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木、龍眼木、荔枝木3種木頭放進手工搭建的泥灶,這爐火從日到夜得全天候顧著,需要不斷地注水再蒸煮攪拌,平均超過24小時以上才能出爐,這麼費時費工,訪問肯定會問到時間這個禁忌話題,嘉嘉帶領我們遠離柴燒區才可以接受採訪。
【攝影筆記】不要讓年糕不開心

拍滿金年糕開會時,同事特別交代我這家年糕忌諱比較多,不只開始蒸年糕前要看時辰拜拜,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能在年糕旁邊亂講話,也不能催年糕要好了沒、不能問時間,不然蒸年糕就會失敗。實在好擔心白目的我,會不會在拍攝時不小心說出什麼無禮的話觸怒老闆,直接終止採訪。
「年糕聽力好嗎?妳確定這邊他們聽不到嗎?那講英文可以嗎?」很抱歉啊,心裡的疑問忍不住脫口而出,還好沒被掃地出門,嘉嘉看了一眼柴燒區說,這邊就可以了啦,主要就是對年糕抱持著尊敬的心,年糕跟人一樣喜歡聽好聽的話,不喜歡被催,所以她都會多多讚美年糕,姊姊煮年糕時還會放古典樂給年糕聽。





曾經的嘉嘉也很鐵齒,但就是這麼神奇。之前當總鋪師的爸爸去為喪家辦桌,回來後沒先淨身就順手摸了幾口年糕的爐子,同樣步驟、同樣時間,偏偏那幾口爐的年糕色澤怎麼煮就是不漂亮。還有靠近門口的那幾爐,常有遊客路過或拍攝者不了解忌諱「讓年糕不開心了」,煮出來就是不一樣。從此她就相信這件事了,所以牆上總是掛著艾草(還有乖乖),鍋爐旁也擺著白米與鹽,萬一有人不小心講錯話,隨時可以清晦氣。






年糕每鍋出爐的時間都不一樣,全憑師傅經驗判斷,我們拍攝那天的年糕就煮了27小時才起鍋,等待的過程很漫長卻很感動。中間幾次開鍋加水攪拌,試吃就覺得味道很香很好吃了,如果味蕾鈍的消費者應該分別不出,但嘉嘉說色澤還不夠漂亮不夠好吃,沒有達到他們的標準。撿木頭、搭泥窯,鍋蓋與器具也全都自己做,還得不眠不休徹夜輪班顧爐火,明明現在已經有很多機器可以取代,卻還是堅持手工柴燒,就是他們這份精神與傻勁,讓我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年糕。


特別喜歡這樣的店家與老闆,每次拍完心裡都很暖。有些老闆受訪前很有個性,似乎很多眉眉角角的規矩,但如果你願意探究了解他們,就會發現都是因為他們想捍衛他們的初衷與理念,我也想用影像記錄這份感動。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