去年營收超過35億元的KKBOX Group宣布更名為KKCompany。林冠羣不斷練兵,等待下一波新科技浪潮襲來。
去年營收超過35億元的KKBOX Group宣布更名為KKCompany。林冠羣不斷練兵,等待下一波新科技浪潮襲來。
從美國名校畢業回台,林冠羣27歲時以台灣特殊的校園BBS文化,開發瀏覽器程式KKMAN賺到第一桶金。5年後,他創立全球第一個合法線上音樂串流平台KKBOX。從音樂服務擴散,他不斷超前部署,陸續建立KKStream、KKFARM、KKLIVE等集團事業體。
其中,KKFARM的創立始於他對台灣意識、華語流行音樂消失的焦慮。他投資獨立音樂公司,養出高爾宣、陳芳語、吳卓源等樂壇新星。去年集團營收超過35億元,今年宣布更名為KKCompany。見證20年網路時代的快速更迭,他不斷練兵,等待下一波新科技浪潮襲來。
格子襯衫搭配黑色T恤,背著後背包,林冠羣一身輕便出現在南港總部受訪。年輕打扮配上天生娃娃臉,對比2000年他受訪的照片,彷彿永遠不會老。「可是在網路界,我已經很老了。」現年48歲的林冠羣臉上泛出笑意。
2000年林冠羣(中)剛創業時接受媒體採訪,外貌跟現在變化不大。(聯合知識庫)

KKCompany執行長 林冠羣

  • 出生:1973年(48歲)
  • 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 
  • 學歷:美國波士頓大學製造工程學士、史丹佛大學營運研究學系碩士
  • 經歷:DFI管理諮詢公司員工
  • 休閒:閱讀
  • 座右銘:Ignorance is our ammunition.(無知是我們的優勢)
  • 經營心法:讓各事業體自由生長
在台灣本土網路公司中,林冠羣的資歷確實是屬於「骨灰級」的老前輩。2000年,他開發可同時開啟一般網站與BBS的瀏覽器程式KKMAN,利用市話撥接上網,與電信業者分潤賺到第一桶金。5年後,透過雲端串流及技術加密媒體檔,保護線上音樂智財權的KKBOX上線,成為全球第一個合法線上音樂串流平台,近年更不斷輻射出影像串流科技、文創投資及OTT影音平台等事業體。
即便去年集團營收已超過35億元,林冠羣卻說自己現在還處在強烈的創業飢餓感中。「我覺得我有某種程度的過動,總覺得有事情可以做一下。我們想往東南亞發展,也開始布局美國,明年海外營增速度會更快。」

小留學生 憂華流消失

他近期的「過動」,是宣布將KKBOX Group更名為KKCompany。他說,更名是因KKBOX專注音樂服務的形象太鮮明,「改名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籃子裡不是只有KKBOX。」
他將集團下個別業務拆分,建立KKStream、KKFARM、KKLIVE等平行且獨立的事業體。如成立專注文化創造投資的KKFARM(科科農場),始於他對台灣意識、華語流行樂消失的焦慮。
2016年,林冠羣將集團下個別業務拆分,建立KKStream、KKFARM、KKLIVE等平行且獨立的事業體。
「我14歲就被送到美國,因為我在台灣混不下去。我不愛念書,除了數學以外都不好。」小留學生仰賴家人從台灣寄來的卡帶與CD打發時間,「我不會講英文就去美國了,那是人生最痛苦的時候,正好也是台灣流行音樂繁花盛開的時候,羅大佑、王傑、陳淑樺…而我好喜歡王傑,他那個浪子形象,讓我想到自己被流放到海外,很有共鳴。」
華語流行音樂是餵養林冠羣的精神食糧,但多年後,華語流行音樂的聽量,在KKBOX平台上幾乎要跌破5成。「以前台灣是華流的朝聖地,各種不同曲風、藝人百家爭鳴。當華語流行音樂逐漸被韓流跟西洋樂取代,我們再不做些什麼,台灣就會從文化輸出者變成被輸入者。」
2017年,他決定做KKFARM,當天使投資人找下一顆閃亮新星。「我創業會做起來,是因為創投。我拜訪多家台灣知名唱片公司,問大家要不要一起做音樂行業的創投,他們問我:『你哪懂音樂?』」他投資獨立音樂公司、建立音樂發行平台Soundscape(在田發行),登上Spoitfy、YouTube、Apple等國際數位音樂平台,「我特別投資非主流的音樂製作人。」
11月底,林冠羣(右)在線上記者會上宣布,集團名稱從KKBOX Group更名為KKCompany。

