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邀請台灣、日本、韓國、波蘭與南非等共12組藝術家,前來花東縱谷借景駐地創作,打造立基於在地自然生態的藝術美學,也讓民眾有機會跟隨藝術創作的軌跡,來一趟花東縱谷之旅。
【台東藝術季1】縱谷大地藝術季將天馬行空化為實體創作 花東自然美景中驚見巨大雲朵、蒲公英種子

如果想踏遍花東縱谷,「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或許會是個啟程的好理由。邁入第6年的藝術季,可見眾多藝術家的作品佇立於富里、池上、關山、鹿野的農村祕境,除了走進大自然中,也能藉此挖掘在地人文風情與旅遊魅力。


花蓮富里是藝術巡禮的首站,正好遇上「富里稻草藝術季」,展區位於富里鄉農會旁。以稻草打造出的飛禽、猩猩等大型裝置藝術,是社區居民與藝術家利用二期稻作收割後的曬乾稻草、山邊竹林砍下的竹子,劈成竹篾、用心編織製成,除了動物俏皮的表情栩栩如生,經過風吹日曬雨淋、狀態卻依舊良好的作品,令人驚豔於藝術家們的巧手技藝。



回到縱谷大地藝術季,今年的作品讓人感受到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畫布,藝術家則是透過創作錦上添花。台灣藝術家賴冠仲在東里舊車站打造的《飄飄雲朵》,遠看飄渺、近看夢幻,大量白色沐浴球結合而成的雲朵,下方連接著梯子,彷彿走入雲端的想望又近了些。巴卡芙萊工作室的《種子》,落點於天賜糧源大草皮,遠看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近看才發覺竟是由大量的鋤頭堆疊而成,視覺上的軟輕飄,也與作品媒材的剛硬呈現強烈對比。





在我腦海中刻劃最深的,是波蘭裔美國籍藝術家於池上大坡池畔創作的《Yanshi》,看似單純以石頭、稻草塑造出的巨大人型雕像,卻能從鏡子製成的眼眸中看見大坡池水天一線的景色,也呼應藝術家想要傳達「人類是自然環境的直接反映」意象。


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
- 官網:https://reurl.cc/Dll3dE
- 展期:無特別設定截止日,依照主辦方與藝術家評估是否適合繼續展出,撤展作品將於官網公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