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愈來愈多人投資ETF,代表進入ETF的資金,都要同時買進這些指數成分股,會把它們同步推升。若遇到重大事件,投資人因害怕而離開市場,那麼ETF也只好同時賣出這些ETF成分股,會讓這些股票同步下跌。
而這是對ETF的常見誤解,一個重點是ETF的交易大多是投資人間的買賣。例如今天你買進1張台灣50 ETF,是否代表管理這支ETF的資產管理公司,就要買進這50家公司的股票?一般不需要,因為你買進台灣50 ETF,代表有人賣出台灣50 ETF給你。
買賣另創 流動性
美國的ETF也是一樣的道理。譬如美國規模最大的ETF,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DR S&P 500 ETF,平均每天成交量是7,400萬股,以目前一股255美元計算,成交金額約189億美元,但這些大多是投資人間的買賣,不代表ETF在這一天要買進或賣出價值100多億美元的標普500成分股。所以,買賣ETF絕不是ETF的成分股也需要同時被買賣。它其實是另外製造出一層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