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米其林在上海的第二年 上海人真的服氣了嗎?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2018年上海米其林指南,已在2017年9月20日公布獲星名單。
2018年上海米其林指南,已在2017年9月20日公布獲星名單。
2017年9月20日,上海第二屆米其林指南頒布。共計129家餐廳入圍,30家獲選為米其林星級餐廳,去年的26家全部維持榜上有名,沒有一家掉星,新增4家一星餐廳。
最受矚目的,是由知名法廚執掌的「Ultraviolet」(簡稱UV)由二星升為三星,上海當地許多媒體與知名美食博主,紛紛以「UV摘下三星,眾望所歸!」做為2018米其林指南報導的標題。很顯然,與同為三星的粵菜「唐閣」相比,風格前衛獨特的「Ultraviolet」,在上海人心目中,更能代表這個城市。
2016年9月,米其林首度來到中國港澳以外城市,挑中最國際化、餐飲市場最成熟的「上海」為起點,發布第一屆上海米其林指南。
似乎已成慣例,米其林在各地出版的第一本小紅書,總會引起一番熱議。上海也不例外,首屆發布會後,爭論聲浪排山倒海而來,美食圈內人士形容,它是一份「水土不服的名單」、「法國人不懂中國人的胃」!
那麼,被罵了整整一年的米其林,今年的情況如何呢?新上榜的4家一星餐廳,分別是來自紐約的法國餐廳「Jean-Georges」、備受本地美食家推崇的寧波菜「甬府」、訴求無國界蔬食的「大蔬無界」、香港廚魔梁經綸(Alvin Leung)甫於2016年開在上海的「Bo Shanghai」。
在9月20日晚間舉行的頒獎晚會上,擁有最多星星的華人主廚梁經綸,以一身黑衣造型、有如搖滾巨星般的架式,親臨現場領獎,所到之處,不斷受邀合影,明星主廚的魅力由此可見。
2018上海米其林三星得主:唐閣(左一)與Ultraviolet(右二、一)。
不過,頒獎典禮的最高潮,還是落在當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米高·艾利斯(Michael Ellis)宣布,「Ultraviolet」由二星升為三星的那一刻,全場報以如雷掌聲。UV主廚Paul Pairet與得力助手Chef Greg一同站上舞台時,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臉上表情寫著千言萬語、五味雜陳,致謝詞卻只擠出「Thank you」二字。
上海許多媒體與知名美食博主,不約而同以「UV摘下三星,眾望所歸!」作為2018米其林指南報導公布的標題。很顯然的,與同為三星的傳統粵菜「唐閣」相比,有更多的人認為,風格前衛獨特、被稱為「全球第一家超感官餐廳」的Ultraviolet,更符合米其林「值得專程造訪」的定義。

米其林星星的意義是甚麼?

在談更多上海美食分析之前,我們先聊聊米其林現狀,盛傳米其林大舉進軍上海、新加坡、首爾之後,也將於明年登陸台灣。日前台灣已有店家秀出米其林審查員造訪後留下的名片,似乎台灣納入米其林版圖已是板上釘釘的事,究竟米其林星級餐廳的評選標準為何?以下是小紅書裡的描述。

米其林五大評選指標

  1. 材料的素質與搭配
  2. 烹調技巧和特色
  3. 氣味濃度和組合
  4. 價錢是否相宜
  5. 味道層次
但事實上,更重要的是該餐館的食物能恆常保持高水準。米其林審查員會因應需要,多次到訪同一家餐廳,以確保食物品質能固定保持在高水準。據說星級評定不會受到餐廳風格、菜式、裝潢陳設、服務及舒適度影響。
只要烹調技巧出色,食物品質特別優秀,都有機會獲得米其林星星。而二星或三星餐廳必有獨特之處,比同類型其他餐廳更出眾。最高評級三星,則只會給予本城中最好的餐廳。
★★★ 卓越的烹調,值得專程造訪
★★ 烹調出色,不容錯過
★ 優質烹調,不妨一試

2018上海米其林指南 還水土不服嗎?

