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並非一路都順風 陳以文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幾乎什麼戲路都能演、也幾乎最擅長詮釋某種角色,陳以文說即使表面看似重複,他都會找出角色的特別。
幾乎什麼戲路都能演、也幾乎最擅長詮釋某種角色,陳以文說即使表面看似重複,他都會找出角色的特別。
陳以文大概是近年台灣電影
最愛的演員之一,
跨越各種類型,
從黑色喜劇到嚴肅劇情片,
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特別是導演鍾孟宏的作品,
一定可以看得到陳以文。
「鍾導對我來說,因為我們是年紀相似,比我大個1歲。我覺得跟我的關係比較特別。事實上,我們都聽過彼此很久,我知道有個廣告導演也在拍電影,他也知道我這個人,甚至看過我早年第一部短片,1995年拍的,叫《暴力紀實錄》。」陳以文解答為何從《一路順風》以後,導演鍾孟宏的作品都能看到他的演出,「當我2014年,決定在創作的時候把重心放在人物的呈現,那個時候,我先弄了一些舞台劇,很奇妙的,他找了我去演戲。」
幾乎什麼戲路都能演、也幾乎最擅長詮釋某種角色,陳以文說即使表面看似重複,他都會找出角色的特別。

當導演變影帝 陳以文

1966年生,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以《獨立時代》跨足幕前演出,曾執導《果醬》《想死趁現在》,《運轉手之戀》榮獲第37屆金馬獎評審團大獎、台北電影獎評審團大獎及最佳導演。2014年起創作重心轉為幕前演出,以《陽光普照》奪下第5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近作《瀑布》《詭扯》《不想一個人》。

遇見鍾孟宏前 楊德昌教我很多

結果就是電影《一路順風》非常暴力的一場戲,陳以文戴著安全帽,但是帽子卻被殺手給鋸開、腦袋活生生剖成兩半。「對我來說是一種貴人,也是相知相惜,每次看到他給我的劇本,就覺得『哇,這人物太有趣!』他看到我呈現的時候,常在拍攝現場就會很開心。」不斷合作下去,感覺陳以文就變成了鍾孟宏的班底,特別是《瀑布》。因為當他出場時,就覺得「嗯,沒錯,這真的是鍾孟宏的電影!」
《瀑布》中的陳以文充滿正能量,「這是第一次在鍾導的戲裡,我不用負能量、不用殺人!」(本地風提供)
陳以文提到在《同學麥娜絲》客串演出高委員,得到鍾孟宏的評語就是「你真是負面情緒代表!」誰也沒料到,在《瀑布》卻得演個正能量的人,「雖然一開始可能賈靜雯去應徵的時候,別人會覺得『哇,這主管有可能不好搞。』後來會看到,他是一個比較溫暖的人。」陳以文說:「這是第一次,所謂在鍾導的戲裡,我不用負能量、不用殺人,都不用!」
但早在鍾孟宏之前,陳以文也曾被當成已故導演楊德昌的班底,「畢業後我就到導演楊德昌公司工作,在他身上學到很多創作和看事情的方法。所以如果有人說我是楊德昌的班底,某種程度更準確地講,應該是說,他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電影的東西。」不過楊德昌從來沒有限制他只能替自己工作,「這個跟某些班底是基於合約關係、還是團體工作,不太一樣。」
《不想一個人》中的陳以文,飾演一名遊走在社會光明與黑暗面的公務人員超哥。(牽猴子行銷提供)
電影《陽光普照》駕訓班教練老爸,總是唸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口訣,被陳以文詮釋得活靈活現,理所當然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也快被觀眾誤以為這就是他本人,最適合演出這類個性古板角色。「有時候在表面上看似重複,但我常常會想導演或編劇,在他們腦海中,這個人物有沒有不同於別人表現過,或者我在那裡面啟發一些靈感,就覺得有機會。」他提到《不想一個人》的演出,看似保守的公務員,「以往或許有這樣,各種偷雞摸狗的事都很明顯,但他用很隱晦的、看似奉公守法的樣貌,摸到了漏洞。某種程度有一種看似良善的狠,我覺得他未必知道,他只覺得他在做賺錢的事,其實不輸給幹壞事的人。」
因為《陽光普照》拿到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讓大家都以為陳以文就是這種一板一眼的人。

