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送帶上藍色的硫酸銅不停往前推進、裝袋,之後整齊堆放廠房另一端。這裡是昶昕實業位在桃園的再利用廠。鄰近的新北樹林、新莊、土城是台灣PCB(印刷電路板)產業聚落,台灣不產銅,昶昕從這些PCB工廠買回蝕刻液廢液,每年精煉、外銷逾3萬噸的硫酸銅、氧化銅。
【頭家開講】賣藥水買廢液 精煉銅錫衝出42億元年營收 昶昕實業董事長陳國金、總經理陳彥亨專訪

循環經濟正夯,創立近半世紀的昶昕實業三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回收再利用」。從一人公司到台灣7成上市櫃PCB業者都成為客戶,台大化工系畢業的董事長陳國金研發PCB蝕刻液賣給電子廠,以價廉服務好蠶食市場,取代美、日產品,去年營收達42.03億元
長子陳彥亨受父親影響,取得清大化工博士,進入自家公司幫忙,父子倆從含金屬的廢液中精煉出硫酸銅、氧化銅等外銷,也再製新藥水販售,獨特的迴圈經營模式讓廢料成金,昶昕也變成一座取之不竭的寶礦。
陳國金小檔案
- 出生:1948年生(74歲)
- 家庭:已婚,育有2子
- 學歷:台灣大學化工系
- 經歷:友緣實業董事長
- 休閒:爬山、健走
- 座右銘:天道酬勤
- 經營心法:專注本業、不屈不撓
陳彥亨小檔案
- 出生:1975年生(47歲)
- 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
- 學歷:清華大學化工所博士
- 經歷 :昶昕研發主管
- 休閒:閱讀、籃球、慢跑、旅行
- 座右銘:天道酬勤
- 經營心法:順境時注意風險,逆境時找機會
蝕刻藥水 廢液再利用
PCB是組裝電子零組件使用的基底板材,被稱為「電子產品之母」。台灣PCB產業製造實力居全球之冠,上市櫃PCB製造公司7成以上使用昶昕的蝕銅、剝錫藥水等特殊化學品做線路成形蝕刻。即便市占最高,昶昕的董事長陳國金與總經理陳彥亨謙虛而低調,「第一」2字不說出口,只說:「我們市占還不錯。相關產業鏈裡只算是小螺絲釘啦!」

但這顆小螺絲釘位置特殊,經營模式是業界唯一。賣出蝕刻液後,昶昕會買回含高濃度金屬的廢液,萃取提煉出硫酸銅、氧化銅以及錫化合物等,賣給礦業公司或電子業者,拔除金屬的廢藥水經過處理能變回原料,再製成新藥水回到客戶的手上,與客戶互為供應商。去年疫情嚴重,宅經濟帶旺電子業,加上銅價上漲,讓昶昕年營收達42.03億元,年增46%。
昶昕實業1974年創立,初時名為「友緣」,是家位在土城的貿易公司。今年74歲的董事長陳國金來自金瓜石礦工家庭,7位手足中排行老二,父母竭盡所能就是要讓孩子讀書翻身,陳國金很爭氣,考上當時第一志願的台大物理系,卻在升大二那年轉至化工系。
「那個年代念物理最後都要出國,弟弟妹妹還在念書,化工系畢業就可以工作。念書就是為了要幫助家裡。」畢業後陳國金進入日系公司研發香料,月薪2,800元。五十多年前大學生很稀有,公司頗為看重,甚至送他到日本受訓,但2年後陳國金就決定離開創業。「家裡人多,錢還是不夠。媽媽幫忙標會標了十多萬元,我就開始跟大盤批貨,買賣化工材料。」翻開黃頁電話簿尋找買家,從髮廊到工廠四處陌生拜訪,奔波中他發現正在發展的電子業是可耕耘的市場。

超前需求 循環新經濟
「電子業沒有化學、化工的人才,但他們用到很多化工原料,例如蝕刻液。」彼時電子廠都是買來自美國、日本的產品,不僅貴,遇到問題也沒人可以回答,只能找貿易商求救,有化工背景的陳國金不僅成為客戶的小老師,有時也幫忙微調內容與濃度,後來他乾脆自己研發蝕刻液配方。
或許是在日系企業待過,陳國金話不多,說得也保守,很多時候是兒子陳彥亨幫忙補充。「客戶買東西我們會問他要用在哪裡,蝕刻的時候『咬』起來均不均勻、好不好看,如果不夠好,可能再加點其他東西,一個產品一個產品慢慢調整。」省了關稅與國際運費,定價可以壓低,比外國貨便宜3至5成,靠著強大的價格與服務優勢,蠶食市場。

