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際藝術島1】在軍事據點裡 傾聽四鄉五島的聲音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法國藝術家Yannick Dauby的作品《駐波》外,策展人之一的陳宣誠設計了巨大擴音器,讓旅客可以席坐其中,聽見整個空間裡的聲音創作。
法國藝術家Yannick Dauby的作品《駐波》外,策展人之一的陳宣誠設計了巨大擴音器,讓旅客可以席坐其中,聽見整個空間裡的聲音創作。
春節過後,東北季風猖狂,此時馬祖海風凜冽,正值旅遊淡季。然而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選在2月啟動,共計39件作品,遍布4鄉,皆以馬祖獨特的自然氣候、地理環境及人文背景為舞台,透過藝術家的無盡想像,創造出一件件耐人尋味的作品。策展主題設定為「島嶼釀」,意即邀請旅客前來,一同打開這甕持續發酵、等待探索的迷人島嶼。
53據點過去荒煙蔓草叢生,入口處宛如電影場景。
馬祖是全世界戰地坑道最密集的城市,過去只有少數整修開放觀光。「馬祖國際藝術島」讓多處坑道和據點重新活化,參觀者能走入其中,與作品相遇,而多元的創作可不只視覺饗宴。如南竿53據點,為策展計畫之一的「傾聽島嶼的聲音」,利用場域、物件和聲音元素,組成能夠沉浸在馬祖意象的創作空間。
作品《鄉音為響─有些字詞像鑰匙》取材自作家劉宏文著作《鄉音馬祖》,透過這些字詞窺探當年的馬祖民居生活。
門口播放作家劉宏文以馬祖話讀出《鄉音馬祖》書裡的字詞,同步以女聲用國語跟著誦唸,就像旅行在馬祖都能聽見的親切語言。內部空間為作品《鄉音為響─言吾言寺》,藝術家蔡宛璇邀請馬祖詩人劉梅玉朗誦自創詩,詩的內容懸空吊掛,滴上油漬,象徵裝著漬物的陶甕滲出液體,隨著時間變化。
深度認識馬祖,從聲音出發是個很特別的體驗。
作品《鄉音為響—言吾言寺》為充滿聲音元素的藝術創作。
往裡走去,法國藝術家Yannick Dauby(澎葉生)作品《駐波》採集了馬祖的環境音,風聲、海水及民居的聲響成為他聲音剪輯的素材,他也觀察到馬祖有許多廢棄木板、鐵板,卻能展示出時間的痕跡,策展人之一陳宣誠在出口處並以木頭打造像擴音器的裝置,席地而坐,靜心聆聽,是我多次旅行馬祖都不曾留意的聲響。
部分馬祖話的字詞無法印製,藝術家特別請日星鑄字行重新鑄字,將聲音詩詞印出。
坑道、 據點與馬祖緊密連結,也成了國際藝術島絕佳展演空間。
藝術家蘇弘作品《風化褶痕》,利用耐候鋼的連續皺褶呈現馬祖獨特存在的狀態。

馬祖國際藝術島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
  • 開放時間:每日10:00~16:00,各展區另有定時導覽服務,詳情可上官網matsubiennial.tw查詢。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