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果躋上流番外篇】天生綠手指卻拒絕再拚量 冠軍青農轉型壯大自有品牌 大果農莊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農業最怕遇天災與氣候劇變,余昶佑為巴掌蓮霧搭建溫室,寒流來襲時會讓蓮霧吹暖氣,預防寒害。
農業最怕遇天災與氣候劇變,余昶佑為巴掌蓮霧搭建溫室,寒流來襲時會讓蓮霧吹暖氣,預防寒害。
台灣農業技術實力堅強,但礙於農地破碎化、人力嚴重短缺,讓許多滿懷理想抱負的新青農,被迫向現實妥協。屏東佳冬鄉「蓮霧世家」農二代余昶佑打破傳統大量生產模式,靠獨家育苗技術與栽種實力,成功把農業轉型服務業,耕耘自有品牌,打造猶如愛馬仕包的精品水果,讓金字塔頂消費者搶著掏錢買單。
「我想做的是大農場式,一次18到20公頃土地,我跟叔叔伯伯輩合作聯手,在屏東,很多老農瀕臨退休,偏偏年輕人又沒意願接,田地荒廢沒人做,我要怎麼說服這些老農民願意配合我?甚至把工具、工人都借給我?很簡單,就是保證分潤呀!」余昶佑四兩撥千斤地說。
大果農莊曾遭莫蘭蒂颱風重創,余昶佑為每一棵蓮霧樹搭上2層鋁架防颱。
今年42歲的他算是村子裡少見的年輕務農族,父親余日鄉是地方公認的蓮霧大王,將畢生功力灌注在兒子身上,從小耳濡目染加上綠手指天份,讓余昶佑種什麼像什麼,不只蓮霧種得好,還培育獨家蓮花品種,也領著農友一起種植販售哈密瓜。
余昶佑(左)與母親葉金梅(右)採外觀目視、磅重、套袋3道人工檢查,確保每顆大果農莊的蓮霧品質。
余昶佑精心培育良果,父逝後,他發現盤商賣自家蓮霧簡直是暴利,「1顆蓮霧盤商付我2、3百元,但賣給消費者7、8百元、甚至上千元,連NG切盤都至少賺1倍,他們在我身上到底賺了多少?」看準部落格、臉書社群網路興盛,他嘗試經營「大果農莊」小農自有品牌,跳過盤商直接服務消費者。
提起世代變革,余昶佑坦言:「父親給我的觀念已經慢慢在轉型,我不需要做得那麼累,我只把漂亮的蓮霧留下來就好,轉型走向精緻農業。」作為蓮霧專家,他自豪能看懂植物傳達的訊息,「我可以預判這棵蓮霧樹8個月後是什麼狀態,從一片葉子,我就能看出這棵蓮霧樹的生長狀態,這些都是經驗累積,準確率可達9成。」
余昶佑和爸爸余日鄉父子倆的獎盃、獎牌,是家中最好的牆面裝潢。
這幾年,余昶佑嘗試轉型為農業管理者,有別於爸媽凡事通通自己來,他選擇把部分庶務基本工做慢慢交給工人,希望將農業導向企業化經營目標。事實上,在返家接班前,余昶佑曾赴美,計畫攻讀工業管理碩士,在念語言學校期間,同儕有人是美國最大蓮花盤商家族,得知余家中也務農,彼此還會交流農業知識。
「我因為這樣開始接觸蓮花,後來我甚至可以提出建議,例如要補充什麼肥料,他們調整後,過一陣子花開得特別大、特別好,美國人很現實啦!你必須夠強才能讓他們臣服於你、尊重你,否則種族歧視是很嚴重的。」余昶佑有感而發地說。
余昶佑不止種蓮霧了得,他也是蓮花栽培專家。(翻攝大果農莊臉書粉絲團)
從農18年,余昶佑看到缺工問題越來越嚴重,讓他決定從拚量,轉型推動蓮霧邁向高值化市場。余家握有全台13個蓮霧品種,父親臨終前曾交代一句話「昶佑,我知道你很有能力,但你有本事,應該是帶一群人去賺很多錢,而不是你一個人賺很多,否則你永遠差我一大截。」這些年他反覆思量,終於懂得父親當年的苦口婆心叮囑。
余昶佑培育出的新品種蓮花,嬌豔欲滴。(翻攝大果農莊臉書粉絲團)
「從以前讀書玩社團、學生活動,到現在種蓮霧,我都是帶頭的,雖然到最後難免有歡喜、有交惡,但假設我可以帶著一群果農一起變有錢,我會是他的幾倍?那種高度真的不一樣!」靠著種蓮霧改善家境後,余昶佑的下一步是更心心念念的要當產業火車頭,將蓮霧推向精品化、高值化。
余昶佑培育出的新品種蓮花,嬌豔欲滴。(翻攝大果農莊臉書粉絲團)
不只追求自己好,他強調:「我很希望地方青年都來跟我做,我願意一個月給5萬薪水,這薪資在屏東已經很好生活了,要養家也足夠了,但相對的,我要給員工5萬元,我要怎麼去賺更多回來養活大家?」腦筋靈活的余昶佑心中也開始孵化農業結合觀光夢。
葉金梅對兒子的綠手指技術讚不絕口,圖為她將蓮花採下準備插花欣賞。(翻攝大果農莊臉書粉絲團)
「我打算買下鄰近2.4公頃農地蓋民宿,結合大果農莊體驗,發給房客一張佳冬鄉美食地圖,可以吃在地、玩在地,還能推廣食農教育。」敢拚又有衝勁,加上靈活創意,余昶佑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