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難違四】他宣傳剪黏被轟自顧出名 父子關係差點決裂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首創全立體作品,葉明吉將剪黏轉型,脫離廟宇,但最愛的仍是他手上被香火燻黑的阿公作品,極有紀念意義。
首創全立體作品,葉明吉將剪黏轉型,脫離廟宇,但最愛的仍是他手上被香火燻黑的阿公作品,極有紀念意義。
父親為剪黏奉獻青春與健康,卻只聞名於寺廟界。20多年前,大眾根本不識剪黏,葉明吉分析原因:「老師傅不懂介紹,加上作品都在廟裡,屬於神明擁有,無法展覽。但藝術品能被收藏,才有價值,喜歡卻留不住,它只是古蹟。」於是他開始收藏自家作品並創作販售,辦巡迴展覽,到學校教學,目前工作室內擺放70多件剪黏作品。
有些廟宇不識剪黏價值,甚至想丟棄,葉明吉曾高價買回爺爺作品。
記憶最深刻的一次,他和父親到台南建安宮參觀父親作品,壁堵上剪黏因外罩玻璃年久潮溼起霧,本想免費幫忙修復的他們卻被廟方告知:「這些舊了,不要了。」葉明吉心想這是收藏的好機會,便提領50萬元現金買下並簽切結書,寫明對方若反悔需以100萬元買回,「結果拆走後,主委被地方耆老罵到臭頭,果然反悔,代表很多寺廟管理人員,根本不瞭解它的歷史和價值。」
2000年葉明吉首創全立體作品「朝天龍」,當時台南市長許添財還親自點睛。(葉明吉提供)
只是收藏數量仍有限,早期剪黏需附著於牆上,皆為半立體,1999年葉明吉嘗試創作全立體作品,還瞞著父親。「他一直澆冷水,說別傻了,那很難。」利用收工時間,他花了半年偷偷創作《朝天龍》,2000年參加藝術家協會聯展,由當時市長許添財點睛,父親才發現。「其實他覺得做得不錯,但罵我『黑白做,沒嘎恁北尊重』,這種用詞,我知道他是稱讚。」
葉明吉後期幾乎創作全立體作品,主題不再侷限於龍、鳳、福祿壽,開始呈現民間小人物,售價20萬元起。
首創立體作品,葉明吉在業界很快竄出名氣,沒想到流言四起,「有心人攻擊我沒倫理,都自己出名,把我爸晾在一邊,他聽久了也會生氣。」為挽救差點決裂的父子情,他幫父親申請獎項,上網寫文章介紹父親作品,也鼓勵他多在媒體前曝光,當時市長賴清德曾親頒給他「卓越市民」獎,為他切蛋糕慶生,心結才漸漸解開。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