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不想忘記的事 馬志翔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馬志翔對自己的家庭放了許多感情,不想忘記之餘,這些點滴日常都是他的能量來源。
馬志翔對自己的家庭放了許多感情,不想忘記之餘,這些點滴日常都是他的能量來源。
馬志翔在《月老》裡的角色是來自地獄的魔頭鬼頭成。
不過,馬志翔不把它視為是陰暗之力,而視為是愛。不想忘記恨,正是因為忘不了愛。馬志翔知道什麼是自己不想忘記的事。14歲時,他的父親車禍離世,「我每一天、每一天都記得他。」他的強調很感性。
馬志翔提到他當導演之後,很多人以為他不拍戲了。結果今年他主演《聽見歌 再唱》而角逐台北電影獎影帝,《月老》讓他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在戲劇《四樓的天堂》與影后謝盈萱也有戛然而止的一段情。他想起,離開台北電影獎的入圍酒會之後⋯「我坐在捷運上差點哭,拿著入圍證書,當中有多少人幫助我⋯我不是講漂亮話,包括金馬獎的入圍,都是很大的力量,這多出來的東西對我是很大的幸福。」
心態還未到滿足,也常常想,是不是要去找個更穩定的工作,所以入圍獎項的肯定,之於馬志翔真的是很大的鼓勵。

在這個愛的世界 馬志翔

族名Umin Boya,1978年3月1日生,演出電視劇《大醫院小醫生》進入演藝圈,執導《KANO》獲第51屆金馬獎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演出《聽見歌 再唱》入圍第23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以《月老》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新作《月老》已於11月24日上映。

