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綠慘敗加速2024定於一尊 賴清德動向左右黨魁補選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慘敗,意外加速黨內總統接班人選討論進度,賴清德目前最被看好。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慘敗,意外加速黨內總統接班人選討論進度,賴清德目前最被看好。
九合一大選落幕,民進黨繼2018年再次遭遇重大挫敗,總統蔡英文辭去黨主席職位,但慰留閣揆蘇貞昌,隨之而來的黨主席補選,不但可能牽動內閣調整,更攸關2024總統提名,民進黨形同提前進入蔡英文接班人選討論。本刊調查,副總統賴清德目前聲勢領先黨內其他人,被點名可能角逐總統初選的對手包括桃園市長鄭文燦、前交通部長林佳龍,都在九合一選舉受傷,也加速讓2024定於一尊,但擁賴人馬對賴是否應角逐黨魁補選看法南轅北轍,賴是否以副總統之姿參與黨魁補選,恐讓派系角力一觸即發。
「請大家繼續支持小英總統,我們敗而不潰,大家要把台灣穩住,面對疫後經濟的挑戰,形勢還是很嚴峻。」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代表民進黨角逐台北市長失利,26日開票當晚,他在競選總部舉行記者會承認敗選,並恭喜對手蔣萬安,同時對台下的民進黨支持者喊話,希望大家繼續團結支持中央執政,「我們不能因一次地方選舉的失敗,而亂了陣腳。」

總統接班人 提前卡位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慘敗,不只雲林以北縣市全軍覆沒,只保住南台灣及澎湖「四加一」縣市,開票當晚,多名綠營縣市長候選人無論勝選或敗選,不約而同都在選後記者會表示,民進黨會虛心檢討,蔡英文深夜也辭去主席職位以示負責。
本刊掌握,早在26日晚間蔡英文舉行記者會宣布辭去黨魁前,幾名黨內要角就迅速交換意見,達成共識推舉高雄市長陳其邁代理黨主席,讓以五成八得票率連任直轄市長的陳,主持接下來的嘉義市長選舉、北市立委補選和黨主席補選。
陳其邁衛冕執政躍升中生代領頭羊,更被推舉為代理主席主持黨魁補選。
不過,各派系皆知代理主席只是一時,黨主席補選才是真正牽動2024布局、派系圖窮匕見的關鍵時刻。「討論主席補選,其實就是在討論總統接班人。」一名資深派系幹部表示,從2018年的經驗可知,此次補選出來的黨主席,手握2024總統初選提名關鍵,任何有志爭取大位者,一定會對主席人選格外留意,必須由自己信得過的人來當。
「坦白說,黨內還沒形成對賴清德的有力的挑戰!」一名綠營資深操盤手直言,副總統賴清德目前確實在總統接班賽居於領先地位,從去年公投開始,到今年的九合一選戰,賴卯足全力全國輔選站台,「公投他講了106場,九合一更跑了114場!」單單這些大小場次的人氣及能量,放眼民進黨就無人能敵。
幕僚指出,民進黨支持者對選舉成果氣餒灰心,若此時黨內派系鬥爭又起,只會讓人更加厭棄。

賴全台輔選 人氣高漲

黨內人士不諱言:「賴清德從去年四大公投開講,到今年全台輔選,早就拉開與黨內潛在競爭對手的差距。」此外,賴更透過輔選,跨派系做了很多人情,例如九合一選戰他到彰化替黃秀芳站台15次,新北替林佳龍助選12次,一名非新系的派系幹部就說,競選過程中賴清德團隊主動表達「可以做的都會做」,讓人感受其心意。
本刊掌握,挺賴支持者號召成立的「信賴台灣願景協會」,透過各縣市挺賴黨公職,主動聯絡黨籍參選人,詢問合掛「信賴台灣」共同看板,提供賴的公版定裝大圖檔,幕僚群更成立小編群組,提供美編設計統一規格,推出與賴合體的照片,其中不乏非新系的公職首次跨出派系,懸掛共同看板。
賴清德透過公投、九合一全台輔選累積政治能力,跨派系廣結善緣。
一名派系要角表示,若各派系有共識賴已定於一尊,何不直接由賴直接掌握黨機器,由他全權負責黨務,便於統一布局明年大選,避免重蹈上屆總統初選時未握有「主場優勢」,民調反遭逆轉的事件重演。但反對方則認為,在總統人選態勢尚未底定前,賴若跳下來接黨主席,一旦面臨後續黨內初選,恐遭質疑球員兼裁判;而且副總統是備位,以後每週三跑到黨中央第一線主持中常會,豈不坐實外界批評總統提前跛腳?「現在講要賴清德選主席的人都是在害他!」對此建議相當保留。
本刊在選後向一位賴嫡系公職探詢賴參與黨魁補選的意向,該人士語帶玄機表示:「賴要不要投入補選,內部確實曾經沙盤推演,幕僚還曾激辯過,最後還是要由賴自己拍板。」無論賴之後是否參選,都可能進一步牽動隨之而來的內閣調整。

