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藍橫掃13縣市 柯P插旗竹市 朱立倫 侯友宜 趙少康分進合擊戰2024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國民黨一舉拿下13席縣市長的佳績,但選後總統初選內戰也隨之展開,以力挺朱立倫、侯友宜及趙少康的人馬,各擁其主。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國民黨一舉拿下13席縣市長的佳績,但選後總統初選內戰也隨之展開,以力挺朱立倫、侯友宜及趙少康的人馬,各擁其主。
九合一選舉開票結果出爐,國民黨橫掃13席縣市長,6都不只過半,更贏回指標性的台北市及桃園市;南台灣雖仍未攻下任何一城,但包括台南市、屏東縣都僅以些微差距落敗,這股民意力量,也宣告國民黨走出2020大選敗選陰霾,但隨之而來的總統選舉黨內初選,茶壺內的風暴也正式展開。
本刊調查,藍營各路人馬為防止黨主席朱立倫挾勝選提早卡位2024提名,早在選前就醞釀防朱,包括力挺新北市長侯友宜的本土派人馬,及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為首的戰鬥藍,都已私下商討對策,不排除共推人選力抗朱立倫。此外,即將卸任台北市長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隨著立委高虹安拿下新竹市長聲勢再起,也著手布局總統大選,勢必牽動藍白間的競合。
九合一選舉開票態勢底定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當晚帶領黨務主管,步入中央黨部中山廳發表勝選感言,他說,這場選戰不只是台灣人民的勝利,也是所有「非綠陣營」的勝利,更意有所指地說:「我們所有當選的同志,努力的好好做代誌。」黨一定提名對的人選,讓國民黨2024年勝選。

參選總統 侯陷出場難題

這一番話不只說給支持者及藍營各路大咖聽,也暗指選戰中不斷將「好好做代誌」掛在嘴邊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把事情做好並非侯的專利,也為選後新一波的權力競逐揭開序幕。
國民黨內選前「卡侯」參選總統的傳言不斷,選後則掀起另一波「防朱」氛圍。
本刊調查,國民黨早已預見九合一選舉結果會非常好,對緊接而來的總統選舉黨內初選,各方勢力也早在檯面下積極運作,包括戰鬥藍及本土派勢力,選前已多次進行沙盤推演,商討2024總統人選應由誰擔任。據了解,各方勢力各有力拱的人,包括侯友宜、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及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等,其中,侯、郭選前也多次私下碰面,大有合縱連橫意味;而目前雖未整合出確切人選,但眾人唯一的共識就是「防朱」,要防止朱立倫重蹈前主席吳敦義,2019年擾亂黨內初選的覆轍。
表態參選2024年總統大選的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左),此次積極輔選藍營議員,黨內實力不容小覷。
一位戰鬥藍核心成員告訴本刊,侯友宜此次大勝45萬票,成為全國得票最高的當選人,直攻總統已成黨內多數人的期待,但問題是依照過往的總統初選時程,勢必會在農曆年後進行初選、4月完成提名,屆時侯連任還不到百日就要表態,參選的正當性是否足夠?以及落跑問題、接班人選是誰?都將成為侯出場的難題,「朱要擋你(侯),只要提早啟動初選機制,講實在話也不能怎麼樣,黨中央提早作業也有它的正當性,這是侯的困境。」

防朱共識 將在黨內形成

「若侯能排除出場問題,必定是國民黨最強人選;但如果他無法出場,趙少康、郭台銘當然也是合適的A咖角色。」該名成員透露,此次趙少康出馬輔選的議員成績耀眼,不只在台北市全部當選,包括其他縣市一共拿下73席,趙至今沒放棄參選總統的念頭,但也不排除有更好的人選出爐,他都會願意相挺,「例如郭台銘,如果郭有意願要選,那大家不妨來談看看怎麼合作。」
郭台銘未在此次大選中現身,主要是顧及鴻海形象及避免政治紛擾。
值得觀察的是,郭台銘的子弟兵高虹安以民眾黨身分當選新竹市長,未來郭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如何互動?是否合作結盟?在在牽動藍白競合。對此,親郭人士向本刊透露,郭目前無意投入2024大選,並直言「郭柯再度結盟的可能性不高」,至於是否會支持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這位人士則語帶玄機地說:「要看國民黨推出什麼人,若是好的人選當然有可能。」
他並說,郭董目前專心在自己的事業,當初推薦高虹安給民眾黨,是希望她能貢獻長才,為社會做一點事,但這次選舉爆出助理費案甚至被質疑苛刻員工,令郭及許多鴻海主管都相當詫異,也連帶影響鴻海的形象,這是為什麼選戰最後階段,郭未明確表態支持高,而選擇用模糊方式在臉書發表聲明,他推測郭經此事後,恐怕寧願對政治保持一定的距離。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拿下新竹市長寶座,讓將卸任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更有利於布局2024年總統大選。
在此情況下,藍營人士推斷,國民黨最終2024的總統人選抉擇,恐怕還是會回到朱、侯之爭,「如此一來,防朱的共識就會在黨內形成。」該人士說,朱雖然此次操盤選舉獲得不錯成績,但未來總統與立委一起選,屆時立委參選人恐怕會一面倒向侯,「如果朱能退一步,放下參選總統的念頭,才是最能團結國民黨的事。」