綜觀這兩天上海本地的媒體報導,已不見來勢洶洶的猛烈批判。去年26家全部在榜,被視為是種策略性的巧妙安排,一方面展現米其林評選而出的餐廳,的確擁有恆常保持高水準的實力;再者,對於那些謎一般入圍的餐廳(不好說是誰),該反對的、該罵的,早已隨著一年來的輿論宣洩完畢。
我在頒布酒會上採訪了幾位美食圈意見領袖,多數人的看法是,尊重並接受評選的結果,不再多加評論去年已獲星的餐廳。儘管缺乏驚喜,第二屆上海米其林還是有不少亮點存在。
三星加持後 Ultraviolet將繼續成為上海最難訂的餐廳
本來就需要提前3個月預訂的Ultraviolet,榮登三星後,勢將愈發一位難求。這家自成一格、無法被歸類的餐廳,主廚Paul Pairet花了15年構思,用20道料理與配酒訴說故事,將食物與多重感知科技相互結合,每一道料理都依其味覺表現,藉由燈光、音效、樂曲、香氛和流動的空氣,量身訂製全面衝擊五感的氛圍。
Ultraviolet 每晚只接待10位客人,用餐時間長達4小時,創造圍繞心理與味覺、獨一無二的沉浸式體驗,儘管每餐每人要價人民幣4,000~6,000元(約NT$18,400~27,600),仍然讓來自全球的老饕趨之若鶩,好吃嗎?值得嗎?我個人認為,在Ultraviolet吃上一頓飯,足以回味一輩子。
我在晚會上見到剛領完獎的主廚Paul Pairet,問他除了「Thank you」還有什麼想說的嗎?主廚帥氣回答:「We did it!」並緊緊擁抱他的團隊。晚會之後我來到主廚的另一家餐廳,他多年來的左右手們得知拿下三星後,人人百感交集,激動落淚。
「Ultraviolet」的用餐空間,擁有無窮變化,旨在以科技調動食客的五感體驗。(攝影:Scott Wright、Ultraviolet提供)
米其林開始聆聽消費者的聲音?
剛公布的4家新科一星餐廳中,總算拉進了去年大熱門,卻意外落榜的Jean Georges,這是去年榜單公布後,最多人為之打抱不平的遺珠之憾,今年擠入一星,總算讓人感受到米其林似乎也在聆聽消費者的聲音。
Jean Georges主廚Paul Eschbach(右)拿到一星,總算平了不少人的怨氣。
突破米其林魔咒的泰安門
而去年在米其林頒獎典禮第二天,就因營業執照問題被迫歇業的「泰安門」,被稱為「史上最短命米其林餐廳」。可德國籍餐廳主人兼主廚Stefan Stiller並未就此消沉,反而發揮超人般的意志力與效率,迅速遷至新址,並隨即開始每隔4到6週,便推出一套全新菜單的大膽嘗試。
他以法國料理為基礎,融合東西方廚藝靈感與食材,每套人民幣1,388元(約NT$6,384)、14道菜色的Tasting Menu,灌注了主廚源源不絕的創意與熱情,也讓泰安門在相隔一年後滿血復活、華麗回歸,繼續穩坐米其林一星位置,足以讓許多人跌破眼鏡。Stefan Stiller在晚會上對我說:「這是段非常挑戰的過程,但我們已經克服種種困難,未來我們將專注在烹調更美好的料理,做好我們的本業。」
「泰安門」的德籍主廚Stefan Stiller,靠無比意志力扭轉眾人印象。
米其林指南加持效應繼續發酵
一年過去,米其林星星的光環加持,早已成功為上海獲獎的餐廳帶來人潮與錢潮。號稱全球最便宜米其林二星餐廳「喜粵8號」,由於太過火爆,只好採取不接受預訂、全為現場排隊等位的方式,嚴格控制來客數。
我每次經過喜粵8號,早上10點就看到蜿蜒人龍在等候中午的席位,最近,喜粵8號的姐妹餐廳「月半鴨」已展開試營運,預料又將引起一陣熱潮。而曾經一度需要發行團購來攬客的三星餐廳「唐閣」,據說也在獲米其林肯定後,建立了穩定客源。
「喜粵8號」號稱是全球最便宜的米其林二星餐廳。
國際名廚繼續搶灘上海
上海餐飲市場的強大消費力、對異國料理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如巨磁般持續吸引各國名廚相繼搶灘,新店開張的速度猛烈。法國資深名廚侯布雄在上海成立不到一年便摘星成功的「L’Atelier de Joel Robochon」、香港廚魔Alvin Leung的「Bo Shanghai」,都讓更多世界級名廚對上海市場懷抱信心。
今年夏天全新開幕的建業里嘉佩樂酒店 (Capella),就引進法國教父級名廚的「Le Comptoir de Pierre Gagnaire」。Pierre Gagnaire 的得意門生、也是法國米其林二星廚師Akrame Benallal,也在上海成立「AKME」。西餐這個領域,預料將是2018至2019年,上海競爭最激烈的區塊。
蔬食新主義在上海灘崛起
素食在全球蔚為風潮,繼「福和慧」之後,訴求無國界蔬食料理的「大蔬無界」的入圍,被視為上海蔬食新勢力的崛起。這兩家餐廳,皆訴求在四季不同節氣推出時令套餐。不刻意仿效葷食,也不刻意強調宗教、環保、動保與養生,而是製作用當令食材細膩描繪季節風情與滋味的Fine Dining,果然成功開拓更廣大的非素食消費群。雖然我不是素食主義者,但有了這樣的好料理,葷不葷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由台灣團隊打造的「大蔬無界」,每道料理都令人驚豔。
讓上海看見台灣品牌的努力耕耘
今年米其林名單中,最令人振奮的是,台灣王品集團的「鵝夫人」、自台灣展店至上海的「老乾杯」、「大蔬無界」等品牌,以及由台灣VOL集團打造的「Ultraviolet」、「Bo Shanghai」的成功,在在見證了台灣餐飲界在上海市場多年耕耘的努力。
米其林進入上海,同時也為餐飲市場的全面提升,產生一股蓬勃發展的動能。力圖摘星與保星的業者,正拼命展現接軌國際標準的企圖心,積極創新與精進菜餚、開始講究餐酒搭配、投入廚師與服務人才的養成、打造更舒適的用餐環境,讓上海一步步成為可放眼全球、實力愈加壯大的美食之都。
來自世界各國與中國各地的旅客,將更熟悉上海有本為美食指路的小紅書。而隨著米其林指南手機APP的上架、微信公眾號的成立、趨勢論壇的舉辦,看得出來,米其林意圖緊緊抓住中國讀者的黏度與信任。
米其林指南的手機APP已經上架。
上海這個國際化的都市,擁有來自156個國家與中國各省分的移民,眾口難調,或許上海人對這份榜單還不太滿意,但誠如法國總領事致詞所說,「每一年米其林頒布所引起的爭議爭論,都是展現大眾對美食的熱愛,也讓全球的人更瞭解上海美食。」
那就期待明年,小紅書能在上海與國際化口味當中,取得更好的平衡。而台灣餐飲界在忐忑不安中迎接米其林時,或許也能以上海經驗為借鏡。
本文作者林佩蓁(Peggy)在2018年上海米其林頒獎晚會會場,與Ultraviolet創始人、主廚Paul Pairet合照。