小英辭黨魁 扛責止血

對於賴清德被看好是接班最熱門的人選,多名親近賴的幕僚不約而同向本刊表示,九合一選後的局勢,賴系早已定調「尊蔡」,從內閣到黨務的安排都會尊重蔡英文的布局及整體規劃。一名賴核心幕僚向本刊強調,基於執政、黨務及選務的穩定,民進黨現在沒有內鬥、分裂的本錢,主席補選團結應為最優先考量。
除了徵召提名受議論,英系也成此次黨內戰敗檢討對象之一。
另有黨內幕僚透露,蔡英文認為此次選舉人選多由她一手主導提名,選舉結果當然也應該由她負起責任,才最符合責任政治常理;若主席未辭,黨內陷入互相責怪、抓戰犯情緒,反而不利於選後團結,因此,最後拍板以「辭主席、慰留行政院長」作為選後止損點,希望中央執政的蔡蘇體制維持穩固,撐起空間讓黨機器在最短時間內重整隊伍再出發。
繼2018年之後,蔡英文再為地方選舉失敗請辭黨主席。
本刊調查,儘管綠營包括代理主席陳其邁、嘉義縣長翁章梁等縣市長,在選後口徑一致表態力挺內閣團隊,但各派系對內閣調整隊形已有初步共識,時間點可能落在北市立委補選或農曆年前立法院會結束後。屆時,包括基隆市長林右昌、桃園市長鄭文燦、屏東縣長潘孟安、或前交通部長林佳龍都被點名有機會。

綠天王折損 聲勢受挫

有綠營人士觀察,鄭文燦一度被點名有機會與賴角逐總統初選,但公投過後,二人的聲勢便逐漸拉開。這次桃園選舉,被認為是鄭文燦一搏的關鍵戰役,惟民進黨延續桃園執政夢碎,儘管鄭仍是黨內重要天王,但黨內普遍認為,此役已讓他離總統夢又遠了一步。
鄭文燦交棒沒成功,但黨內看好其人和,認為未來去路仍廣。
不過,綠營幕僚也表示,鄭文燦即便未能守住桃園,仍是有二屆直轄市長資歷的黨內重要資產,且他人和佳,與小英的溝通默契也極順暢,未來無論是府祕書長、正副閣揆、甚或黨主席,他都會是熱門人選。
民進黨丟失北台灣唯一直轄市桃園,成為外界認定敗選的重要指標因素。圖為桃園市長鄭文燦。
至於一度被英系視為「小英接班不二人選」的前副總統陳建仁,這次扛下陳時中競選總部主委重責,但陳時中選情不如預期,某種程度也壓縮了陳建仁短時間內更上層樓的可能性。「英系要拱陳建仁上位拚總統初選的機會降低。」一名綠營高層表示,這次北市選戰由英系要角操刀,陳建仁除了勤跑基層輔選陳時中,同時也是在試水溫,如今敗選,英系在總統初選叫牌的政治能量恐大不如前。
黨內人士表示,蔡英文執政的另一堅實搭檔、行政院長蘇貞昌,不同於2018年民進黨敗選是「改革太急」,這次敗選很難歸因於內政問題,且蘇貞昌同樣全台輔選,無可挑剔,他雖是黨內其他派系敬畏三分的實權閣揆,但也不至於被視為敗選戰犯;此外,在黨內許多人頗有微詞的桃竹提名過程,蘇曾在選對會建議提名林飛帆參選,也可看出他的眼光。身為美麗島律師世代的他仍活躍於當今政壇,黨內認為蘇並非完全不可能入2024的局,唯受限於「世代交替」,蘇主動爭取的機率不高。
蘇貞昌、陳建仁九合一賣力輔選,也都被黨內點名可能接棒2024,但呼聲不及賴清德。
一名資深派系幹部指出,雖然眾人均高呼團結,但派系當然還是以各自的利益為最優先考量,未來補選出線的黨主席人選必須能服眾,且政治能量要扛得起2024全國輔選重責;若依前述標準,包括賴清德、陳其邁、潘孟安、鄭文燦、陳建仁,都被點名是可能人選,但也有各自的難題要克服。