一開始對九把刀形塑角色的想法,強烈懷疑
《KANO》之後,馬志翔還沒有導演的戲劇作品面世。他承認自己導戲出產速度不快,因為他有自己的節奏,或許比較笨,但就是慢慢來。他沒有抗拒演戲,對他來說甚至是能量的蓄積,如演出九把刀所導的《月老》,他邊演邊觀察,這個團隊這樣做時,所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
蟬破土鳴叫的那七天、旋轉、善念、放下⋯這些元素被九把刀結合於馬志翔所飾演的鬼頭成身上時,以同為導演的視角,馬志翔本來懷疑這是否能成立,但他決定,「還是選擇相信九把刀。我自己的想法,拍戲這件事情是假的 ,什麼都是假的,但是我們在做的努力,是讓這些看起來是真的。重點在哪裡?就在細節與邏輯裡。」
馬志翔(中)因為《月老》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當中他造型及情緒都累人。(傳影互動提供)
跟一個亦是導演的演員討論細節,是很有趣的。他會有著與演員不一樣的敘事思維,如想起深埋在土裡的知了幼蟲,牠從何而來的因果。我們看到的鬼頭成憤懣、抑鬱,身上、心上都是被背叛的刀口。是那麼多的恨,可是馬志翔聲音溫柔而緩慢,「那個愛多深,恨就有多深。」他有感而發的說。
「這個戲,我一直在那情緒裡面,滿累的。有一個著力點是,都在愛裡面。因為愛,這個恨最後又變成了愛。」他演戲的方式跟自己的人生經驗纏成螺旋,生命經歷的感受,被他挖刨出來,在戲中又拋入角色之中。
他腦內啟動了一沙一世界,又把歷時性的時間軸濃縮於一刻的視角,是帶著導演魂在演出這個角色。「五百年前,他當馬賊,他對這幫兄弟,尤其是對他的小妹,他是多麼愛的,卻意想不到被背叛。被捅的過程中,我覺得鬼頭成是知道,原來是最疼愛的小妹要做這個事情。死不瞑目啊,五百年!人家說時間會沖淡一切,但是它不會消失。」
最近在《月老》演出要角鬼頭成,這角色渾身髒兮兮,讓馬志翔吃足苦頭,下回導戲想找九把刀好好「回敬」。
馬志翔說著難過、悲傷。那是他很清楚的感覺。14歲時,他的父親因為車禍意外過世,他打擊很大。「有時候會稍微忘記,可是我每一天都記得父親,我每一天、每一天都記得他。他只會變淡,但不會忘記他。」那個粗獷凶狠的馬賊魔頭,粗礪外表如塵如土,可是滿漲的情緒總是盯著半暗半亮的記憶,忘不掉,戰鬥武力再高,卻沒有法力忘掉一切,馬志翔低低說:「鬼頭成這五百年來,他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記憶好像變淡,但是他不會忘記。」就如,他總是記起父親沒能繼續站在他的前方,因而他導演的作品,總是會埋入父子哏。
因為兒子生下來躺保溫箱插鼻管,心慌意亂
他懷著愛演出恨,如何讓善念觸成了悟,恨頓成愛,恨頓放下。怎麼讓這奇幻的情節成真?馬志翔記得,《月老》拍最重要的一場戲之前,他的太太傳來懷孕的訊息,他開心到不知道如何是好,只好到處亂拍打人,卻瞄到九把刀在看他。於是九把刀是第一時間知道他有了小孩的人。
馬志翔是賽德克族 、撒奇萊雅族血統,他的賽德克名為Umin Boya,他的兒子以爺爺為名叫Boya。「我對家庭有一個很大的憧憬,我很小父親就離開了,多少都會有一種遺憾,我小時候沒有一個背影看著他,可以讓我跟著他。自己當了父親之後,我當然是一廂情願的想要讓我的孩子,有父親的背影可以跟著。」
他強調一廂情願,因為知道,孩子終究有自己的主體性。不過他們可以互為主體,「希望能夠讓他感受到滿滿的愛,我也希望,他將來懂事之後,他也可以不吝嗇的把他的愛給別人,這是我對於我孩子唯一的期許。再來就是聽媽媽的話。」
孩子學步,奮力張開腳趾,踩地,感受反饋。對馬志翔來說,兒子也是他身為父親的學步,他臉上的表情,像是看著另一個自己,感受是複雜的,原來,過了四十歲後的自己,身上竟有這樣的可能性呀。
兒子剛出生時住保溫箱,好友張孝全安慰他,小孩出生本來會就有很多狀況,兩人之間聊出很多爸爸經。
兒子生下來第一天就得躺保溫箱、插鼻管,馬志翔爆哭,慌到當晚必須去找好友張孝全傾訴,「孩子的出生,基本上是來做為我的人生導師,包括他一出生的那一刻,他就告訴我,人要為了生命奮鬥,」是他關於生命的震撼教育,「我有很深的感觸是我兒子在教我,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己不足,當成是一個借鏡。」
馬志翔說起九把刀時,認為他是一個很能把概念文字化的人。而我聽著馬志翔說著兒子時,這些畫面的背後若化為文字,這是愛。雖然顯然是不對等的愛,卻是他靈魂的食物,以濃烈的油脂與能量滋養著他的靈魂。
整套為父體驗從嬰兒食品加個辣,拉開序幕
「其實愛,就是付出兩個字。我常講一句話,『施比受更有福 』,付出的同時,你是開心的、快樂的。當然有些人會誤解愛的意義,希望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面,我給你多少,你就要給我多少,但真的愛不是這樣。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我可以直接講,我可以為我孩子而失去我的性命,我可以為他死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因為我愛他,我希望他好,他的好,是我最大的快樂 。」
在這個狀態中滿足了嗎?他搖搖頭。即使心態並未滿足,但他人生的排序已經不一樣了。
馬志翔對演戲是結構性想法,「演員就像房子裡的其中一個環節、一根釘子,不管房子蓋得再漂亮,那根釘子太粗太細,都是不好的。」
「前一陣子都在家裡帶小孩,最快樂最幸福的事,就是做飯給兒子吃,他現在練習自主吃飯,我就會很開心看著他吃飯,他的滿足就是我的幸福,這就是愛,他不會說謝謝爸爸,好好吃,我不求這個,我看到他吃,我就幸福。」本來覺得嬰兒食品很難吃的馬志翔,後來也跟著兒子吃同樣的東西了,只是可能加個辣,他認真:「如果我都不敢吃的話,還給我兒子吃嗎?」這整套為父體驗,是他不想錯過、不想忘記的事。
場邊側記
馬志翔和魯凱族太太盧悅婷結婚3年,因為家庭,他的人生排序也有所轉變。(翻攝自馬志翔臉書)
小孩哭鬧討抱時,馬志翔的太太盧悅婷總要他忍住。「她說『你要讓他知道,有些事情並不是他要,就可以得到』,我會忍,但5分鐘我就軟了。」「我也會觀察,假哭跟真哭,我做導演我分不出來嗎!但我發現我兒子演技超好的,他的眼淚很大滴,真的是像宮﨑駿的動畫裡的,哭得很慘,但你一抱起來瞬間就笑了…」
造型:陳慧明 服裝提供:Brunello Cucinelli 妝髮:海靜@effyblue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