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演講時,她請攝影記者去拍台下400多名醫師和護理師,要看哪些學生上課睡覺或不認真。同場的台大醫院蔡兆勳醫師看見學生滑手機,能夠富技巧地轉個彎說:「要滑手機可以加我臉書,上面也有我想說的話。」逗樂全場,讓學生清醒。但對趙可式來說,關乎病人生死大事的課程,學生根本就不該分心。
【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專訪之四】台灣數百家安寧機構 在她眼中及格的不到十家

採訪時,她待我們極其真誠溫暖,但話題光譜愈往死亡一端靠近,她的氣場就愈不假辭色,如同判官。我問:「台灣目前的安寧病房可有達到妳在英國時看到的標準?」她說:「差太多了。台灣現在有66家安寧病房,一百多家居家照顧機構,一百多家共同照護機構,以我的標準來說,及格的不到十家。」
生活簡單 學習放鬆好好活
她不看電影,不購物,二個姊姊遠嫁國外後,儼然變成獨居老人,台北住姊姊家,台南住自購的小套房。會寂寞嗎?她說自己有很多朋友,而且喜歡安靜,一個人在家禱告,把自己日子過得像天天簡單生活節,但為了讓病人好死,她不斷奔波,進修、教書、推動立法、接受採訪。

反省自己罹癌的原因,她說無非壓力和外食,「本來就有三高,癌症做過化療以後體質更不好。」現在的她,努力學習放鬆,好好吃飯,工作上的接班人也找好了。

那還會定期做健康檢查嗎?她難得略顯激動地說:「我不做!」不做的理由是每次開刀都有十年、二十年後遺症,傷口經常蜂窩性組織炎。「化療我也不做了,我現在的狀況再做下去,人也廢了。我有虔誠的宗教信仰,我覺得如果時間到了,上帝叫我回去,我會很高興的。可是如果活著一天,我就要好好的活。」
好好的活,為了能好好的死。如果有一天,自己也需要安寧照護了,有想過要去哪裡嗎?她說,這是一個好問題,好像獲得了機會表達自己的監督無所不在,「我現在就在觀察。每到一個地方,我就跟他們說,可能十年後,也可能幾個月後,我就要去住你們的病房。結果大家都很緊張跟我說:『妳不要來我們這。』」說著,自己都笑了。
趙可式小檔案
- 1948年出生於上海
- 1972年台灣大學護理系學士
- 1989年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腫瘤護理碩士
- 1993年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臨終照顧與安寧療護博士
- 2004年獲第14屆醫療奉獻獎之特殊貢獻獎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