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想太多,想要就去做!」雪莉的語氣裡有種花蓮陽光般的直率。2022年1月,「雪莉Wine Only」在花蓮市區靜巷裡開張,當時她是拓荒者。「花蓮這麼漂亮,怎麼可以沒有一間專門的葡萄酒吧?」這念頭很單純,卻讓曾在葡萄酒零售業打滾十年的她,拋下旁人「花蓮人只喝小米酒」的質疑,一頭栽進來。
花蓮最有個性的葡萄酒吧!「雪莉Wine Only」帶你跳脫框架 用味蕾遇見葡萄酒的千種模樣

推開「雪莉Wine Only」的門,迎來的不是畢恭畢敬的侍酒師,而是眼神發亮、語氣爽朗的老闆雪莉。在這裡,葡萄酒卸下華服與身段,更像是她口中能配鹹酥雞和聊心事的日常佐料。3年前,她不顧旁人驚呼「妳瘋了嗎!」硬是在後山花蓮開了間葡萄酒專賣店,她說,每瓶酒都像新朋友,別急著貼標籤。
澳洲拖鞋教授啟蒙 從此葡萄酒不再高大上
雪莉與葡萄酒的緣分,最早只是嘗到爸爸年夜飯那瓶酒的「有趣」滋味,真正「懂喝」是大學畢業後遠赴澳洲打工度假。「那邊酒很便宜,室友又懂酒,才開始有人建議我認識一下酒標。」她憶起人生首場品酒會,特地穿上裙子和高跟鞋,沒想到老師竟穿花襯衫、短褲搭拖鞋,還光腳講課。「那刻我才發現,喝葡萄酒,原來可以這麼輕鬆!」這份自在感,成為她日後推廣葡萄酒的核心信仰。
回台後,雪莉踏入葡萄酒零售業,從百貨專櫃開始,像海綿般吸收知識。「那時候沒證照,就是一張白紙,客人也很願意教我。」她笑說,連餐酒搭配都是熱心大哥買來高級食材現場教學。然而,對酒的熱愛也燒掉薪水,「為了學、為了喝,根本存不到錢!」她一度想轉行,面試後卻驚覺索然無味,「還是做喜歡的事吧!」這份對葡萄酒近乎執拗的愛,讓她堅持下來,也累積豐沛的人脈與資源。

是酒也是朋友 每開一瓶都是新冒險
「對我來說,每支酒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想把它介紹給適合的人。」雪莉的眼神很真誠。她店裡的選酒,反映了她不喜歡墨守成規的個性。「既然開店,就不想賣跟外面一樣的東西。」她偏愛獨特、限量,甚至有點「非主流」的酒款,因為那才像「認識新朋友」,充滿驚喜。
「像Riesling,很多人怕那個汽油味,我也不喜歡。」她端出一支來自法國冷涼產區亞爾薩斯的白酒,「但你看這支,處理得很好,只有檸檬柑橘的漂亮酸度,很細膩、很舒服,又有記憶點。」這支酒極限量,發表會一小時內完售,她只搶到兩瓶,「遇到就是緣分!」她眨眨眼。

花蓮,讓她感覺對了的地方
為何選花蓮?「是感覺對了!」朋友的店面剛好空出,十年資歷也讓她覺得「該到下一個階段」,加上對花蓮人情風土的喜愛,以及看見市場空缺,「有種被推著走的感覺,像命中注定。」她不怕別人說瘋,「你不做,永遠不知道結果。」
雪莉拿出顏色特殊的橘酒,「這是白葡萄帶皮釀的,口感介於紅白酒之間,層次更豐富。」她推薦的這支酒是酒莊為紀念台灣同婚合法化特地釀造,彩虹標籤包裹著溫暖情意。「橘酒很適合搭台灣小吃,我不想思考時就開它配鹹酥雞、肉羹!」這正是她想傳達的「葡萄酒很生活化」。

放下成見 當張白紙擁抱世界
「我希望大家喝葡萄酒時,先不要有太多刻板印象。」雪莉認真地說,「把自己當成一張白紙,去感受,喜歡或不喜歡,都很重要。了解不喜歡什麼,才能找到真正喜歡的。」她觀察到許多花蓮人很願意過生活,也樂於嘗試,這讓她推廣葡萄酒更有底氣。
她每個月會舉辦一次「早餐配酒趴」,也曾在跨年夜當天,舉辦「葡萄酒便利商店」活動,從中午營業到凌晨12點,連續24小時營業,鼓勵大家打破喝葡萄酒的時間框架。

「粉紅酒在台灣超難賣!」雪莉為粉紅酒抱屈,「大家都以為是甜的、女生喝的。」她倒出的南澳粉紅酒,用灰皮諾釀造,帶著花果香與一絲辛香料、草本氣息,口感溫暖,微帶乾甜。「你看,粉紅酒也可以很有層次!」她希望藉此打破迷思。

「好酒不只來自那幾個國家!」她拿出少見的捷克酒,「冷涼產區,酸度很漂亮,喝起來像咬到新鮮葡萄的果汁感!」這支酒代表了探索未知疆界的樂趣。

最後是與她同名的雪莉酒。「很多人以為雪莉酒都甜的,那是被威士忌桶影響啦!」她推薦的Manzanilla是乾型、帶酸鹹感的雪莉酒,尤其搭海鮮、蔥薑蒜料理一絕。「這支沒過濾,風味更複雜,有堅果、葡萄乾香,尾韻鹹鹹的很舒服。」她曾因地震損失珍藏,更體悟「有酒當喝直須喝」,她笑說,喝進肚子裡才是你的。

花蓮的慢步調也影響雪莉,她笑說曾因「不想上班」提早打烊,熟客也只笑笑說明日再來。「在這裡,生活好像真的可以擺第一。」或許正因如此,雪莉Wine Only才能如此自在地邀請每個踏進門的人,放下包袱,與葡萄酒交個朋友。

雪莉Wine Only
-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建國路6巷2號
- 電話:03-831-5298
- 營業時間:13:00~21:00
- 刷卡:不可。不收服務費。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