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不能沒有他番外篇】八成員工是股東 他讓員工當千萬富翁 八貫企業總經理劉宗熹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劉宗熹(右1)允諾員工將八貫帶領上市,他也守諾做到,上市前還開放員工認領股票,堪稱幸福企業。
劉宗熹(右1)允諾員工將八貫帶領上市,他也守諾做到,上市前還開放員工認領股票,堪稱幸福企業。
主力生產TPU布料與延伸設計加工成產品的八貫於2020年上市,總經理劉宗熹自豪高達8成員工是股東,有人甚至已是千萬富翁,只因他承諾同仁的未來,一定要做到。
其實,八貫是劉宗熹的父親劉清繁1982年所創,原做進出口貿易,買賣高週波加工的吹氣玩具,後因劉清繁1997年創立繁葵,讓八貫暫時歇業,從貿易轉型組裝廠,專製利潤較高的醫療氣墊床、藥物吸入器及靜脈血栓防止機,直到劉宗熹進繁葵幫忙,才因想自製醫用氣墊床的TPU布料,復業八貫,目前客戶幾乎是業界龍頭,例如美國最大ICU(加護病房)病床醫療供應商Hill-Rom、救護車擔架龍頭Stryker,八貫還是全球第二大飛機充氣逃生滑梯布料供應商。
父親劉清繁(左)教育劉宗熹(中)與弟弟劉宗軒(右)從小當沉穩冷靜的領導者,對他影響甚深。(劉宗熹提供)
當時劉宗熹要率領一批繁葵同仁到宜蘭八貫開疆闢土,他曾承諾:「那時繁葵說要上市,我說來八貫一起打拚,我們會上市,我說話要算話,一定要做到上市,股價就大家一起努力。」他點名一起從繁葵到八貫共事21年的行政部經理游憶敏開玩笑:「我們共識這麼久,她看起來還是很年輕,證明我沒有給人壓力,只有我(保養)比較差。就像做生意,不要給人壓力,壓力大很難做,最好是蠶食鯨吞,莫名其妙把生意給做了,這樣比較好玩。」
於是他果真守了承諾,曾是繁葵財務長的副總李宏毅說,「我們每年獲利,員工分紅就是發股票,上市前也讓員工認領,我和總經理放棄認股,因為我們2個一插進去,就會把最大股份吃掉,我們放棄,讓同事持有八貫股票,所以開會我常常會說,股東加油喔。」如今約有8成員工是八貫股東,劉宗熹也驕傲,「我們很多宜蘭在地同事,他的第一本護照是在八貫拿到的,因為我們經常辦海外員工旅遊,他們第一本的股票摺子也是我們發的,有些同仁持有的八貫股票市值就有千萬,已經是千萬富翁。而且我們公司不是看你工作滿幾年,是performance,表現為主。」
八貫的醫療氣墊床可以做到幫病人拍痰、翻身、起身,左、右邊壓力還可以調整,客戶幾乎是業界龍頭。
劉宗熹也解釋,繁葵廠房在新北市新店,八貫為何選擇設廠宜蘭,「第一,我媽是宜蘭人,第二,做TPU二次和三次加工,場地要很大,桃園土地成本比較高,就沒辦法買很多的設備,我是工程師,一定要買設備,所以決定到宜蘭,土地成本比較低。」
至於上市目的,除了劉宗熹原本對同仁的承諾,他更希望廣招英雄好漢共事,「我們的產業,客人都是皇冠上的珠寶,最頂尖的,最困難的客人都做到,簡單的客人難道不好做嗎?所以我最終,要擴量。」
TPU的防水透濕特性,可以用來做賽車、重機等高溫場所工作者用的涼感背心,應用非常廣泛。
他也非常看好TPU產業,「市面上產品只要不能被分解回收、重複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可以被我們取代的產品,未來這個行業,我們認為它是方興未艾,所以擴廠不用擔心,絕對會有源源不斷的訂單。接下來更重要的,我們要往海外走,我們設的公司應該有一個小小的RD(研發工程師)部門,一個實驗室,讓設計出來的產品能夠馬上試做。」他明白貼近客戶,才能更有效率,做好服務。
藍圖已經在劉宗熹的腦中成型,「跨出海外一定是在美國,直接跳到客戶的地方,東岸的機率比較高,因為東岸白天一早起來可以做歐洲的生意,中午還可以做到西岸的生意,跟台灣有剛好12個小時的時差。」
任何做生意的機會他都不放過,儘管公司上市,他仍是嗡嗡嗡勤做工的蜜蜂,今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甫降成2級警戒,他已經出了2次國外差,大步邁著前進的步伐。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