他們的服務做到家,「客戶還有個困擾,就是蝕刻後的廢液不知道怎麼處理。他們想說反正跟你買的,你就負責把它消失。」陳彥亨坦言當時父親的想法很單純,只是覺得含金屬的廢液處理後直接丟棄很浪費,於是研究如何把銅與錫提煉出來。「我們走在比較前面。不只有廢棄物處理,還要再利用。以前不用花錢,現在都用買的,盡量讓蝕刻液把銅咬到極致,扣掉處理費,很多時候是我們付錢給客戶,廠大一點的1個月可能要付上億元。」
客製配方 駐廠三個月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循環經濟商機崛起,昶昕握有的甲級廢棄物清運處理及回收許可證成為最大優勢,現在1年約銷售6.6萬噸蝕刻液、回收約9萬噸含金屬廢液。雖然化學原料與金屬價格時有波動,回收再生產品的毛利優於藥水。

陳彥亨能細述過程,因為他都參與其中。「公司幾歲我就幾歲啊!」陳彥亨在父親創業後幾個月出生,從小就在PCB工廠聚落長大。受父親影響,大學念化學、研究所念化工,為了家人放棄到美國紐約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深造,「當時申請到英特爾的獎學金,去了大概就不會回來了。」聊到這件事,外表嚴肅的陳國金忍不住開口:「他很孝順,真的是有些犧牲了。」
雖是二代進入自家事業,陳彥亨笑著說:「不要看現在昶昕上市,覺得我是因為可以輕鬆接班才不出國。早期公司不是很穩,我不是來加入,是來帶著它發展。」從小就不讓父母操心,進入公司從基層配藥水、搬藥開始做起,之後研發配方,「研發不是每天換產品,最大的挑戰是調整產品或處理客戶突發狀況。每一桶藥劑都是以噸計,凸槌的話客戶可能會損失上百萬元。」相較於專心製程的父親寡言,主責對外的陳彥亨口條就像老師一樣善於講解,也知無不言。
「我們的工程師就派在客戶那邊,產品線改變,例如iPhone換新的規格,會有不同的蝕刻段,工程師就要負責把這個東西打樣出來。」客戶端有狀況,陳彥亨就駐守對方工廠內,「幾年前有個大廠的新製程一直不穩定,我在那邊弄了3個多月。」
大多關卡都得在3、4天內破解,「他們產線都算秒的,日損失可能高達幾千萬元。有一次我熬夜處理,隔天太累溜回家睡覺沒去開會,剛好我爸回去拿東西,他跟我說熬夜工作完,他的經驗還是要來上班。」陳國金自律甚嚴,陳彥亨也不輸父親。每天5點多起床、7點前到公司、運動到8點,之後開早會,「我會把對我有好處,但不是那麽舒服的事變成習慣,時間到就出現在什麽地方,中間不會去思考。」陳彥亨說,「最大的舒壓就是解決問題。當你發現有個困難在那邊,事實上投入的心理壓力會比逃避小很多。」
父子齊心 互補磨製程
解決問題的方式父子2人同中有異。簡報上循環經濟的模式一個圈就能解釋完,但昶昕走了四十多年依舊不時遇上撞牆期,「很多人做新的事項會去找最新設備,我們不喜歡當白老鼠,所以會找在某個領域很成熟的技術,只是在這領域大家不知道怎麽用。」例如把海水淡化的設備拿來濃縮,設備運作沒問題,只是要花費時間力氣讓它符合製程。父子2人常要磨合的點也在這裡,「我父親是堅持要做到100分的人,不完美不行;我會覺得控制好這個範圍,讓產線能順下去,其他慢慢改善就好,所以常要說服他。」

事業跟電子業綁一起,客戶從電視螢幕、電玩、電腦做到手機,昶昕跟著調整配方;台商西進,昶昕也跟著到中國,在江蘇昆山、無錫、廣東、湖北及四川等地設廠。家裡沒金山、銀山,但陳國金與陳彥亨二代人努力將廢液化成金。販售藥水、回收廢液、製成工業用原料銷售回礦場與電子業,一條龍的循環經營模式,讓昶昕變成一座取之不竭的寶礦。
後記:嚴謹父有個圓融子
拍攝產線約半小時,陳國金無預警地斂起笑容,一句「已經拍很久了,今天可以結束了。」讓眾人驚訝與不知所措。陳彥亨跟父親不停保證「我來處理就好。」採訪才能繼續。
後來陳彥亨說明,因為產業特殊,怕機密外洩,「過去也有人進來要偷學,而且很多東西都是父親費盡心力研發,他都當寶、當自己的孩子。」突如其來的插曲讓我們感受到陳國金的嚴謹與小心,也看見陳彥亨的圓融與協調能力。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