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商起家的D+AF女鞋品牌,無懼疫情,在台北市逆勢連展2間門市。斥資千萬元裝潢的獨棟南西店,以網美燈架、不規則全身鏡,打造零死角的美拍購物環境,吸引輕熟女、學生族將照片上傳IG、臉書打卡。朵芙時尚國際創辦人袁韞淳透露:「很多消費者是從線上認識我們,現在有實體店可試穿,平均提袋率可達7成。」
【台灣名店】8千元創業拚出5億年收 1秒賣1雙電商女鞋搶攻實體店 朵芙時尚國際專訪

曾1秒賣出1雙鞋的女鞋品牌D+AF,向來隱身幕後的創辦人袁韞淳首次曝光。她17年前用8千元網拍女裝起家,後轉賣韓風流行女鞋,主打小資族的平價時尚,取材精品鞋的豆豆鞋,因高CP值爆紅,1年賣出的鞋子可堆疊成108座101大樓高。
先生張士祺擅長操作網路行銷,2015年自建官網,以10秒快速結帳降低3成跳失率,並找網紅聯名拉抬流量,推跨境電商打進海外34國,無懼疫情逆勢砸千萬元開2間實體店,精緻裝潢成打卡熱點,狂吸人潮而迅速回本,年營收5億元。夫妻倆分進合擊,串流線上線下,做大品牌夢。

主打小資族 年收五億元
「女生買鞋最怕色差,又要考量衣服穿搭性,很多正妹到店裡試鞋,會去廁所脫掉絲襪比對,這是以往網路購物難以提供的體驗感受,敦南店第一個月業績就破500萬元,超乎預期。」以往媒體採訪多由執行長張士祺出面,殊不知,藏鏡人袁韞淳才是品牌催生者,這也是她創業17年來,首度接受專訪。
從小精打細算不浪費的家庭教育,讓袁韞淳深知小資族對鞋類品牌忠誠度低,捨不得花高價,卻又想追求流行,因此春夏鞋款680元起跳,秋冬靴款最貴不超過1,480元,以全尺碼、基本流行款,累積140萬會員。

去年雙11檔期,D+AF官網創下1萬人同時在線,最高紀錄一小時賣出3,600雙鞋,平均1秒賣出1雙,5天業績破6千萬元。張士祺笑稱:「如果切換成實體門市,要小巨蛋才能容得下這麼多人。」靠線上線下串流,搭配34國跨境電商,讓品牌去年不受全球疫情干擾,維持5億元年營收。
校園情侶檔 從網拍起家
今年42歲的袁韞淳,和張士祺相差1歲,2人從學生情侶成為事業最佳拍檔。袁韞淳的母親曾是電子大廠總經理,父親是退役情報員,家境不差,她大學曾到義大利當交換學生。對服裝設計十分感興趣的袁韞淳,畢業後幫父親經營網咖,無聊時兼做二手衣網拍,母親見她做出興趣,贊助8千元批貨,不到半年滾出百萬元月營收。

公教家庭長大的張士祺,學生時期是風雲人物,曾任系學會會長,卻因外務太多慘遭二一退學,家裡又遇詐騙背債,張士祺自嘲:「我從溫室花朵淪為社會邊緣人,爸媽為了還債自顧不暇,我擺過路邊攤賣盜版光碟、做直銷、賣場打工,哪裡有錢賺就去哪裡。」嘗盡現實冷暖的他為維繫感情,決定加入女友的網拍事業,擔任挑夫兼攝影師。
袁韞淳自當模特兒,並包辦採購與客服,壓力大爆瘦剩30多公斤,張士祺回憶:「那時她一直嫌我拍的照片很醜,後來發現是她太瘦了,我建議她改做鞋子,市場競爭壓力較小。」創業隔年,品牌從女裝轉向女鞋,由袁韞淳選貨、撰寫文案,張士祺負責拍照。

袁韞淳的母親退休後也進公司幫忙,2代人共事,一度造成管理上多頭馬車。張士祺坦言:「夫妻一起創業已經很不容易,何況還加入長輩意見。」他不諱言遇到意見相左時,自己往往是先認輸那方,袁韞淳則保持中立,避免裡外不是人,畢竟母親的財會、稽核專業,幫公司奠定良好基礎,包括和物流端、超取端的價格談判,甚至借錢周轉,讓小倆口免於背負貸款壓力。
平價豆豆鞋 媽媽族瘋買
夫妻個性互補,在產品開發上,張士祺一度被妻子列為反指標,「剛開始我也會覺得受傷,但既然她做得開心,就由她負責,我負責接洽平台、為未來布局做準備,包括設官網、開實體店等。」他坦言:「我通常是看到機會,太太比較看到風險,我們會設法取得折衷。」