為了好笑去演 就會變得不好笑

當然也不能忘記黑色喜劇《詭扯》,這部片的每個演員都沉浸在所有荒謬的劇情當中,集體瘋狂的歇斯底里,讓觀眾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痛快。「這樣的喜劇人物,要更認真在他當下的執念,雖然你跳出來看,知道這個執念會好笑,但是如果你一不小心,為了好笑而呈現這個人物,就會不好笑。」陳以文提起了一些生活中發生的案例,「以前看到,某一些國家的劇組,拍戲為一個便當裡面少一個滷蛋吵鬧,那些人是很執著的,可是旁人看這畫面,實在會覺得很好笑。」
還有一種角色,陳以文也很擅長,就是《修行》那種人過中年的悶老公。「你看不太出來,他每天在想什麼?當然知道他並不開心,但是並不知道他究竟是在發愣,還是在想什麼,到底想幹嘛?他是很含蓄、很看不見的這樣呈現。」但他也說殺青後突然覺得很輕鬆,「好像經歷了1個月,那種很壓抑的生活。你的感受,其實是沒有放出來的。」
陳以文說自己很想拍中年人的愛情故事,但很可惜時下相關的題材少之又少。
當然他也覺得可惜的是,滿少人寫中年人的愛情故事,「通常在台灣,把4、50歲的人放在比較食古不化這種位置。或者阻礙年輕人,通常把這樣的男人放在一種無能、或被批判的一個位置上。」反而某一回製作人柴智屏想找他執導電視劇,觸發了陳以文的想法,「我跟她說,我們這個年齡是應該拍愛情故事,因為我們是非常相信愛情的世代。可能更多的是更成熟後,但是又被觸發的那種愛情,或者是在許多社會的容忍,或者扛下了很多的『不得不』以後,再去愛的那種。」

不想再當導演 劇本會想誰適合

差點忘記了,影帝陳以文以前曾是導演,還執導過日本女星宮澤理惠演出台灣電影《運轉手之戀》,這種組合無論在當年還是當下,都是充滿話題的。只是要再看到導演陳以文的作品,顯然很難很難,「可能對那個故事或要表達,有非常強烈的感受,才會再去往那裡走。過往作為導演的時候,是因為我那時候只有想把創作放在導演工作上,所以整天就是在醞釀故事,在想題材、寫劇本、找資金,現在我會覺得在故事上比較被動。」
以前當導演的時候要有點霸道,相形之下陳以文比較喜歡當表演者。
當然陳以文的創作依然持續進行,只是在寫劇本,「我覺得有趣的人物好像沒有被人寫出來,現在寫的劇本,多半是寫完以後會想誰適合來做導演,我可以跟他敲敲門,或是發訊息說,『欸你要不要看一看?』也可能看了,有的說『我有興趣。』有的則是說『怎麼會適合我?』」
但不想回去當導演,是因為觀察當時的自己,身為導演的陳以文狀態有點霸道,「你知道自己會很能撐在那個關卡,什麼都不能怕、什麼都要衝的感覺。」相較之下,他比較喜歡身為表演者的狀態,但也不忘強調,「只跟自己比,我沒有要跟其他導演比。其他到底怎麼樣?我不曉得。」
從以前被當成導演楊德昌的班底,現在被當成導演鍾孟宏的班底,陳以文說自己從來不這樣分。

場邊側記

陳以文的Instagram充斥著大量的黑白照,他說在黑白當中,會看到比較單純的東西,「如果一個景、一個人,看起來單純,就不會被色彩干擾。」他還說衣櫃裡90%都是黑色的,理由是希望衣服能一穿很多年,還覺得新潮,「東方人因為大部分的毛髮都是深色的,老了一點就會一點灰、一點白,大概就在這個色階裡面,跟金髮的民族不一樣。做為一個東方人,我自己會覺得很適合。」

造型:李詩文/化妝:Mako chou/髮型:張仕誠@HAIRMOSA.LAB/服裝提供:Peter Wu/場地提供: 172 Works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