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母親的智慧派上用場,劉秀霞建議,反正農村缺工問題向來嚴重,不如不要趕了,「你進來就算是幫我工作,撿了多少一半給我,一舉兩得。我媽很樂觀、包容性很大,我回來後遇到低潮,都靠家人間互相勉勵。」
【藝術家賣花生五】開實體店負債千萬 太太剛剖腹完就起身替他簽貸款

從後現代藝術走進接地氣的農村,鍾順龍還得面對農村許多不成文的默契,比如每家花生田採收時,機器沒收到的花生都要開放鄉民免費撿。鍾順龍無奈地說:「免費的大家都會搶,像百貨公司週年慶,有些人年長、重聽或速度比較慢,跟在機器後面其實很危險,我去趕,大家就說你吝嗇。」

而過去在媒體工作的經驗也幫了不少忙,「以前我做藝術,你講的東西人家都聽不懂。去了媒體,溝通、做事比較大眾化,不會那麼絕對,認為『恁爸就是要這樣做,看不懂是你家的事!』」
不過,鍾順龍與梁郁倫的個性不重視錢,開店做生意,投資機器設備,加上2年前為了讓客人能有坐下來喝花生湯的地方,他們蓋房子、開實體店面,至今負債2千多萬元,錢成了最沉重的壓力。

「我太太生第一胎的時候,貸款過不了,說要換她的名字,那時她剛剖腹都還爬不起來,只能硬把她挖起來簽名,要趕快借錢。」說起太太,鍾順龍有些不捨。
沒有人力和金錢的壓力不小,未來看似困難重重,鍾順龍倒是樂觀看待。「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沒得選。當初念書,我沒得選,可我後來選了攝影,滿投入的,沒有懷疑,也一直都很喜歡。」
「我36歲回來,爸媽還有體力,可以教我一些東西,這幾年我沒有後悔。」鍾順龍比喻:「就跟玩大富翁一樣,機會來的時候要把握,當機會被其他人拿完,你錯過了,就只剩下命運。如果做什麼事情都很簡單,那你的替代性一定很高。」

問他接下來還想開發什麼新產品?鍾順龍聳聳肩,龜毛個性犯了,「如果有一天我要做花生糖,可能就是我要自己種麥芽的時候。」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