為了打開知名度,D+AF採多平台策略,從雅虎奇摩拍賣轉型到購物中心、商城,也在蝦皮、momo平台上架,但張士祺發現,多平台會互相拉扯生意,加上平台間的廝殺戰,往往要求廠商祭出折扣,「平台要求把最熱賣的商品做特惠,打折打到骨折,現在回頭來看,這反而是扼殺品牌的開始,消費者被慣壞了,商品一旦恢復原價,誰還要買?」
8年前,懷孕的袁韞淳雨中滑倒,驚險一摔讓她意識到鞋底止滑功能的重要,以義大利精品鞋TOD's為靈感,找上台南資深製鞋師合作開發豆豆鞋,鞋面使用色系較繽紛活潑的PU人造皮,鞋底保留真皮柔軟舒適度,價格不到名牌的1/10,高CP值獲媽媽族喜好,1年賣逾12萬雙,鞋子堆疊高度相當於108棟101大樓,年收達8千萬元,其中光豆豆鞋就占5成。
D+AF鞋款多走日韓風格,週週推新款,平均一年推出500種款鞋。在疫情前,袁韞淳每月都出國看秀,擷取流行元素,以便與大陸代工廠快速開發。有網友稱讚價格比百貨專櫃好入手,也有人認為做工不夠細緻,評價因人而異,目前約有1成鞋款為MIT,張士祺表示:「台灣鞋廠的開發速度比較慢,師傅斷層嚴重,會影響產能,我們曾試圖拉高占比,但鞋廠做不出量。」

為精準掌控顧客,夫妻倆2015年起陸續砸近千萬元自行架設官網,比起許多電商品牌採用的公版網頁,訂單流程更加簡化,結帳時間可從2分鐘降至10秒,有效降低3成跳失率。
攻入三四國 邀網紅拉抬

資源有限,張士祺把廣告預算集中在官網,逐步調整在購物平台的比重,另順勢將倉庫物流外包,集中火力在品牌經營。身為網路原生世代,張士祺擅長操作網紅行銷與帶貨,和飛醺卑鄙林進合作打入去性別化市場,替愛莉莎莎、逸歡打造聯名鞋款,炒熱網路聲量。
4年前,張士祺大膽切入跨境電商,還將團隊拉到巴黎取景,陸續打入34國市場,以年增1億元的速度飛快成長,占營收約2成。正準備在東南亞設倉時,遇上疫情攪局,不願停下腳步的張士祺,2020年底趁北市東區因疫情湧現空租潮,加上房東降租,不顧妻子反對,逆勢開第一間體驗店。

有別於傳統鞋店,張士祺刻意減少鞋子陳列數量,30坪店面只放120雙鞋,是傳統鞋店5成展示量,「less is more,我想把鞋店打造成純白藝廊,鞋子就像是陳列的藝術品。」一開幕即引爆排隊潮。去年乘勝追擊,在中山區租下整棟獨立店,斥資千萬元裝潢,3樓空間和KOL(意見領袖)合作,陸續邀請網紅蒨蒨、資工彌駐店,相互拉抬人氣。

「朵拉(袁韞淳)不想開店是怕虧錢,又擔心自己不擅長門市管理,但對我來說,事情總有一體二面,找理由跟找方法會走出截然不同的路,我更傾向後者。」張士祺原以打平為目標,沒想到不到2年就回本獲利,證明事在人為。省話低調的袁韞淳把光環都歸給丈夫,夫妻倆至今仍共用一間辦公室,方便即時溝通討論,同心做大品牌夢。
顧客這麼說 人潮旺盼拓新點
黃小姐 台北人
認識D+AF至少5年,她們的鞋款總能抓住時下流行,價錢也好入手,每年的春夏和秋冬時節,我都會固定去掃貨2到3雙。
以前沒門市要退換貨會浪費時間,現在有實體門市試穿很方便,但生意太好常大排長龍,希望能再多些門市分散人潮。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