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中美貿易戰延燒 特定新興市場受益會員專區財經理財中美貿易戰持續,印度(圖)、墨西哥、巴西與越南等國,正獲得大規模國際資金移轉。(東方IC)文 歐宏杰發布時間 2024.05.30 05: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05.30 05:59 臺北時間新興市場轉單美國印度中國葉倫基金講堂電動車中美貿易戰歐宏杰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印墨越台巴 受益轉單中長期布局 三招篩選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上週在G7財金首長會議上,持續推動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關鍵問題,希望以市場為導向的國家,能夠團結起來對中國的國家產業導向政策say no。葉倫的主張顯示出中美貿易戰還有得打,相對來說,其他新興市場將會受益轉單效應。印墨越台巴 受益轉單葉倫的論述其來有自,十多年來,中國以戰略產業地位發展水泥、鋼鐵、石化、太陽能、半導體,以及電動汽車等,過度投資後面臨割喉式的價格戰,低價傾銷全世界的過程一再上演,讓許多在中國投資的國際企業損失慘重。例如台灣今年第一季上市上櫃公司淨利達8,738億元,整體表現優異,但過往大力布局中國的傳產業,如玻璃的台玻、水泥的台泥、石化的台塑等,都在中國企業產能全開下出現巨幅虧損,更別提國際產業龍頭的特斯拉、星巴克等,都已被更低價的中國同類型企業打得灰頭土臉。對此,葉倫將關稅視為重要的防禦武器,2022年時,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還有4,041億美元,去年降到2,794億美元,不難想見有多少中國廠家受到重創甚至倒閉,更重要的是,從中國撤出的這1,200多億美元訂單,最後被哪個市場接收。事實上中美貿易戰已經開打5年,自2019年起,有將近40%在中國境內的國際製造業者開始轉移生產基地,當時首選是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勞動力低廉的國家,但許多中國製造業也透過設立越南和馬來西亞公司來轉口美國以規避關稅,這讓美國在貿易戰初期對許多國家祭出懲罰性的關稅。5年來,透過多邊貿易框架與實際的生產基地移轉、真實訂單移轉,包括印度、墨西哥、越南、台灣與巴西等,都真正取代了中國製造業輸美的部分產能,並且持續獲得自中國移出的廠商進駐與投資。中長期布局 三招篩選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這幾個市場對於通膨的控制都相對優異,因此獲得更多長期資金的青睞。根據彭博、EPFR、JPM等長期追蹤國際資金動向的數據統計,新興市場股票與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今年以來都呈現資金淨流出的現象,但若去除中國因素,包括印度、墨西哥、巴西與越南等國,都正在獲得大規模的國際資金移轉,且是連續5個月以上的資金淨流入。我認為這些特定的新興市場國家表現將持續走揚,因為成熟市場過去5年的高報酬,已經讓許多資金的風險意識提升,接下來選擇漲幅較低但風險與報酬較高的新興市場,再考慮中美貿易持續的長期轉單與生產基地移轉,區分出新興市場的優勢國家,用基本面降低這些國家的風險值,就會得出未來1至3年的中長期布局結論。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