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專訪之三】驗出罹癌 她反而很高興能體會病人的感受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趙可式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演講,69歲的她,走路是慢了,但說話的速度和條理,並未因年紀而變緩或混亂。
趙可式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演講,69歲的她,走路是慢了,但說話的速度和條理,並未因年紀而變緩或混亂。
1996年,趙可式被成大醫學院延攬進護理系教書,現於成大安寧病房擔任護理師的梁惠茹還記得當時面試,趙可式問:「做安寧很辛苦,很容易想放棄,妳要怎麼面對?」像在預告這一條路總有「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時候,只有使命感能夠驅動續航。她說趙可式面對愈認真的學生愈嚴格,改報告是逐字挑錯,同時做小結、總結,以及建議。

罹癌化療 把自己活成福音

學生敬她、怕她,同時也愛她。2006年她陪姊姊健檢,意外診斷出罹患乳癌,學生哭成一團,只有她最冷靜。「我早就寫好遺書了,沒什麼好怕的。」甚至歡喜,終於能和病人同感,「我化療時,真的是能有的副作用與後遺症都經歷了。」她說起這話的語氣,如同說起15歲時開刀留下的疤,像拿到戰利品一樣驕傲:「我都很高興有一個刀疤,病人開刀很害怕,我就說不用怕,我也開過刀。」別人罹癌,經常當成是自我生命的轉彎,她卻只慶幸可以把自己活成一則福音,向外傳誦。
1995年,趙可式(右2)因良性腫瘤又開過一次刀,圖為耕莘醫院病房的護理師們為她慶生。(趙可式提供)

提醒學生 照護要有同理心

採訪隔日,靈修書籍《荒漠甘泉》的每日活水出現這麼一段話:「你必須親身嘗過那種使人流淚流血的苦楚,如此,自己的生活才會變成一間病房,讓你在那學習安慰的藝術。」我傳給她看,她回我:「真是人生的真理!」也像在說明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時候,是怎麼撐下去的。
所以面對學生,她最大的提醒也總是「要有同理心」。賴允亮醫師說:「曾經有個病人喊痛,痛得受不了,但醫生總是診斷完就離開,只有趙可式注意到,病人僅有在家人離開時才喊痛。她注意到病人靈性上的挫折和空虛。」
趙可式(右)和照顧的病人合照。為了推動安寧療護,她常需說服病患和家屬接受相片和影像紀錄,去影響更多的人。(趙可式提供)
她的學生遍及各地,居家護理師邱智玲說:「以前接觸末期病人,就是不斷更換三管(尿管、鼻胃管、氣切管),但趙可式帶進安寧療護後,是連家屬的心情也要照顧到。」

專業嚴厲 演講氣氛如課堂

力量愈大責任愈大,生病期間,趙可式沒有讓自己閒著,寫了二本書去推廣安寧療護理念。書裡那麼多的案例,是照顧上千名病人的累積,演講時,也不吝分享相關影片,其中包括向一名4歲小男孩告知爸爸將不久於人世的片段,只見她主持病人家屬會議時,小男孩天真地問:「爸爸何時會出院?」她直言不諱但溫柔地說:「爸爸不會出院了。爸爸病得很重,快要死掉了。但你要記得,爸爸永遠愛你。」
這麼直接、不緩衝,對孩子真的好嗎?她的態度仍然堅定:「我的經驗是3歲就可以講了。他們會懂的。小朋友知道蟑螂死了,螞蟻死了,就是不存在了。他們知道什麼是死。」

趙可式小檔案

  • 1948年出生於上海
  • 1972年台灣大學護理系學士
  • 1989年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腫瘤護理碩士
  • 1993年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臨終照顧與安寧療護博士
  • 2004年獲第14屆醫療奉獻獎之特殊貢獻獎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