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的第一份工】直言敢諫換來「小廟容不下大佛」 小外務心死創業拚成10億年收董座 巨輪興業董事長陳正忠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陳正忠33年前創立巨輪興業,設計製造警示燈,從內銷起家,後切入歐美外銷市場,尤其擅長高功率LED警示燈,年營收達10億元。
陳正忠33年前創立巨輪興業,設計製造警示燈,從內銷起家,後切入歐美外銷市場,尤其擅長高功率LED警示燈,年營收達10億元。
今年61歲的陳正忠出生在家庭即工廠的年代,父母自苗栗北上打拚,替人生產家具,他從小就要幫忙;五專讀私校,玩社團荒廢課業險遭退學,目睹父親含淚向教官求情,讓他痛下決心改過自新。退伍後應徵文具外務,「我做什麼都很認真,即使是送貨員,也要做到最好。」不到1年轉調業務,因直言敢諫遭暗示小廟容不下大佛,失望之餘決定創業,靠努力拚成年收10億元的警示燈外銷霸主董座。
「我不是天生聰明,而是苦學努力型。」即使已是產業龍頭,陳正忠仍時時刻客保持謙遜態度。他笑說,從小到大讀書都必須非常努力,甚至因為懼怕考試,放棄考大學,選擇讀新埔工專,「想說直接讀五專,之後就不用再考試。」對未來懵懵懂懂,純粹因成績分發到機械科,四年級時迷上社團活動與舞會,荒廢課業險遭退學。
陳正忠苦笑說:「最慘時,父親去學校跟教官求情,父母一輩子為生存、生活打拚,卻為了我,幾乎掉淚去求情,心裡很慚愧。」父親的淚讓他大澈大悟,「我家不是很富有,爸媽卻讓我讀花錢的私校,從那一刻起,我的人生開始有了一些轉折,我開始思考要成為怎麼樣的人,才能讓父親以我為榮。」
對陳正忠來說,父親不僅撐起了一個家,更是自己的人生偶像。「他做家具研發代工,早年台灣流行一種水晶桌子,桌子外沿有一圈水晶材質,就是我父親率先研發,但他不懂得做業務、也少了通路,產品經過一段暢銷期後就遭競相模仿。」懂得檢討才有改變的機會,從此之後,陳正忠像變了個人似的,發憤圖強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甚至只準備3個月就考上預官。
他直言:「我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玩也很認真,做事情也很認真,認真對我來說好像是一個應該有的基本態度,不管在人生中要扮演什麼角色,我都希望自己能盡全力去演好那個角色,不管我有沒有經驗、擅長與否,我都盡量去準備,把每一個角色演好。」
退伍後,還在找尋未來人生方向的陳正忠,婉拒父親建議開家具行,反而選擇可接觸形形色色人群產業的文具禮品外務,「想說透過多看多聽,慢慢釐清自己到底對什麼有興趣。」即使只是小送貨員,陳正忠認真努力的工作態度,也讓他在同儕中快速脫穎。
「我跟別人最大的不同我認為是承諾,當我認為這份工作是我的職責時,不論颳風下雨、超時上班、假日加班通通都不是問題,我只在乎能否達到客戶期許。」他始終難忘有次颱風天,照騎著野狼摩托車送樣品,脫下雨衣,一不小心還把客人的沙發給坐濕了。
陳正忠並不以當送貨員而滿足,「每次在公司理貨時,我總把耳朵放得很開,偷聽學長或主管應對客戶的話術,回家對鏡子練習。」年輕有衝勁的他,不到半年轉任業務,加上藏不住話的個性,總會把在同業間看到的新商業模式帶回公司、提出建言。
「我是一個無法把話放心裡的人,不管是同業競爭或是有什麼新的商業模式或訊息,我總想帶回公司並提出建議。」他回憶這習慣早在學生實習期間便已養成,「五專放暑假時,我到台南一家成衣廠打工,暑假結束後,我寫了一份對公司建言報告,不管當時的我成不成熟,我就是把看到的一些弊端問題提出,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我進入職場,會反射性地把外部資訊帶回公司,向主管或有決策權者提出。」
自認出發點都是以公司利益與競爭力做優先考量,而非著眼於個人利益,「年輕人總會有些奇怪的勇氣與理想去,大膽衝撞體制現實,但往往忽略了企業規模一旦變大,要改變並不容易。」他因對老闆提出制衡競爭對手的獎勵模式,遭暗示「小廟容不下大佛」。好心被雷親,被澆冷水的陳正忠這才下定決心,與同樣有理想抱負的同事們,一塊走上創業路。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