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週五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6.8%,創下近40年來最大上漲幅度。從物價指數的分項來看,幾乎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上漲,包括能源、食品、二手車、服裝、家居用品、住宅租金等都是如此。
【達觀股市】美通膨創近40年新高 加速緊縮來了

美國上週五(10日)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之前,美國總統拜登提到,能源成本與其他主要商品漲幅開始放緩,而這種變化可能不會反映在11月的物價數據。這樣的說法,很明顯是在為市場打預防針。
中小型股 大幅修正
此外,美國上週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為18.4萬人,創下近52年來的最低水準。這反映出美國目前的勞動力仍然處於緊張狀態。而上個月的失業率為4.2%,已相當靠近疫情前的低點水準。現在的美國已經接近充分就業狀態。
高漲的通膨、持續改善的就業,讓聯準會再也沒有更多理由可以維持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也因此,可以預期聯準會在本週的利率會議上,應會做出加速縮減購債的決議。
我們可以發現,近期的美國股市對此做出了明顯反應。雖然道瓊、那斯達克與S&P 500指數都還維持在相對高點,但中小型股票卻多出現了大幅度修正,尤其是那些還沒有辦法創造實質獲利的成長股。這是因為在加速緊縮的預期下,投資人會選擇那些更穩定、且在短期內能有更明顯獲利貢獻的族群。
然而,這樣的思維未必完全正確。舉例來說,一些週期股雖然在這1、2年間可以實現不錯的獲利,但他們的週期頂峰終究會過去。這也是航運、鋼鐵、面板今年可能有不錯的獲利,但本益比卻普遍不高的原因。
相對來說,一些元宇宙概念股,就如同美國的小型成長股。其中一大部分很可能在未來幾年都不會有獲利,甚至消失,僅有少數公司能真正從中受益。
而在聯準會加速緊縮的這個時候,個股的分化會越趨明顯。也因此,投資人應根據自己的投資屬性與邏輯,去選擇合適的投資標的,或是按照投資標的的短、中、長期發展,來做合適的資產分配。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