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屆廣播金鐘獎本月初公布入圍名單,老字號的正聲廣播電台入圍多個獎項,再次證明它的存在,但很多人不知道正聲目前妾身未明,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正與2個基金會訴訟,爭奪電台的經營權及20億元龐大資產。
【封面故事】退將董座自肥不認軍方捐助 正聲電台20億國產不保

擁有74年歷史的正聲廣播電台,是由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借用情報員親友名義出資成立,電台高層都是軍情局退將轉任,18年前為配合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軍情局將正聲股權捐給軍方借退將之名成立的2個基金會,沒想到之後卻逐漸遭退將把持,近年正聲名下房地產大幅增值,資產超過20億元,正聲董事長陳榮明等退將掌控利益後,竟翻臉不認帳,企圖將國產變成私產,還涉嫌中飽私囊、外行領導內行,把正聲搞得烏煙瘴氣。為討回國產,軍方已正式提告。
正聲廣播電台小檔案
- 成立:1950年
- 資產:含不動產逾20億元
- 背景:情局出資成立,後將股權轉給漢儒、華儒2基金會
- 組織:總台在台北,台中、雲林、嘉義、高雄、宜蘭、台東各有分台
- 董事長:陳榮明(前軍情局副局長)
- 歷史:早期曾培育吳靜嫻、姚蘇蓉、湯蘭花、康弘等知名歌手

股權歸屬 軍情局敗訴
由軍情局出資成立的正聲電台,為配合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多年前將股權捐給軍情局退將成立的2個基金會,藉此間接掌控電台,不料,基金會後來卻遭退將把持,逐漸脫離政府掌控,公產恐淪為不肖退將的私產。

其中,關鍵人物是7年前擔任正聲電台董事長至今的前軍情局副局長陳榮明,他遭控把持電台與基金會,不承認軍方捐助的事實,企圖將國產變成私產,還涉嫌利用職務中飽私囊,引發極大爭議。軍方為討回國產,二度協調破局,最後決定提告。
這場訴訟是在2年前提起,原告是國防部軍情局,被告則是擁有正聲電台75%股權的漢儒文化教育基金會、華儒青年關懷基金會。軍情局主張,正聲最早是該局出資成立,後來將股權捐給2個基金會,皆有文件可以佐證,依《財團法人法》規定,漢儒、華儒都是政府全額捐助的財團法人,因此要求2個基金會承認是由政府捐助成立、修改章程,將正聲股權回歸國有。

不過,漢儒、華儒2基金會卻堅稱正聲股權是私人捐助,否認與軍方有關,雙方對簿公堂。台北地方法院李姓法官審理後,認定軍情局並非2個基金會的主管機關,沒有行政監督的權限,雙方也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軍情局沒資格提告。
此外,法官也認為,2基金會的法人登記證書、捐助章程、捐助人名冊,看起來跟軍情局無關,就算2基金會成立的資金,真是來自軍情局投資正聲電台所獲得的股利或股權,只要捐贈行為完成,相關財產就變成2基金會所有,軍情局不能再主張任何權利,去年判決軍情局敗訴。對於這樣的結果,國防部及軍情局無法接受,已經蒐集更多的證據,上訴二審,全案正由高等法院審理中。

密帳結清 設兩基金會
據本刊調查,1950年軍情局為了對中共進行心戰,出資39萬元,借用18位情報員親友的名義登記持股,加上企業界人士集資38萬元,成立正聲廣播公司,之後,軍情局的股權陸續增加到75%,所以軍情局有權力核定正聲的高層人事任免、董監事酬勞,擁有實質的管理權,正聲則將股息、紅利上繳軍情局,成為該局的密帳金庫。
歷任軍情局長都將正聲上繳的資金,用於祕密情報任務、失事情報員遺屬照顧等,不過,2002年薛石民接任軍情局長後,擔心這筆錢會有爭議,下令正聲自行保管、列帳待查,並研議如何處理正聲的股權,直到余連發接任局長後,才計畫成立基金會持有正聲股權。2005年正聲上繳軍情局的金額已累積超過2億元,十分可觀。

2006年《廣播電視法》修正,規定黨政軍勢力退出媒體,軍情局也開始移轉正聲股權,以借名登記方式給部分同仁及眷屬,這些人也都簽下切結書,強調個人名下的正聲股權是軍情局所有,並同意軍情局全權處理。
後來,軍情局將正聲6千多萬元現金股利及股權,全數捐給前副局長、時任正聲董事長楊天長等人成立的漢儒基金會,再把剩餘款項繳回國庫,正式將正聲的密帳專戶結清;5年後漢儒又撥出部分款項及31%正聲股權,另外成立華儒基金會,2個基金會自此掌握原本由軍情局持有的所有正聲股權。
三個單位 成員皆重疊
漢儒基金會成立後,時任軍情局長葛廣明從楊天長口中得知,正聲電台代管餘額還有370萬元,於是要求楊上繳,並從中拿出45萬元給情報員遺族、離退人員當春節獎金,還捐贈給泰北地區的學校。後來葛被檢舉貪汙,遭法院依照「公務員侵占公有財物罪」判刑2年半,軍情局就是根據此判決,主張當時捐給漢儒基金會的錢是公款。

