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了汴京風土人情,是本奇書。我年青時候便曾看過沒有箋注的版本,最近購得伊永文先生的箋注本,發現在建築飲食方面著墨甚多,不只飲食果子章節有上百道詳細食譜,州橋夜市甚至東角樓街市等篇,也處處藏食、處處珠玉,尤其州橋夜市對市井小吃著墨甚多。
【裴社長廚房手記172】新版鹹菜心煨雞雜 貫穿古今的宋朝州橋夜市小吃

疫情宅在家裡,要嘛看書,要嘛做菜。我看中華書局出的宋版《東京夢華錄箋注》,上面記載了許多古老的菜肴,很想一一試做。其中州橋夜市章節中提到腰腎雞碎。箋注中特別引用了調鼎集羽族部注解的一道夜市小吃:鹹菜心煨雞雜。今天就來挑戰這道菜。
我看《東京夢華錄》是搭配著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一起看。看到州橋夜市章節,就對照圖中虹橋兩岸的商旅鋪集尋覓炊煙,尋覓味道,尋覓沿河河市的熱鬧繁忙景象。只見沿河隨處可見飯鋪茶店,小店屋頂鋪草,內有爐灶;有規模的飯店則撐起彩緞酒旗招徠顧客。甚至有家腳店門口,有男子一手托碗、一手持筷,像是送外賣的服務。賣饅頭糕點的小店,客人旁還放下竹簾遮光。我看著清明上河圖的州橋圖象,船舶拉縴聲、牲畜吆喝聲、美食叫賣聲、市集喧天買賣聲,彷彿從古畫中叫囂鳴跳出來。

《東京夢華錄箋注》的州橋夜市篇章,則講出從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的近60道市俗小吃,這些小吃每道不過15文。有當街水飯、乾脯、鹿肉,玉樓前的野狐肉、脯雞,梅家鹿家的肚肺、鱔魚、包子、腰腎雞碎,曹家從食之旋煎羊白腸、鮓脯、薑辣蘿蔔、麻飲細粉⋯⋯直至龍津橋的須腦子肉雜膾。夜市開至三更方止。這些小吃的包羅萬象,讓人目不暇給。
伊永文的箋注甚是精采,他引經據典詳細說明做法。當中,我看中了「腰腎雞碎」。我腦中想像了一個到汴京城趕集的中年販子,他賣完貨物找個小店歇歇腿。要兩三碗白米飯充飢,一定會找鹹香酸麻又便宜的下水料。一小盤雞碎就能扒好幾碗飯,於是「鹹菜心煨雞雜」跳入眼簾。不過,古人說菜十分簡略,書中文字如下:一切雞雜切碎,配火腿片、筍片、醃菜心先用清水煮去鹹味,擠乾,同入雞湯、酒、花椒、葱、飛鹽煨。

開始準備食材。我請南門市場「多益肉莊」幫我將雞心、雞胗、雞肝切片,從東東蔬菜鋪買到鹹菜心、綠竹筍,本想從萬有全切些火腿,但想到冰箱有柴窯的火腿,這個味道比較溫和不搶味,就用它吧。
煮一鍋水,先下雞心、雞胗去血水,撈起用清水沖淨。再放雞肝入滾水,同樣撈起用清水沖洗乾淨。不同時間下水的原因是因為雞肝較濁,不要和心、胗混在一起汆燙。葱切花、筍切片、醃菜心切片煮水擠乾、火腿切片。一切就緒,準備煨雞雜。
熱鍋入油,先爆葱花,入雞雜拌炒,入筍片醃菜心後開始調味,我用古早味的黑龍白蔭油加一些黑醋去腥,飛鹽加胡椒。花椒一味,我用藤椒油,免得吃到椒粒。《東京夢華錄箋注》食譜中註明用雞湯煨煮,有現成雞湯可用,三分之一包即可。火腿是熟的,後放。不加水,調和鹹淡全靠米酒。蓋上鍋蓋煨煮5分鐘,開鍋試味,極為鮮美。再撒些葱花兜抄一下,起鍋。這就是從《東京夢華錄》複製的鹹菜心煨雞雜。結果這道宋朝州橋夜市小吃,鹹香酸麻有味,一上桌,家人先是質疑好大一盤?但沒一會功夫,便吃得精光。食味確實可貫古今。
鹹菜心煨雞雜
材料:雞心20個、雞胗20個、雞肝20個切片。鹹菜心半個、綠竹筍1支切片、柴窯火腿1/3段切片、半斤宜蘭三星蔥切葱花。黑龍白蔭油、白兔牌鎮江黑醋、鹽、白胡椒、藤椒油、盧記雞湯1/3包。


做法:
Step1:煮一鍋水,先下雞心、雞胗去血水,撈起用清水沖淨。再放雞肝入滾水,同樣撈起用清水沖洗乾淨。







Step2:葱切花、筍切片、醃菜心切片煮水擠乾、火腿切片。

Step3:熱鍋入油,先爆葱花,入雞雜拌炒,入筍片醃菜心拌炒。





Step4:加古早味的黑龍白蔭油,加白兔牌黑醋去腥,加鹽少許、加白胡椒粉、加藤椒油、加現成雞湯1/3包。






Step5:火腿是熟的,此時才放入拌炒。不加水,直接加米酒。蓋上鍋蓋煨煮5分鐘,開鍋試味,可。撒葱花兜抄一下,起鍋。





這就是從《東京夢華錄》複製的鹹菜心煨雞雜,味極鮮美。食味確實可貫古今。


掌廚人 裴偉
《鏡週刊》社長。雖是時事週刊領頭人,但私人臉書上只見每日吃便當或蒔花弄草紀錄,偶爾還有下廚做菜心得。吃遍美食、喝遍好酒、說得一口好菜的裴社長,在同事催逼下,大方公開私人廚房筆記,圖解詳細,以回覆各方親友綿延不絕的提問,近來結集出版為《裴社長廚房手記》,頓成暢銷書。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