科技沃土 養金曲新人

KKFARM不簽藝人,而是投資有發展潛力的音樂公司。「很多人以為我們要簽藝人,其實我們的DNA還是科技,公司有一半的人是工程師。況且,主流哪輪得到我們投呢?」林冠羣自嘲。
KKFARM成立近5年,沃土養出陶山音樂挖掘出高爾宣、華風數位的陳芳語、吳卓源,及今年剛拿下金曲新人的?te 壞特,「我們提供初期資本讓音樂人當創業家,失敗的當然很多,可是我們給他們數據支持,教他們看財報、當老闆。這是一個有機農場,然後他們就長出來了。」
「華流會沒落,正是大家算盤都打太精。」林冠羣直言,每年不斷幫天團、天王辦演唱會當然是一本萬利、穩賺不賠的生意,「投新人是九死一生。可是不做,未來5年、10年,華語流行音樂就沒有新人了。」
林冠羣與經營團隊。前排左2為集團策略長鄭雅仁、左4為KKFARM總經理黃凱偉、左5為KKStream總經理蔡怡仁;後排左1為集團總裁兼營運長王献堂、左2為集團內容長梁永泰、左4為KKBOX音樂事業群總經理黃嘉宏。(林冠羣提供)
林冠羣另一層更深的焦慮,是台灣認同的消失。「音樂是走在文化傳遞流行最前緣。台灣作為全球華人社會,最後一個擁有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地方,我們能沒有自己的identity(認同)嗎?」林冠羣說得眼睛亮起來,「音樂第一層聽的是旋律好不好,第二層是歌詞有沒有感動你,第三層聽的就是認同,音樂才是台灣長久的護國神山。」

集團軍師 自比接線生

「沒有identity會很虛。音樂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從小若沒聽那些音樂,我早留在美國拿公民,為什麼我還拿台灣護照?」引述前魔岩唱片創辦人張培仁的話:「音樂賣的就是優勢文化。」林冠羣說:「當美國人開始聽韓國歌,這代表什麼?韓國文化有優勢了,韓國品牌就容易進去各個市場。那台灣呢?」
「我是一個一直站在科技跟文化十字路口的人。」林冠羣自比接線生,是集團的建築師與軍師,「我喜歡把別人沒有看到的趨勢、產業變化與文化連結在一起,告訴KKCompany各個事業體的頭,下一步該往哪個方向走。如果有人把我當科技宅,那是完全錯誤的。」
林冠羣自豪創業的成功率超過5成,「我走比較前面,通常提前2、3年前布局。」如他2016年成立KKStream,利用雲端串流、AI與數據分析技術,曾直播最大規模活動是鴻海集團尾牙,「我們在20個國家,讓超過100萬人同時穩定地上線觀看。
但他人生第一次創業,其實是在美國。在波士頓大學畢業前夕,他和室友突發奇想,一人出資500美元,仿效當時打電話就能查詢電影場次、訂票的movie phone創業,「我想,既然可以找電影,為什麼不能找餐廳?」他的構想類似線上訂位平台,「我穿西裝、打領帶,提著假公事包去餐廳拜訪。每個人都覺得我是傻子,哪來的死小孩啊?錢一下子就燒完了。」創業半個月就失敗,他到史丹佛念碩士,畢業後短暫在一家管理諮詢公司上班,彼時矽谷颳起網路創業風,林冠羣決定回台創業。
他見到台灣特殊的校園BBS文化,「台灣人怎麼上網螢幕都黑黑的?BBS不用滑鼠,都在用鍵盤?」在那個仍用撥接上網的年代,上網收信、無法同時使用BBS,必須不斷切換介面,使用起來相當不便。他說服天使投資人,找了幾位剛畢業的台清交高材生,寫出可同時瀏覽一般網站與BBS的瀏覽器程式KKMAN,利用市話撥接上網,與電信業者分潤賺到第一桶創業金,「2000年底是最幸福的時候,KKMAN市占率22%。每天坐著,錢就進來。」