挑戰大位 朱先鋪排造勢

「問題是選舉結果證明,朱雖然提名過程有波折,但藍營選得不錯,朱絕不可能完全不想2024大位。」一位不願具名的北部藍委直言,朱立倫有意參選總統的企圖心,在這次選舉過程中展露無遺,像是安排自己在造勢場合大進場,或是壓軸登場發表演說等,「從來沒有地方選舉,有主席這麽做過。朱不只是為了九合一選舉而已,當然也是為了再次挑戰大位提前鋪排。」
九合一選舉大勝的國民黨,選後是否能再度團結,牽動2024年大選的成敗。
這名藍委並說,更何況朱、侯情結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次在新北市多場造勢場合,朱還開玩笑說:「大家都叫我老市長,可是現在的市長(侯友宜)比我年紀還要老耶!」明顯流露出他自認條件比侯佳,在此心態下,為何他不能參選總統?這才是朱的真心話。
一位前藍營黨務高層認為,以朱的學經歷及背景,當然有參選總統的資格,且此次選舉結果也證實,朱是有實力穩定藍營賽局的人,但問題是朱的政治能量已被消耗太多次,包括從2016年的「換柱」到2019年的總統初選落敗,「接下來朱要不要參選2024,想必不會馬上表態,可能會先觀望侯的出場方案,再做最後決定。」

若未整合 勢將走向分裂

親朱人士則表示,朱目前最大的目標是團結黨內,再力拚接下來的立委補選及嘉義市長選舉,目前沒做任何個人的政治生涯規劃;至於2024年藍營總統人選,朱身為黨主席,會以國民黨勝選為優先考量,「不會排除黨內任何人參選的可能性。」
黨內人士認為,無論是侯、朱誰出場,都可能造成藍營初選裂痕,雖然目前2人都尚未表態,但各自有各自的問題,「像是朱的民意基礎看不出來還剩多少,侯的部分則是黨內不願再看到韓國瑜落跑事件重演。」若2人不願取得共識或放下身段整合,國民黨勢必會再走向分裂的局面。
地方型選舉造勢通常不會有黨主席大進場橋段,朱立倫在桃園造勢則打破這項常態,引起黨內議論。
「這次侯友宜以輾壓之勢大勝,雖然是第2屆連任,但若是中途落跑,還是有可能重蹈當年韓國瑜落跑市長的覆轍。」一位挺朱民代指出,不可否認侯是現階段黨內呼聲高的總統人選,但當年韓流大起大落,全因韓國瑜上任沒多久就跑去選總統,才會引起民意這麼大的反撲,「期待越深,傷害越大,最後淪落到被罷免的結局。」
該名民代認為,侯現在首要的任務,除了必須思考出場方案外,也要評估這次新北市民對他投出超越對手林佳龍45萬票的大勝結果,究竟是反民進黨的情緒被掀起,還是對他參選總統的信任投票?若他要無後顧之憂的參選總統,選前就應將這場選舉定調為「支持候選總統」的信任投票,但侯並沒有這麼做,「加上韓國瑜參與黨內初選的結果來說,『被動參選』在國民黨已經沒有可能性。」若侯不表態、出場方案也難解,就是他的最大困境。
侯友宜此次大勝對手45萬票連任,聲勢高漲,未來是否直攻2024成黨內關注焦點。

盧韓動向 成為關注焦點

黨內人士認為,國民黨若上演朱、侯之爭,必定會再度傷害黨的團結,在此情勢下,各地諸侯對藍營2024總統人選的意向,勢必成為關鍵指標;而排除侯若自己上場,以及六都中新上任的台北市蔣萬安、桃園市張善政,最有政治能量及最具分量者,莫過於連任台中市長的盧秀燕,她的意見及未來角色,必定成為各路人馬高度關注焦點。
連任台中市長成功的盧秀燕站穩藍營A咖角色,未來挺誰選總統,成為黨內重要指標。
一位盧市府高層表示,盧秀燕的性格向來都是與人為善,不會選邊站,「接下來一定是扮演整合黨內的角色,不會是策動者的角色。」若要談到盧對藍營未來的想法,那就是她會著重在人才的培育,盼台中市能成為藍營人才的出產地,促進黨的發展。
至於另一位藍營重要意見領袖韓國瑜的動向如何?黨內人士指出,韓這次雖重出江湖輔選,但人氣已降溫,不過,他在深藍地區仍深受支持者喜愛,黨內的政治能量依舊不容小覷,未來他要支持誰競選2024年總統,或是再次親自出馬?都牽動藍營的布局。
挺朱派以韓國瑜當年「被動參選」黨內總統初選的結果為例,認為國民黨不該再重蹈覆徹。圖為韓此次選舉輔選台南市長候選人謝龍介。
白營部分,即將卸任台北市長的柯文哲創立民眾黨3年多,首度率黨投入九合一選舉,成功在自己的家鄉插旗,由高虹安拿下新竹市長,創下藍綠以外第三大黨勝選縣市長的新紀錄,若再加上與柯友好的苗栗縣長當選人鍾東錦、金門縣長當選人陳福海,對早已表態角逐2024總統大位的柯來說,擁有「一加二」縣市長盟軍的實力,讓他足以繼續在政壇向藍綠叫板,也牽動未來藍綠白三方競合。