鏡週刊特約作者:美食作家林佩蓁Peggy

  • 7年前移居上海,吃過大部分今年入榜的米其林餐廳。
  • 2016年出版《上海美食80選—貴婦美食達人Peggy上海的華麗探險》
  • 愛飯團上海版主
  • 經營「蓁食堂」臉書粉絲團與微信公眾號

2018 上海米其林指南入榜名單

★★★ 三星(2家)

  • 唐閣
  •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自2星升為3星)

★★ 兩星(6家)

  •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 喬爾·盧布松美食坊 L’Atelier de Joel Robochon
  • 喜粵8號
  • 逸龍閣
  • 御寶軒
  • 雍福會

★ 一星(22家)

  • 艾利爵士Sir Elly’s
  • Bo Shanghai(新上榜)
  • 大董(環貿廣場)
  • 大董海參店(越洋廣場)
  • 大蔬無界(外灘)(新上榜)
  • 鵝夫人(莘莊)
  • 斐霓絲Phénix
  • 福和慧
  • Jean Georges(新上榜)
  • 家全七福(嘉里中心)
  • 金軒
  • 老乾杯
  • 老正興
  • 利苑 (國金中心)
  • 利苑 (環貿廣場)
  • 迷上海
  • 南麓‧浙里 (四川中路)
  • 蘇浙總會
  • 泰安門
  • 新榮記(上海廣場)
  • 甬府(新上榜)
  • 雍頤庭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