洽談版權 創合法平台

但ADSL的出現,改變了撥接上網分潤這盤好生意。KKMAN式微後,林冠羣做過手機通訊軟體、去日本代理手機圖鈴,直到32歲時,他創立全球第一個合法線上音樂串流平台KKBOX。
「我覺得我已經打不動地球的戰爭,現在,我有其他的仗要打。」他讓KKCompany的各事業體總經理主導管理,自己不涉入單一事業體經營。集團員工平均年齡30歲,如KKBOX音樂事業群總經理黃嘉宏33歲,是KKBOX最年輕的總經理。「他們有跟其他人競爭的事,我就是去思考還有哪些地方能布局。每10到15年會有一次新科技浪潮,我最近在弄AI跟區塊鏈,這可能是我們沒看到的洪水猛獸。」
20年前創立KKMAN,不少員工一路跟著林冠羣打拚。圖為他生日時被員工砸蛋糕。(林冠羣提供)
深諳居高思危不是沒有原因。KKBOX推出前,台灣盜版音樂猖獗,能直接下載音樂播放的Kuro網站盛行,林冠羣卻找上各大唱片公司談合法授權,「以前Kuro最強,誰都打不贏,沒想到它被KKBOX給吃了,所以沒有及早駕馭新科技,說不定大家全被它吃了,總要有人先到山頂上看一看吧?」
「我每天很燒腦,要花大量時間思考與閱讀。」他抽出時間組建新團隊、觀察產業趨勢。「元宇宙也是啊,到底元什麼宇宙呢?一旦落地、草根的應用出來,天雷勾動地火,那時再反應就來不及了。」林冠羣強迫自己,每天要發想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我會約跟我們產業無關聯的老闆聊天,大量看不同產業的東西。」他在床邊特地放了一本筆記本,方便靈感來了隨手記錄。
林冠羣在床邊放了一本筆記本,方便靈感來了隨手記錄。

強大心臟 說服投資者

「沒有idea時就操練自己,我會看一些負面新聞。」林冠羣挑選新聞來者不拒,他坦言會看情殺、分屍案,將自我情感投射在加害人或被害者身上,「我的人格蠻變態的。前陣子有個醫院院長涉案,我就想,若我是他、我是他律師,我該怎麼辦?犯意到底是什麼?永遠站在贏家那一方,操練不出東西。我也曾替某政黨想策略,想完之後,我發現他們的執行完全錯誤…」
員工稱他迸發靈感時,常常需要「找大家聊聊」。林冠羣聞言直呼自己已經很克制了,「我真的是忍痛把90%的東西都割掉,剩下還有十幾件我想做的。員工會覺得我很麻煩、是麻煩的製造者。但我就可以去組團隊、弄東西。」
談新科技超前部署,外人聽來總像無字天書。為了本次專訪,他特別帶來20年前他自己撰寫的員工管理辦法與第一份商業計畫書。翻著略為泛黃的紙張,員工在一旁忍不住說:「這應該要放在博物館吧?」被吐槽他也不以為意,「我根本沒受過訓練,就是一張一張寫。以前融資可能要跑2、30家,大家都不買單,直到你遇到知音。」
林冠羣(右2)讓各事業體總經理主導管理,自己不涉入單一事業體經營。抽出更多時間組團隊,觀察產業新趨勢。
「你知道路邊賣玉蘭花的阿姨吧?她今天可能敲20個車窗都沒人買,那我跟她有什麼不同呢?」他稱自己是個心臟強大的說故事者,「我不斷說服,講到投資者願意讓我在有限資源下試試看,人生原本就是會被reject(拒絕)。把很複雜的東西,用大家聽得懂的方式呈現,不然沒有人願意陪你一起玩。」
林冠羣的偶像,是卡通《辛普森家庭》主角Homer Simpson,其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標。

後記:當一個受眷顧的辛普森

走進KKCompany總部,一眼就看見櫃子上放了2隻美國著名卡通《辛普森家庭》主人翁Homer Simpson公仔。「我大學就喜歡辛普森。可是我不會去玩它哦,就是瞻仰。每天進來看一下提醒自己,它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辛普森可以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幹,永遠吃垃圾食物,有看不完的電視,做一個大白爛。」太太形容林冠羣,幾乎每天都在工作、24小時不停機。林冠羣說:「辛普森有1個理想的房子、親愛的太太、3個小孩、1隻狗、1台車,人生就這樣子,是truly blessed by God(深受上天眷顧)。」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