郭未表態 考量原因有三

高虹安在竹市勝選,對柯的意義非凡。親柯人士分析,今年竹市選舉很罕見,不但熱度是歷年之最,更成為藍綠白有意角逐總統大位者試水溫的前哨站,如民進黨提名的沈慧虹不只有蔡英文總統多次站台輔選,綠營總統熱門人選副總統賴清德、桃園市長鄭文燦都多次現身力挺;國民黨提名的林耕仁則有朱立倫及韓國瑜輪番加持。至於白營,竹市是柯的家鄉,賣力為高輔選自不在話下,最後在這場堪稱總統級規模的選戰奪勝,自然有利於2024布局。
高虹安(右)拿下新竹市長寶座,讓柯文哲(左)更有利於布局總統大選,牽動藍白競合。(民眾黨提供)
不過,當外界關注柯拿下竹市,是否會促成他與高虹安的前老闆郭台銘合作?一位親郭人士表示,這可從郭選前的態度看出端倪,他不但未現身替高虹安站過一次台,唯一一次針對竹市選情的發言,卻僅低調在臉書表示:「竹市需要一位能夠跳出傳統政治框架的人,由科技出身,理解科技產業發展趨勢的人選來帶領新竹市邁向未來。至於誰最合適,就只能依賴全體新竹市民的大智慧了。」不僅未明確表態挺高,一句「大智慧」反讓綠營借題發揮,直指是「林智堅加沈慧虹」。
被視為郭台銘子弟兵的高虹安(右),選戰期間並未與郭同台。
郭台銘未出面明確表態,本刊掌握原因有三,一是親郭人士早在高投入競選後,已私下找人進駐高的團隊暗助,但要求低調、不要浮出檯面,理由是「郭董沒有想玩這局」;其次,高遭控涉貪、詐領助理費案已進入司法程序,郭若站出來力挺,形同對她背書,可能衝擊鴻海形象,甚至影響郭未來在政壇的布局。此外,也有親柯人士透露,柯文哲及前立委蔡壁如私下曾多次對友人透露,郭曾親口向他們表態,經2020大選一役,郭自知不適合選舉,對2024大位也「無意再玩」,如果選前大動作出面站台,恐又引來政壇揣測郭有意角逐總統,為避免政治紛擾上身,加上郭的人脈藍綠都有,才選擇與選戰保持一定距離。

柯愛空戰 策略有待檢討

至於柯文哲執政的「本命區」台北市,儘管未能將市長寶座順利交棒給副市長黃珊珊,但是在藍綠操作政黨對決的態勢下,黃珊珊並未遭棄保效應波及,仍拿下2成5選票,撐住白色力量在台北的基本盤,議員部分民眾黨提名8人、當選4人,得以進軍議會組成黨團,其中,「學姐」黃瀞瑩及黃珊珊的子弟兵陳宥丞,更分別拿下士林北投及內湖南港選區的第1、第2高票,「柯家軍」自此宣告成形,有助於柯在台北市繼續紮根基層。
即便柯文哲未順利將台北市長交棒給黃珊珊,但黃仍拿下2成5選票,子弟兵黃瀞瑩等人也當選議員,顯示白色力量已有一定基本盤。
不過,民眾黨操盤幕僚直言,若以全國整體選況檢視,民眾黨大舉提名87名議員候選人,最後只當選14席,相較於時代力量2018年大選提名40名議員候選人、當選16席,民眾黨這次提名多1倍,席次卻比人少,顯見黨的提名及輔選策略,都有很大的檢討空間。
民眾黨內認為,選後柯文哲應提早思考2024年立委選戰布局,強化陸戰實力。
1名民眾黨核心幕僚也說,對黨的發展來說,議員等基層民代的選舉才更能看出一個政黨的實力,一直只在空戰具優勢的柯,當初創黨目的就是想補強陸戰的不足,但3年多來,柯幾乎無心黨務,仍迷信空戰、聲量,首次投入九合一大選也未提早布局選舉策略,以致最弱的陸戰仍沒有太多斬獲,多數提名的基層候選人與柯的連結都不強,柯及黨選後應提早思考2024的立委選戰布局,否則結果難令人樂觀。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