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題/當疊債投資遇上美債三殺 債市風暴來襲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美債從送分題變送命題?在市場鼓吹下,投資人借錢買債、放大獲利,現在卻面對債市3大風險齊來的壓力。(AI繪圖Adobe Firefly生成,本刊美術組後製)
美債從送分題變送命題?在市場鼓吹下,投資人借錢買債、放大獲利,現在卻面對債市3大風險齊來的壓力。(AI繪圖Adobe Firefly生成,本刊美術組後製)
2024年9月聯準會降息2碼,開出降息循環第一槍,債券價格上漲,吸引投資人大量湧入債券ETF;超過200萬投資人深信「美債是送分題」,不少人更陷入金融機構包裝的數字陷阱中,以質押買債、借錢套利方式,想要創造息收價差雙賺的甜美果實。但如今這群質押債蛙,已深陷美債溫水區,帳面虧損1至2成;一旦未來利率走勢不如預期,或新台幣升勢再起,那麼當疊債策略遭遇債券投資3大倒楣事,一場完美風暴恐將席捲市場。
「說真的,在金融業超過20年,從沒看過美債像現在這樣,一次遇到所有衰事!」展新投顧執行長黃大展,過去是知名債券基金經理人,歷經多次美國聯準會升降息循環、及貨幣政策調整;2011年甚至見證美債首度被降評、價格大幅波動的驚滔駭浪,「但這次很不一樣,因為債券投資三大倒楣事:利率風險(價格)、信用風險、匯率風險一次到位!」
20250619money002 (6)_2025-06-19.jpg
川普關稅變數讓通膨蠢動,投資人期待聯準會降息、債券大賺希望落空。圖右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聯準會提供)

借錢買債 斷頭出場

首先,川普推出減稅政策,美債供給持續擴大,前一陣子穆迪還因此調降美國評等,信用風險來襲;再者,關稅變數讓通膨蠢動,投資人翹首期盼的降息仍只聞樓梯響,利率風險揮之不去;雪上加霜的是,新台幣匯率還在短時間內暴衝,匯率風險同時來報到。
「先前朋友隨口聊到,最近失眠睡不好,原因是新台幣狂升,從4月底的32斷崖式地來到30兌1美元;他大概買了幾千萬元的美債,可能還有質押,才會在這波新台幣升值時感到莫名焦慮。」黃大展坦言,國內投資人購買海外金融商品,向來沒有匯率避險概念,非常危險。
美國債務高達36兆美元,持有美元資產不再讓人放心,美債陷入「債務越高、貨幣越弱」的死亡螺旋中;更糟糕的是,近2年透過銀行、券商質押,借錢買債的投資人多不勝數,「這群原本以為借2(貸款利率2%)買5或買6(債券殖利率5至6%)穩賺不賠的投資人,如今就像抱著不定時炸彈,一旦美債美元有劇烈波動,還可能斷頭被抬出場。」一位業內人士憂心表示。
「不用多,只要當新台幣進一步升至28元,加上利率因通膨壓不下來,不降反升個0.5%,就會觸發追繳令,屆時慘烈的情況應該也是難得一見。因為這群投資人中,有不少是被說服拿老本、拿房子抵押出來買債,更激進的是把買入的債券ETF進一步拿去質借,擴大投資部位,真遇上追繳令齊發的情況,恐怕很難再擠出錢來補,結果就是被迫砍在低點。」他說。

疊債成災:以為是無風險資產 大膽買進一借再借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22年國內債券ETF規模約1.2兆元,受益人數約15萬人;2023年債券ETF規模跳躍式成長至2兆元,受益人數飆升至114萬人;到了2024年,國內債券ETF市場熱度推至高峰,規模衝破3兆元,受益人數再躍進、超過200萬人,居亞洲第一。
20250619money002 (4)_2025-06-19.jpg
去年國內債券ETF規模衝破3兆元,受益人數超過200萬人,居亞洲第一。
大量資金、人潮前仆後繼搶債主因,除了認為債券殖利率相對高、遠遠打敗定存外,更瞄準一旦聯準會降息,就能大賺價差,狠咬美債肥肉。投資人若拿閒錢布局,以領息角度理財,問題不大,因為就算帳上虧損,但套著領息也能相對舒服。最令人擔憂的是在理專、營業員鼓勵下,以為能「無痛借錢放大獲利」的質押債蛙們。
一位營業員私下透露,公司流傳一份文宣,教大家如何吸引客戶質押買債,「假設投資人帳上債券ETF市值有100萬元,透過不限用途借貸,就可借出60萬元,利用這筆金額再買進年配息率6%的債券ETF,這樣年領股息預估可多3.5萬元;而借錢買進的債券ETF還可以繼續借款再買進,最多可借到7次,原本股息只有6萬元,最後可放大為超過11萬元。」
打出「持續借款,持續買進」「借到底賺到底」策略,投資人對美債產生又甜又香的幻覺與錯覺;去年8月聯準會開出降息第一槍前,更有券商主管公開傳授質押買債、到2025年底「靠美債ETF賺4成」的技巧。將複雜的債券波動變數,化作簡單的獲利倍增方程式,讓人看了熱血沸騰。
說詞是,假設投資人拿500萬元買進00687B(國泰20年美債),再將市值500萬元的美債質押借款,可借到6成資金、300萬元;這時投資人合計有市值800萬元的債券ETF。以過去00687B季配息金額約0.34元計算,預估到今年底可配息6次(自去年8月起算)、領息2.04元。
若2025年底,聯準會降息1.5%,依00687B存續期間推算,每股可以賺到7元資本利得,加上配息,每股獲利就是9.04元。借款300萬元的部分可獲利82萬元,扣掉利息12萬元,還賺70萬元,再加上原本買進的500萬元,獲利約138萬元,總獲利金額逾200萬元,換算報酬率高達40%。
20250619money002 (1)_2025-06-19.jpg
20250619money002 (3)_2025-06-19.jpg

