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豐濱海稻米地酒 喝得到太平洋海岸的濕地生態系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以紅糯米釀成的「粉紅酒」(左,550元/瓶)米香濃郁、榖物味明顯;「新酒」新鮮酸甜,酒質透淨。(右,450元/瓶)
以紅糯米釀成的「粉紅酒」(左,550元/瓶)米香濃郁、榖物味明顯;「新酒」新鮮酸甜,酒質透淨。(右,450元/瓶)
今年是花蓮石梯坪的水梯田復耕第10年,曾經消失的海稻米重回土地,野生酒麴植物、野菜也有回歸的蹤跡。阿美族人舒米如妮用海稻米釀酒,像這樣傳統釀造的部落米酒也再現了海濱生態和古老地酒的文化。
舒米如妮是海稻米復耕的重要推手,她返鄉回到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的故事曾經被改編成電影《太陽的孩子》。
我嘗過她的家常料理「芋頭握飯」和「飛魚握飯」,當吃到阿美族人珍惜留種的原生紅糯米飯,我驚喜這種在地米種的深紅色澤、和Q彈口感;部落裡還種回了深紫色的黑米,香氣濃郁,水份加得少時口感爽粒分明,浸泡久些則香黏滑軟,一款米如此多變可口,討人喜歡。
舒米如妮近年用海稻米與地方酒麴植物釀酒,再現部落傳統地酒文化。
今年是花蓮豐濱鄉石梯坪的水梯田復耕的第10年,港口部落選在是農曆5月的月圓之時,舉辦一場海邊餐會,歡慶海稻米回家了。
阿美族伊娜們(女性長輩)是野菜達人,她們擅長以野菜入菜、製麴,部落生活與植物密不可分。
物換星移經過10年,舒米如妮近年開始用海稻米再加部落酒麴植物釀酒,她在今年6月稻穀成穗時,在田間發表以海稻米及在地發酵植物釀成的「新酒」、「少女酒」及「老酒」3款米酒,這酒喝得到部落風土,滋味全由太平洋海岸的濕地生態而來。
使用海稻米和發酵植物釀成的「粉紅酒」(上)「新酒」(中)「老酒」(下),揉入地方生態和古老地酒的文化。(圖為種籽設計發表版,未販售)
種籽設計採集部落山胡椒、刺蔥、五葉松,搭配香檸及老酒的調飲「山色」,碧綠沁涼。
在花蓮豐濱港口部落地區,部落的伊娜們(女性長輩)經常會採集毛柿葉、野生艾草、七里香、台灣刺蕊草、野生芹菜及大葉田香等植物等,製成發酵酒麴。
這些吹著海風長成的原生紅糯米及黑米等色彩鮮明,香氣奔放,咀嚼時會釋放出熱情的甜度,舊時部落的伊娜們(女性長輩)還會採集荖葉、毛柿葉、野生艾草、七里香、台灣刺蕊草、野生芹菜及大葉田香等植物, 搗汁後拌入生米,待發酵長出菌絲,製成小圓球酒麴,再加入各色糯米裡,「等待幾個太陽月亮爬到天空工作的日子」,港口部落限定的風味米酒就開甕了。
發表海稻米地酒的這一個晚上,舒米如妮開心地跳舞。
舒米如妮多年前返回部落,是海稻米復育的推動及倡議者。
花蓮豐濱地區的海稻田,依傍著太平洋海岸,地景獨特,讓人印象深刻。
長期陪伴原鄉農業發展的「台灣原味」創辦人暨「台灣好食協會」祕書長吳美貌,領著我們走在田埂解說當地環境及生物發展。她指著海稻田說:「由於東岸地形與太平洋大氣流的影響,花東海岸沒有夠大的沙地、河床讓鳥類棲息,現在透過族人營造周邊的濕地,讓更多生物都來玩耍,並且能夠住下來。」當傳統作物和植物都回家了,酸美豐韻的米酒就得以重現。
「台灣原味」創辦人暨「台灣好食協會祕書長」吳美貌,長期陪伴部落發展農業,她見證過此地從荒煙漫草到如今的稻田油綠。
海梯田濕地傍海重生,讓原生動植物得以重返棲息。
受汙染土地長不出大葉田香,她不只是是濕地品質的哨兵生物,也是港口部落重要的發酵植物。
協助部落發表地酒的「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指出:「當酒麴植物、野菜回歸生態網絡安身,也讓瀕臨失傳的釀酒工藝,得以再次飄香於部落,彷若打開一甕陳釀10年的土地,芳馥緩緩在族人的手中甦醒。」
「種籽設計」創辦人淦克萍陪伴兒子陳諾親近山海,大自然的力量緊緊連結二代。
今年是花蓮石梯坪的水梯田復耕第10年,曾經消失的海稻米重回土地,古老的地酒也回來了。
因為阿美族人的努力,海稻米和部落米酒重回石梯坪,這天就選在田間跟祖靈報告喜訊。

稻味釀小酒莊

  •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117-2號
  • 電話: 0978-502-180(舒米如妮)
  • 臉書搜尋:稻味釀小酒莊
  • 訂購資訊:「新酒」(450元/瓶)、「少女酒」(550元/瓶)、「老酒」(650元/瓶),3款酒均需預購。

台灣原味

  •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42巷59弄1號5樓 
  • 電話: 02-8665-5885 
  • 營業時間: 09:00~18:30

種籽設計

  • 地址:台中市北區梅亭街428號
  • 電話: 04-2208-5548

海稻米

  • 電話: 0922-241-151(黃立文)
  • 臉書搜尋:石梯坪水梯田復育計畫-loma no海稻米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

wine-warning-icon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