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蟄伏在拘謹之下 巫建和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每個人的青春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巫建和的青春雖然也是無數汗水累積而成, 看來卻總有一點點的老成。
每個人的青春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巫建和的青春雖然也是無數汗水累積而成, 看來卻總有一點點的老成。
巫建和在電影《陽光普照》的表現實在太過耀眼,
有很長一段時間,
常讓人覺得他就是片中那個中輟生;
但在新片《成功補習班》扮演那個拘謹到不行的乖寶寶學生,
帶給觀眾的衝擊又是截然不同。

乖寶寶養成記 巫建和

1993年5月2日生,以《客家劇場—牽紙鷂的手》獲得第45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以《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獲得第46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以《陽光普照》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新作為電影《成功補習班》。

現實中,巫建和不是讓爸媽頭疼的人物,也不是乖乖上課的好學生,而是體保生!

成長歲月 滿滿練習跟讀書

聽到巫建和這樣說的時候,真的很想發出長長的一聲「咦!」巫建和的學生歲月,對於補習班根本不熟,「整個高中的過程,都是在練習,生活就是練習跟讀書。」
觀眾一直被演出的戲劇所誤導, 認為巫建和本人應該就是那樣, 但那都不是他。
巫建和解釋這樣的日子從國中就開始了,也許大家會覺得這樣很規律、很死板,但他已經完全適應,所以一點痛苦也沒有。至於補習班的經驗,他說國小三年級上過英文補習班,大約半年多,「時間也滿短暫的。」
《陽光普照》中,巫建和詮釋讓家人傷心欲絕的逆子,再一路曲折蜿蜒走回正路,一舉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記憶中,《陽光普照》的金馬獎會後慶功宴,巫建和給我一種壓抑的感覺,甚至也很少笑,總以為有重重心事藏在他的心底,還是承受什麼過度壓力下的苦悶。巫建和說自己不完全是這樣子的,「我只是比較慢熟,像體育系那種,就是大家一堆臭男生,然後每次都流很多汗啊、都在運動。跟那些人一起的時候,我就會很常笑,因為真的太好笑了。」

精神離線 惡作劇露出笑容

巫建和很清楚大家為什麼會這樣看自己,「觀眾看到角色,會覺得我比較壓抑。像之前跟藍正龍一起演的《流氓蛋糕店》,我演一個有點蠢蠢的、笨笨的黑社會小弟,一直做錯事情,要做比較浮誇的表情,我覺得滿像我自己,因為(現實中)我也沒有這麼悶。只是遇到很多人的時候,我會比較想旁觀就好,沒有想要完全跟大家一起。」
人多的時候, 雖然也會一起打打鬧鬧, 但巫建和總覺得旁觀就好。
那種「很多時候分明跟大家打成一片,但更多時候都是精神上脫離群體」,變成了巫建和的特色,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否有在鏡頭前笑過,還是都一直這樣悶悶的?《成功補習班》有一幕眾人惡作劇點燃鞭炮,再瞬間落跑,巫建和反而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好像是壓力釋放後的笑容。對於這個難得的瞬間,他解釋因為劇中人就是那麼拘謹,但那一瞬間的笑容,也是他自己。
巫建和在《成功補習班》從髮型、服裝到劇情,都呈現無比拘謹的模樣,替壓抑的個性下了註解。(華納兄弟提供)
拍攝過程中,巫建和說都是其他演員負責開玩笑,「他們會看一些搞笑短片,就是那種流行的抖音。我覺得雖然滿無聊的,但內心真的覺得很好笑,只是我沒有像他們那樣直接笑出來而已。」

直來直往 不開心無須躲藏

無論是成長過程,還是現況,巫建和都不像個典型的年輕人,似乎有點過於早熟,但也不完全如此。雖然巫建和上補習班的經驗少之又少,但他說很想開一個讀書會,跟大家分享閱讀、看書的樂趣。
如果能接受個性比較慢熟, 巫建和其實是有趣的人物。
非常巧合的是,《成功補習班》的老師角色,就是取材已故紀錄片導演陳俊志,巫建和猛然想起自己頭一回看到他的著作《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就是在高中的圖書館。「所以這次拍電影時,就會突然想到高中時、在看那本書的自己。」那麼當時的自己都在幹什麼?「我都在訓練。」
無論是有話直說, 還是掩飾不敢面對的現實, 乃至於細膩又敏感的個性, 在巫建和身上都能找到些許的蛛絲馬跡。
電影中有三個不同個性的高中生,巫建和說每一個都好像有自己的影子,「我一直都是體育生,整個成長的過程也是有什麼就說什麼,如果不開心就會表現出來。不安、跟不敢面對的部分,我覺得自己的成長過程也有。最後是很細膩的個性,注意到身邊的人跟小細節,甚至整個補習班或學校的氛圍,我覺得這種敏感我也有。」當然,最後被放大、呈現在鏡頭前面的,往往都是為了滿足戲劇效果的選擇,那也不完全不是自己。

場邊側記

儘管受過散打的訓練,巫建和卻覺得這項運動不好親近,套用他的評語,「很容易會鼻子斷掉受傷」,不太適合開班推廣。

不過現在很多名人都喜歡互嗆、來場決鬥,好比說特斯拉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跟臉書的創始人馬克祖克柏嚷嚷要對打,也許可以趁機開個短期散打衝刺班招攬生意。不用打到世界第一,只要撐過幾個回合,倒下去不會那麼難看就好,感覺還滿有搞頭的。

「好喔。」儘管巫建和嘴巴上這樣說,內心卻又好像飄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

造型:黃鴻仁 化妝:Wini Chen 髮型:Jae @drivenby 服裝提供:Paul Smith 場地提供:小路上藝文空間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