金融機構 勸客借貸

由於投資人已被教育美債是無風險資產,比定存還安全,於是券商主管對債券ETF如此完美的投資規劃,讓不少人心動、進而行動,完全不知已被捲入風暴中。
20250619money002 (10)_2025-06-19.jpg
不少高資產人士相信,美債無風險、比定存還安全,如今卻虧損套牢中。
37歲的王醫師,過去投資以股票為主,2024年11月,透過券商辦理不限用途借貸,買進00679B(元大美債20年)及00687B各百張。「當初就是看好聯準會降息利多,而且股市已經在相對高點,才積極借錢買債;想說美債配息扣掉質押利率,大概還有1年定存收益,加上未來降息有資本利得可期,感覺真的是送分題啊。」
過去半年,王醫師的美債ETF配息2到3次,年殖利率約3%,幾乎與貸款利息打平;而整個2025上半年,聯準會利率文風不動,降息預期不但落空,還遭逢5月新台幣大升值的衝擊。「目前帳面虧損約15%,不會被券商追繳,資金方面還承受得住;但若美債ETF價格繼續跌,我再加碼的子彈最多也就50萬元,現金就會見底了。」他搖頭說。
事實上,為刺激業績達標,金融機構明示、暗示員工勸誘客戶以信貸、房貸抵押、保單質借等方式舉債投資,並非少數特例;以券商不限用途借貸為例,群益ESG投等債20+ ETF借貸餘額超過156萬張,逼近質押限額,而該檔ETF正是營業員私下瘋傳「借到底賺到底」策略鎖定的標的。台灣投資人瘋狂買債,尤其將槓桿用到極致的做法,讓美債風暴不僅暴風圈擴大、結構還顯得特別紮實。
20250619money002 (2)_2025-06-19.jpg

雙率風險:利率短期難降 新台幣升值壓力仍大

「過去2年債券ETF規模1年成長1兆,台灣散戶成了全世界買美債的大戶;投資人若不趕緊釐清布局債券目的,未來半年日子會很難熬。」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提出警告。
20250619money002 (9)_2025-06-19.jpg
國內投資人購買海外金融商品,忽略匯率避險,專家直言非常危險。
他表示,期待靠價差解套的投資人,唯一明燈就是降息,而能伸手救援的只有美國聯準會,「但今年積極降息機率不高,要到2026年5月、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卸任後,川普提名新任主席,才有機會看到。」
合庫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徐千婷也直指,川普關稅引發通膨疑慮,打亂聯準會降息節奏是下半年的關鍵風險與變數。「對等關稅實施,美國消費者成了最終負擔關稅成本的主力,聯準會擔心因此推升通膨,對降息抱持謹慎態度。」她坦言,若聯準會未如市場預期降息,債市殖利率不排除繼續往上走。
看來利率風險還將延續,那麼信用風險呢?林啟超表示,美國財長強調美債不會違約,債信問題不用擔心,但美國財政紀律不彰,債務將持續增加,確實為日後埋下隱憂。

槓上加槓 醞釀風暴

一位金融資歷近30年、現已退役的債券操盤手直言,「美債真正風暴還沒開始,當全世界對美元資產信仰崩潰時,所產生的流動性風險才是大災難。」他指出,美國推行穩定幣與美元掛鉤,目的就是拿虛擬幣來補洞,支撐美債需求,讓美元以數位形式滲透全世界,穩住國際地位。「未來美元指數不排除進一步下探,當匯率風險再起,美債質押部位將被迫面臨追繳命運。尤其時序進入下半年,美元資產考驗一波接一波。」
20250619money002 (8)_2025-06-19.jpg
國推行穩定幣與美元掛鉤,專家解讀背後目的,是為了支撐美債長期需求。
徐千婷提醒,因美國財政、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及川普偏好弱美元政策,將使主要出口國、如亞洲貨幣對美元有較大波動,未來升值壓力大。投資人須留意美國是否擴大匯率操作國指控,因市場情緒牽動美元走勢,務必小心提防。
「美元資產真的需要分散,因為市場持有信心已下滑。」黃大展表明,日前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5%大關,創18年來高點,代表市場對美債務前景感到憂心。貝萊德在6月最新投資研究報告中更明確指出:繼續減碼長天期美國公債是最堅定的觀點,未來也會維持這個立場。
短短2年,債券投資從市場上咸認為的「送分題」,變成了備受質疑的「送命題」;其實,買債的初心若是長期持有,看中的是固定收益,且不借錢投資,即便利率、匯率風險齊報到,也只是過程中的小亂流,不至於傷筋動骨。
偏偏在金融業者的不當行銷及數字美化下,讓不少偏保守穩健的投資人,開啟了人生中的首次槓桿投資,而且還是「槓上加槓」,於是一場完美風暴正在醞釀中;市場壓力還未解除,質借的債蛙們該盡快戒掉貪念,尋求解決之道,才不會在風暴席捲時傷得體無完膚。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