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銷量最好的商品,專門針對漂染髮設計,可以補色,有16種顏色,是全台最多色!」一手創辦蕾娜塔的林慈棋,邊講邊熟練地打開一支補色洗髮精,一股莓果香飄散出來,「光紫色一個色號,一個月就賣上萬瓶。」他不是要炫耀產品,而是想說明:「專業髮品市場很現實,誰能幫髮型師省時間、讓客人回家效果還持續,誰就能留下來。」
台灣名店/為父爭氣 他跑遍全台髮廊拚出市佔第一 蕾娜塔

在全台上萬家專業髮廊的後場,你幾乎都能找到「蕾娜塔」的身影。這個成立19年的本土沙龍髮品品牌,如今在台灣專業髮廊通路中穩坐市占第一,年賣百萬瓶。創辦人兼總經理林慈棋,22歲從父親手上接下瀕臨倒閉的髮品老廠,並以30萬元自創新品牌,一人走訪全台髮廊開疆闢土。
從不會賣貨、被代工廠惡意競爭,到如今建立百人團隊、跨足B2C市場,林慈棋說自己一路走來,是靠「要替爸爸出頭」撐下來。

年少接老廠 產品難賣
這款補色洗髮精的熱銷,是他與團隊深入髮廊,傾聽需求、互相交流的成果,也象徵蕾娜塔在專業髮品市場站穩第一的位置。如今,全台已有上萬家髮廊進貨蕾娜塔產品,不靠鋪天蓋地的行銷,而是靠他一步一腳印、扎實地跑店,打出一片江山。

長相帥氣、能言善道的林慈棋,在專業沙龍界很有名,「曼都賴董(賴淑芬)這些大前輩都叫我『小棋』,髮型設計師們則叫我『小棋老師』,因為這些設計師幾乎都上過我的課。」林慈棋最有名的就是,帶著自家產品到髮廊替設計師免費上課,「我會用說故事的方式,告訴他們髮品的成分有什麼特色,他們再去告訴客人。」他的親和力及口條是早早出社會訓練出來的。
林慈棋的父母在他中學時離異,「家裡氣氛很差,我不想回家,16歲就開始打工,便利商店、加油站、星巴克都做過。」專科念土木工程的他,還沒畢業後就進建築事務所幫忙畫設計圖,畢業後錄取了永慶房屋的仲介,他原先計畫賣房子成交,還能包下做室內設計圖,賺兩手,「當時從來沒想過要跟著爸爸做洗髮精這行。」
父親與叔叔1982年就創立了伊妮化妝品公司,專門代工便宜洗髮精、定型液等髮品,也有自己的品牌。「走的是薄利多銷,賣給家庭理髮店及材料行。」林慈棋回憶,從小家裡就有用不完的洗髮精,想換國外品牌也不行,「工廠規模很小,一直就我爸、我叔、我嬸幾個人在做,也做不出產能。」

在林慈棋準備去房仲業報到前夕,身體長期操勞、狀況變差的父親忽然問他:「要不要回家試試看?」當年才20歲的林慈棋,感受到父親對事業已無心力,決定回家幫忙。
「那時候工廠沒什麼生意,很常放假,已瀕臨倒閉。」林慈棋想一肩扛起業務,「但很難賣,因為從氣味到包裝都很老氣,我問我爸要怎麼賣,他也講不出來,只說『就說很好用』就對了。」

進品牌學習 拚成傳奇
林慈棋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要父親給他5年時間,他決定先去國際品牌上班學習。他從陌生開發做起,每天給自己訂15家髮廊的拜訪目標,「別的業務都是隨便跑跑就去泡沫紅茶店,因為我最終目的是要回家幫忙,所以就拚命學、努力跑。因為我很年輕,看起來又乾乾淨淨,進到店裡就主動幫忙摺毛巾,很多姐姐就會給機會。你1天跑15家,1個禮拜75家,1個月300家,怎麼可能沒10家成功! 我就維持這樣子,第7個月就是Top Sales了,也曾是那間公司的傳奇。」
在國際品牌做了2年,公司要升他為小主管,但他誠實地說出家中算同業、經營髮品工廠後,就被開除了。22歲被迫提早回家接班,並用在國際品牌做業務存到的30萬元資金,自創新品牌蕾娜塔,「因為資金有限,我就先做3支洗髮精、1支護髮素、1瓶頭皮水,共5支產品。我那時還不太懂原料,但我不要跟我爸的產品一樣,是那種髮麗香的香味,我都要用最好的。」

幾個同學看他很會賣,想跟著他做,「我的1人公司就變成4個人,我都是賺到錢就再養一個人、再多做1支產品,這樣慢慢增加、慢慢優化產品。」
見父被羞辱 創業爭氣
20出頭的林慈棋接班父親老廠又自創品牌,渾身充滿幹勁,什麼機會都想試,甚至滿懷希望帶爸爸去跟前東家談合作,「他們提出非常不合理的條件,等於羞辱了我爸。那天我很難過,懊悔自己怎麼會那麼天真帶爸爸去…其實,很多我爸的經銷商也看衰我們,覺得不可能做起來。」

林慈棋更加勤奮地全國跑透透,他說自己最大的動力,來自必須要替父親爭一口氣,「我那時候汽車1年都是開5萬公里起跳,去保養廠人家還以為我是在開白牌車(非法營業車)。」為了打進連鎖沙龍通路,他曾去1家店跑了17次才成功,「那是曼都旗下的另個連鎖品牌AIR PLUS Hair Salon,那位區經理看我不屈不撓,後來就進了一組試試,我一直視他為貴人,幾年後也是因為他,我才有機會與曼都賴董見面。」
創業約5年後,林慈棋便迎來第一個事業高峰—那些之前上過他課的髮型設計師,都晉升為店長或自己開店,成了他最堅實的通路根基,「我記得我爸以前最多1年就做800萬元,我那時已經做到3、4,000萬元,後來還送我爸一輛賓士。」
遇貴人相扶 讀研做大
要擴大產能,不能只靠自家廠,林慈棋開始與代工大廠合作,卻吃了悶虧,「有客戶偷偷告訴我,那家代工廠跟客戶說,可以直接跟他們訂貨,比較便宜。」林慈棋知道後,馬上將所有原料和半成品撤出。沒想到代工廠說,知道他們生意好,多印了90萬元的商標貼紙,「我只能硬吞,花90萬元把出自那個廠的商標貼紙買下後全部燒掉,絕不能讓別人貼我們的標籤亂賣。」
林慈棋說,他本來不解,這麼大的廠幹嘛要欺負他,「後來想想,我那麼年輕,他想吃掉我也是剛好!」經過這次教訓,在生意合作上,林慈棋就更加謹慎,「我本來就是邊做邊學當老闆。」

一路走來已第19年,當初那個「小棋」已是「棋哥」,「這幾年,蕾娜塔的名聲已經比我響亮了。」他覺得,自己能將品牌做起來,是因為起步早,「以前的資訊不太透明,只要把產品做好、努力跑(通路)就會有收穫,還有我一路上,貴人也很多。」但真正能把規模做大,他認為是後來去上了政大、師大的EMBA,學習經營管理跟如何複製成功模式。
他從一人扛起的4人小團隊,擴編到百人公司,從5支產品到專業沙龍線、消費者線超過百個品項,從單打獨鬥到建立完整SOP、倉儲系統與教育體系,「我爸也沒想到我會做出這番規模,他一開始心想我能月賺10萬元就不錯了。」林慈棋笑說。
林慈棋從創業開始,只要業績達標,就送自己一隻無敵鐵金剛激勵自己,如今辦公室裡,鐵金剛已堆滿。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