中生代出線 邁潘有望

點名陳其邁接任主席的綠營幕僚認為,黨甫經歷九合一慘敗,黨內推派由陳其邁代理主席,何不繼續讓他接任主席,一來他是這次大選戰功最豐的中生代天王,二是少了改選派系競爭的過程,也能夠避免黨內分裂、互鬥,有利團結。
潘孟安(右)苦戰守下屏東,其與賴清德親近,被認為是賴系可接受的主席人選。(翻攝潘孟安臉書)
另一名黨內操盤人士分析,這次選戰屏東雖慘勝,但綠營執政縣市唯一順利交棒的只有潘孟安,以戰功論,潘也是適合的主席人選,一是以綠營中生代來說,他分量足、政治資歷也夠;二來相較於陳其邁仍有高雄市政要兼顧,兼任主席恐遭在野黨批評「無心市政」,潘的彈性及正當性相對高;三是綠營2024總統人選,目前賴清德最具聲望,而潘屬於賴系人馬,由他接任主席,也便於後續黨務與大選統一布局。

執政有信心 反成包袱

對於此次敗選檢討,一名民進黨資深幕僚直言,民進黨完全執政近7年,中間雖歷經波折,最後都能化解,從2020年逆勢追擊,創紀錄高票衛冕總統,到2021年公投逆轉勝,加上防疫成績單,民進黨全黨上下自然對執政很有信心。不過,自信與托大的界線有時模糊,若沒維持與社會良好的對話,反而成為政黨爭取支持的包袱,甚至對於外界檢討一味硬拗到底,放縱側翼網軍護航或反擊,在在都讓選民無感、不耐,甚或厭惡民進黨行使權力的姿態;當「謙卑、謙卑、再謙卑」從鄭重提醒變成在野黨調侃話語,也難怪期中選舉的結果如此令人難堪。
黨內示警,民進黨對執政的信心反而成為爭取民意的阻礙,若不痛徹檢討恐將重蹈敗選覆轍。圖為陳時中選後謝票。
黨內要角表示,台灣民眾向來把地方及中央選舉分得很開,地方選舉因無涉國家大戰略及兩岸議題,因此選民常更願意給在野黨機會;也因為把地方跟中央選舉分開,當民進黨最後打出「為台灣挺身而出」,所召喚的迴響寥寥無幾,打中國牌更只是讓綠營在同溫層內自爽,民眾早已疲乏或覺得被情緒勒索而反感。
一名黨內公職甚至預警,一個團隊執政愈久勢必積弊,九合一選後大家著眼2024大選打團結牌,固然是爭取繼續執政之必須,但若因顧著團結壓下異議聲音,導致黨內的檢討與改革無法推動,外界對民進黨的黑、貪質疑無法釐清,反而會成為阻礙民進黨爭取繼續執政的最大絆腳石。

白來勢洶洶 搶年輕票

此外,民眾黨這次由高虹安拿下新竹市長,無疑替身兼民眾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參與總統大選注入一劑強心針。對此,綠營內部有二種不同意見,一派認為,柯文哲能吸納的選票,藍絕對遠大於綠,因此柯聲勢壯大反而可能瓜分藍營總統參選人的選票,一旦總統大選形成三腳督局面,對綠營利大於弊。
綠營內部認為,民眾黨在北市、竹市的選舉結果,顯示過去認為「白吸到的都是藍票」需要重新評估。
不過,綠營內部也有人憂心,柯乃至民眾黨的支持者面貌仍是中間及年輕選民居多,因此不能輕忽柯參選總統對綠營的衝擊,以這次北市、竹市選情為例,即便基本盤催到底,仍有不少中間及年輕選民轉投黃珊珊和高虹安,顯然與選前民進黨大喊的「白營吸到都是藍的票」情況大不相同。
至於被看好接班的賴清德,過去形象較偏保守,支持群也以民進黨基本盤為主,對年輕族群的吸引力有待開發。民進黨2024年總統大選不想重蹈覆轍,不能單單寄望三腳督就想贏得選戰,而是應回頭思考自己的論述及政策,如何把流失的支持者找回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