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點剛過,位於北市萬華廣州街的川業肉圓不斷響起「登登登」的外送平台訂單通知聲,機器印出的外送單至少2、3尺長,第四代陳勁宏忙著從油鍋中撈起一顆顆粉紅色的紅糟肉圓,父親陳明源打包餐點、指揮若定,母親吳美華快手煮羹麵,鐵三角合作無間。許多老客人一見陳明源夫妻熟悉的臉孔,即使對店名和裝潢感到陌生,仍放心入座。
【台灣老店】自釀紅糟做肉圓 百年老店搬家12次還改名依然吸客 川業肉圓專訪

創立112年的萬華老店新竹肉圓,去年改名為川業肉圓又更新裝潢,許多老客人誤以為老店被疫情打倒,由新業者接掌,第四代陳勁宏趕緊澄清,老店不變,僅是由他接手。
從新竹起家,展店到台北萬華,川業肉圓歷經12次搬遷店址、2次火災,都不曾被擊倒,靠的就是口味獨特、做工繁複的紅糟肉圓,也因製作辛苦,第三代陳明源其實不希望兒子接手,想讓老店就此結束。
沒想到陳勁宏自願扛起百年招牌,還增加蝦棗等新菜色。陳明源擔心客人對兒子感到陌生,與他並肩作戰、消除老客人疑慮,儘管嘴裡唸著兒子害他不能退休,仍想伴他成長。
百年老店 改名續傳承

「有很多客人認的店名是新竹肉圓,我們去年10月改成川業肉圓,很多人以為換老闆,所以舊的招牌才掛在前面。」吳美華留著一頭俐落短髮,纖瘦身型刻著堅毅,談起兒子推動老店轉型,語氣略有擔心。川業肉圓已有112年歷史,起家於新竹,早期以家鄉為名,卻一直沒有註冊商標,去年陳勁宏返家接班,因不能以地名申請商標,他為改名也戰戰兢兢:「我還上網問大家改名好不好,網友說這名字用了百年,改了怎麼對得起祖宗?但老品牌沒商標怕被仿冒。」
去年是新竹肉圓的111週年,陳勁宏以3個一的字形取「川」,又加入第一代曾祖父名中的「業」字為名,「川業也諧音創業,像新生代再創業的感覺。」不同於多數餐飲老店後代,接班常是父母要求,陳勁宏反而是自願,父親陳明源還開兒子玩笑:「叫他去找工作,不要接班,因為他一回來做,全家都要做,他自己辛苦就好,我們幹嘛跟他一起辛苦?本來都要退休了。」因店內食材九成自製,從清晨6點開始備料,連貢丸湯的貢丸都自己打,陳勁宏彎起雙臂笑稱:「肌肉就是這樣來的。」年僅31歲的他瞇起細細的眼睛,臉上都是陽光。

尤其川業主打紅糟肉圓,比一般肉圓多了製作紅糟的步驟,陳勁宏和母親每隔一、二週都要親自釀造,用以醃肉,「用紅麴米、糯米加米酒釀造,我高祖父是泉州人,曾祖母是客家人,都會用紅糟做料理。」多數人清晨還在沉睡,陳勁宏已趕著揉製肉圓皮,以地瓜粉混合五穀米漿,為後腿肉去筋膜、切塊、醃紅糟、炒香,將內餡的鳳尾筍反覆水煮、清洗二次去除酸味,小小一顆肉圓,備料有多道複雜工序,包料與蒸煮,他學了快1年才上手。
兵分多路 擺攤增客源
「我壓得很紮實,要把空氣排出來,不然蒸的時候熱氣包在裡面,肉會過熟太老,皮的厚度也會影響口感和內餡熟度,以前剛開始包,拿起來皮全破。」蒸煮過程溽熱難耐,他還得耐著高溫蒸氣檢查肉圓熟度,調整火候。
如壘球般渾圓紮實的肉圓,在陳勁宏曾祖父的年代,也讓家人遠離危險的陰影,他解釋:「高祖父本來是跑船捕魚,為了生活,天氣不好也出船,有次發生船難,幸好獲救,曾祖父就想轉做吃的,不會那麼危險。」

曾祖父陳承業向泉州同鄉學習製作紅糟肉圓與貢丸,1910年開始挑扁擔做生意,在新竹城隍廟旁擺攤;第二代陳雲龍觀察到1950年代的萬華是台北信仰中心,夜生活豐富,全家人因此北上萬華定居,兵分多路在不同地點擺攤,增加銷路,第三代陳明源回憶:「姑姑擺在祖師廟附近,爸爸在萬華戲院旁,媽媽騎三輪車到各建築工地賣,只要喊一聲『肉圓』,工人馬上買光,最遠騎到板橋的大同水上樂園口。」