知情人士告訴本刊,法院當年審理葛廣明案時,調出不少軍情局與正聲電台、2基金會往來的公文,包括推薦退將任職電台及基金會、年度盈餘決算分配,甚至翻出數十份正聲股權借名登記的切結書,證明確由軍情局出資持股。諷刺的是,這些簽過切結書的退將,獲軍情局推薦轉任正聲電台肥缺後,竟改口辯稱:「軍情局從未持有正聲股權!」
該人士表示,2基金會成立初期,軍情局仍實質掌控電台及基金會,但基金會及正聲電台負責人的派任,後來卻從原本內部行文簽辦便可敲定人選,逐漸轉為口頭推薦人選,再由基金會及正聲董事會選任,掌控力道已大不如前。
正聲與漢儒、華儒2基金會董事長,歷年都由軍情局退休副局長轉任,至於處長級退休軍官則出任基金會董事、正聲總經理等高階主管職務,也因此,正聲電台一直被視為軍情局的附屬單位。

「近20年,4任正聲董事長楊天長、郭榮長、劉本善及現任董事長陳榮明,都是軍情局副局長退役,4人也都是漢儒基金會的董事,正聲總經理卸任後則轉入華儒基金會。」該人士說,正聲及2基金會高層不但都有軍情局的影子,成員也高度重疊,導致3個單位的董事會監督管理失能,形同虛設,「他們對正聲的資金來源心知肚明,但是好處占盡後,卻翻臉不認帳!」
另一名知情人士則告訴本刊,原本軍情局和正聲、2基金會有默契,十幾年來相安無事,但陳榮明接任正聲董座及漢儒基金會董事後,卻逐漸脫離掌控,近年一名軍情局高官退休後想轉入基金會擔任董事,卻遭到拒絕,憤而向立法委員檢舉,國防部二度協調,正聲及2基金會都不甩,逼得軍情局不得不正視3單位脫管的事實。

董座遭控 涉中飽私囊
該人士透露,目前正聲董事會9名成員,5人是軍情局副局長退役,由於正聲是2基金會的金雞母,正聲董事長陳榮明又兼漢儒基金會董事,說話特別有分量,「他在位7年,當了3任董座,可以說是正聲國產變私產的關鍵人物。」
曾任軍情局處長、執行長、副局長的陳榮明,7年前退伍進入正聲電台,當了1年總經理後,就獲選為董事長至今,但正聲基層員工對陳卻是怨聲載道。一名正聲員工告訴本刊,陳常自稱專業經理人,實際上卻是外行領導內行,用軍隊管理方式經營媒體,強調服從、熱愛評比,而且一意孤行,他上任第2年,離職員工人數就比前8年還多,把正聲搞得烏煙瘴氣。

該名員工說,陳榮明曾用有問題的的收聽涵蓋率報告,騙取某營養品廠商託播廣告,為了讓廠商認為正聲的廣告有效果,陳還擬定教戰守則,要求所有員工排班,在廣告播出後打電話到廠商的專線買營養品,謊稱聽到正聲電台的廣告才致電訂購,並要求員工收到產品及發票後,拿回正聲核銷,購入的產品則成為員工的三節禮品。

另一名員工則指控,陳榮明的金錢政策是「嚴以待人、寬以律己」,認為員工24小時都該為正聲拚命,因此經常苛扣員工的加班費,但獎金制度卻黑箱作業,獨厚自己人,甚至還自肥,核發獎金往往自己拿最大一份。此外,陳在三節會到正聲的地方電台慰勤,除了編列交通、住宿、膳食、禮品等支出,還巧立差旅費,不管大錢小錢都要拿。

但對於員工的業外收入,陳則斤斤計較。一位基層員工指出,陳榮明要求員工若在外兼差,例如主持業外活動,一定要報公司核准,並將收入提撥三成給公司。
最誇張的是,陳榮明身為正聲董事長,公司有幫他編列交際費,但依規定,交際應酬費用須有憑證,也要與業務有關,但陳卻拿他與家人吃喝玩樂、血拚購物的發票核銷交際費。
員工指出,陳核銷的交際費清單中,有數十筆是週末或連續假日的消費發票,地點多為百貨公司、OUTLET,從3、400元的咖啡餐點到上萬元的珠寶、洋酒都有,看起來與推廣正聲的業務完全無關。
公開宣示 沒拿公司錢
事實上,陳榮明在軍情局任職時,就有公私不分的問題,他擔任執行長時,兼任情報學校校長,當時他的女兒也是情報員,但在服役期滿前,卻被外派新加坡進行3年「特培」,等於用公費進修,沒想到回國後竟立刻申請退伍,並拿著新加坡學習資歷轉職民間,被質疑是因為陳的關係享受特權,引發爭議。

正聲員工認為,陳榮明被酬庸到正聲電台當董事長,還引進同袍空降高位,把軍方鬥爭文化帶到正聲,讓單純製作廣播節目的同仁苦不堪言,更惡劣的是,陳已坐領高薪,竟還違法使用交際費、違規申領差旅費中飽私囊,卻在公開場合向同仁宣示:「公司的一毛錢都沒進我的口袋!」非常諷刺,呼籲董事會、股東正視相關問題,也支持軍方討回國產,讓正聲的營運步入正軌。
正聲回應:我們是純民營電台
面對國產變私產的質疑,正聲表示,他們是非常純粹的民營電台,每年都召開股東會,一切依政府規定作業,財務公開透明,至於歷任董事長多為軍情局退將轉任,正聲沒多說,只強調董事長皆由董事會依章程選出。另外,現任董事長陳榮明遭指控中飽私囊等問題,正聲強調並非事實,而遭國防部軍情局提告一事,正聲不願回應。

針對軍情局執行長鄧敦仁遭控拉黨結派、排除異己等問題,本刊致電軍情局希望向鄧查證,總機人員表示,會將問題轉交發言單位,但至截稿前,本刊並未獲任何回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