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行政院提出「國會職權修法」覆議案21日表決,藍綠各自動員備戰,但民進黨團與內閣團隊仍在磨合期,特別是一度被視為亮點的財經內閣團隊,飽受黨內非議,私下還被綠委形容是「外星人內閣」。
【新聞內幕】首長走鐘、綠委比藍委還不熟 賴卓政府上任滿月仍在磨合

定位為「行動AI內閣」的行政團隊上任將滿月,迎戰從總統就職至今的國會職權修法爭議,正是朝小野大的縮影,民進黨內認為,面對藍白結盟來勢洶洶,新執政團隊未能有效主導議題,首長發言不時走鐘;另一方面,喪失單獨過半的立院黨團也還在調整作戰姿態,執政團隊的大小溝通平台、機制都有待重新整頓。黨內人士期待新團隊藉國會職權修法的重大挑戰快速整隊,經由強化社會溝通,讓民意後盾能補足立院席次的不足。
柯建銘質問 彭金隆難堪
一位南部綠委直言:「大家本來互相不認識沒關係,但就任都快1個月了,好像跟團隊還不在同一次元,很傷腦筋。」另名綠委也說,這些出身賴清德讀書會的閣員個個學識淵博、張口就談高科技產業如何發展,但感覺不出他們對台灣廣大傳統產業、中小企業的了解或重視,「AI教父(黃仁勳)很讚啊,但這些(中小企業)才有票欸。」

據悉,民進黨行政立法部門日前開會討論藍營提出的修正案,黨團總召柯建銘當場給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震撼教育。當時柯談完修法的意見後問:「金管會主委在嗎?」彭金隆舉手表示自己在座,柯說:「喔,你就是金管會主委?」「我們怎麼都不認識你?」彭解釋有拜會立委,柯問他拜會哪些人?結果都是藍、白財委會立委,於是當場開酸:「那你怎麼會坐在這裡?你不是我們這邊的啊,你應該去外面吧?」作勢要把彭「請出」會場,現場氣氛非常尷尬。
「行政部門都很會看風向,西瓜偎大邊。」一名區域綠委深有所感。他說,現在藍白是多數,很多行政部門會優先去跟藍白溝通、重視藍白意見;反之,即便民進黨才是執政黨,理應由綠營來捍衛行政部門的預算、法案,但因綠營表決不會贏,他確實感受到行政部門相對沒過去那麼重視與綠委的溝通。

6月6日晚間,卓榮泰偕同財經內閣宴請民進黨團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就成了綠委的情緒出口。據悉,當晚卓榮泰辦公室主任林德訓較晚入場,他步入宴會廳時,開心招呼在座立委跟內閣成員說:「來來來,大家應該都認識了吧?」豈料綠委們大聲齊回:「不認識!」讓飯局一開始就略顯尷尬。
隨後柯建銘發難,針對經長郭智輝就任後頻對核電、台電電價等議題發表個人看法,要郭之後別再這麼做,說:「你已是團隊成員,不該有什麼『個人認為』!」一番耳提面命後,柯直接起身,揪菸友到室外抽菸,完全不聽郭辯解。

據悉,郭智輝隨後解釋,他的發言是被斷章取義,強調自己的談話都有前提,但綠委並不領情,多次打斷郭,認為郭沒有意識到政務官的發言被放大本來就是常態,完全沒體認到他自己的發言被在野黨做文章、成為政治攻防破口,郭智輝當場臉色非常難看,主座上的卓榮泰也面色凝重。
團隊溝通差 找無召集人
不只人與人有待磨合,執政團隊的溝通機制也有待重振。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在立院依委員會分類成立政策小組,讓黨籍立委跟行政部門官員在委員會正式排審法案前,先就法案內容凝聚共識,但到了上一屆立院,政策小組功能逐漸被弱化,本屆立委就職後,民進黨團許多政策小組甚至一度找不到立委願意出任召集人,至今也還有些政策小組沒開過會。

一名綠委表示,政策小組的主要功能,是收攏行政院版草案跟綠委提案的差異性,但新內閣上任至今,可能還在熟悉業務,沒送太多案子到立院,政策小組自然「沒會可開」;此外,一些國民黨拋出的重大議題,例如《財劃法》,因行政院不提對案,自然就不會進入到政策小組討論細節。
國民黨議題 綠不提對案
綠營內部觀察,在藍白強推國會職權修法引發青鳥行動後,藍營調整戰略,改瞄準各民生法案進攻,從《財劃法》領頭,祭出地方包圍中央戰略,到《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調升補償金、《警察人員人事條例》提高警消海巡退休所得替代率、《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恢復退役上校子女學費補助、《老人福利法》增加老人健保費補助等,有綠委戲稱,這些「請客法案」都是國民黨要請客、叫中央執政的民進黨買單。

相對於國民黨團及藍委不斷出招,不少綠營人士憂心,民進黨選擇在很多國民黨拋出的議題不提對案,例如《財劃法》不提政院版、民進黨團版,又或者日前三讀通過的《禁伐補償條例》只有個別綠委提對案,黨團甚至是持反對態度。
大家雖可以理解這是議事攻防策略,為了不被在野黨設定的議題牽著鼻子走,但回過頭來難免要問,卓內閣至今又主導了哪些議題?上了什麼菜?就算有政院版的打詐四法正在立院審議,但一般民眾只會認為「那是政府本來就應該做的」,並不會特別領情。

民進黨進入執政第9年,過去黨內架設的許多橫向溝通機制雖仍持續運作,例如每週三中午由總統召集的高層會議、每週二的黨政幕僚會議等,然而團隊成員更新,彼此的溝通方式甚至聯繫窗口都有待磨合。例如鄭麗君雖然跟過去的副閣揆鄭文燦一樣,代表政院參加黨團會議、中常會,但前後兩位「鄭副院長」行事風格不同,與黨部、黨團的互動方式也還在調整。
修法太粗暴 藍委態度軟
一名有國會經驗的黨政人士說,賴政府上任後,立刻面對5月的國會職權修法大戰,這凸顯了新執政團隊許多不足之處,也讓團隊被迫快速整隊,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調整機會。

他也認為,賴清德透過就職演說,展現出清晰的個人性格,但是到目前為止,確實還看不出賴領導執政團隊的統御風格,畢竟賴上任至今,最大的內政爭議是國會職權修法,這個法案的主角是立法院,賴清德身為總統,不好也不需要站上第一線領軍;賴清德正謹慎地展開他的總統任期,黨內對他仍然保有耐心。
此外,國民黨內也體認到國會職權修法的手段太過粗暴,許多區域藍委面臨罷免威脅,態度放軟不少。這名曾有國會經驗的黨內人士樂觀認為,朝野雙方現在都進入盤整期,或許九月立院新會期開始,新國會能有機會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運作方式。
★《鏡週刊》關心您:抽菸有害身心健康。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