陳明源學齡前就懂做肉圓,經歷過1960、1970年代的艋舺繁華,不夜城刺激餐飲業興盛,「以前早上6、7點就擺攤,賣到隔天凌晨3點,盹龜(台語:打瞌睡)整隻手進油鍋都有啊,所以體力要很好。」和太太同樣纖瘦無贅肉的他至今仍跑步維持體力,被嚴格的父親訓練得自律,「小時候偷溜出去玩,回來就伏地挺身趴著,被爸爸用尺打屁股。」
被迫遷址 輾轉12回
婚前做紡織的吳美華單純以為,婚後只要顧店、端盤子,「以前傻傻的,哪知道也要做肉圓,嫁進來哭一年,公公講話很大聲,要求很嚴格,妳不硬記不行啊,也不敢問,每次他講完,我都趕快跑到倉庫去記小抄。」陳明源聞言馬上爆太太的料:「她都跟我抱怨累死了,希望下輩子不要見到我。」

但在萬華做生意,最辛苦的莫過於被迫遷址,川業肉圓曾因道路拓寬、建捷運、鐵路地下化,陸續搬過12次店址,陳明源嘆氣:「每次搬家,距離原來的點超過100公尺以上,生意都掉1/3。」且早期房子皆為木造,他還親歷過二次火災。
一次是1988年農曆10月青山宮慶典放蜂炮,火星落下造成失火;另一次則是1995年路邊變電箱起火,起火點就在店面後頭,陳明源趕緊衝回家救爸媽,「錢什麼的都來不及拿,攤子全部燒光光,損失快50萬元。」但父親只告訴陳明源,與其花時間申請證明文件,跟政府請領賠款,不如趕快做生意賺回來,「我爸也從不借錢,拚命賺錢買房子,給自己小孩每人一間。」從不明說的愛,直接化作行動,如同陳明源對兒子最大的疼惜,就是盼他能走自己的路。

但身為長子的陳勁宏從小在店裡長大,最清楚父母的辛勞,國小就會揉粉、收碗,頑皮時被母親罰禁食,「我會跟客人哭,他們問『弟弟怎麼了』,會跟我媽求情,我就能吃到飯,在生意場所長大的孩子都很懂生存。」他兒時就被祖父耳提面命「『長子要多幫忙,肉圓餵我們長大,不幫忙,下一餐沒飯吃。』會有一點點情感勒索吧,加上我讀書又沒這麼在行。」他始終掛著暖男微笑,不埋怨,不逃避,讀大學時,假日也自動返家幫忙。
重新裝潢 品項多樣化

畢業後,父母希望陳勁宏到外頭找輕鬆一點的工作,他便到「錢都」上班2年,升到組長,因態度親切,常被同樣任職餐飲業的客人挖角,還鼓勵他:「既然你有能力,家裡又是百年老店,這麼好的條件求不來,為什麼不回家接班改變?」

他辭去工作,花了半年說服父母改店名、更新裝潢,分隔用餐區與料理空間,「萬華很多老店轉型成功,像兩喜號、老濟安,爸媽也看到他們的成功案例,我會請他們來幫忙溝通,再不行就是撒嬌、盧啊。」面對父母,陳勁宏就像他手中包的肉圓,只有柔軟。
他想打進年輕族群,疫情後非但沒漲價,還降價上外送平台,加賣古早味辦桌菜蝦棗及甜點石花凍。因應健康趨勢,也推出不油炸的清蒸肉圓,和被網友戲稱為最雷配菜的三色豆,陳勁宏見記者面露嫌惡表情,立即得意地解釋:「一來,三色豆是很健康的食物;二來也是個話題,不管喜歡不喜歡,都會討論川業有賣。」
午餐時間,店內已出現年輕客人拍照打卡,外送訂單沒有停過,問陳明源夫妻對兒子的滿意度為何?二人異口同聲認為不及格,「我們一定會比較嚴格啦,希望他基本功做好,再去創新。」看似不留情面的高標準,其實是期許兒子不斷進步,早就心領神會的陳勁宏也高EQ地回了一句:「我現在出現,來得及制止他講我壞話吧。」

顧客這麼說
台北萬華陳小姐 一路跟隨30載
我已吃了30幾年,從他阿公吃到現在,他們以前曾在萬華戲院旁擺路邊攤,看電影都會去吃。後來搬到龍山商場裡,我也一路跟隨,他們的紅糟肉圓特別香,皮很Q料也實在,全都他們手工做的,吃得比較安心。

店家資訊
-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65號
- 電話:(02)2308-1641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