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降準,依據過往經驗,降準的確有助短期市場,但如果以2018年以來的十次降準表現來看,只要時間拉長至半年,股市表現幾乎全數下跌。
【基金講堂】對中國救市不要有太美好預期

過去一個月,中國官方陸續推出鬆綁房貸利率、降準(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希望增強市場流動性;但房企違約頻傳,就算官方釋出再多資金,鬆綁再多政策,恐怕還是難以刺激房地產買氣,更遑論扭轉整體經濟以及股市的趨勢。
房企利息高 以債養債
回顧本波中國經濟的下行,最早可追溯到前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中美貿易戰,然後是疫情的影響,還有全球原物料成本大增、美國升息造就資金擁抱美元,再加上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制裁中國晶片業。種種因素讓外資撤離中國,而中國諸多企業過去大舉舉債擴張,在去槓桿化的過程中,難以消化原物料的上漲,違約倒閉頻頻出現,這些根本原因,非降準一朝一夕可以解決。
另外,房地產問題最大,也是中國經濟下行的關鍵。近年中國許多大型建商的問題是,1、2線城市的房價太高導致政策打壓,而3、4線城市則是庫存太高、供過於求。原物料的上漲加上消費力下滑,直接讓市場出現大量爛尾樓,之後才是購屋人不願再繳貸款。
原物料價格方面,在沙烏地阿拉伯決定每日減產石油100萬桶至年底後,俄羅斯也決定每月減少30萬桶原油出口,OPEC發布報告表示,這是全球石油供需自2007年以來最大缺口,也註定年底之前國際油價將站穩90美元之上,原物料價格易漲難跌。
而建商的壓力不只來自原物料。統計中國289家房地產企業,在今年第四季時,平均每月到期的債務規模是人民幣800億元,而明年3、4月,這個數字更會飆升到人民幣1千億元,未來一年中國房地產企業有人民幣1兆元的債務將到期,繼恆大與碧桂園之後,SOHO中國也預警將有債務違約。
更可怕的是,中國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成本普遍介於6至9%,如果發行的是美元債,債息更高達8至12%,今年到2025年是償債高峰期,在這期間,一旦資產帶來的收益不足以支付債息,很多房地產企業就會陷入以新債養舊債的惡性融資循環。
所以,即使降準,即便「認房不認貸」,民眾對建商的信心短期內也不可能恢復正常。因此,投資人不要對救市有太美好的預期,中國經濟與股市的調整,還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完成。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