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了,顏振發上個月終於第一次出國,他受邀至香港替《霸王別姬》畫電影看板,他難得興奮地哇啦啦多說了幾句:「我2天就畫完,後來有去海洋公園玩,還有維多利亞港,又搭纜車、坐雙層巴士…」他平時話極少,通常1、2句,最多4、5句一定句點,除非旁人再次發問。
【一鏡到底】魯蛇的燦爛晚霞 顏振發

沒人知道時代會將人們捲向何方。顏振發當年拜師習藝時,電影產業最是輝煌,戲院場場客滿;數十年後這一行步入黃昏,連手繪的電影看板都被電腦取代,畫師們一個個黯然轉行甚至失業。
直到幾乎沒人手繪電影看版,僅存的畫師顏振發卻又瞬間成「國寶」,媒體爭相報導,甚至紅到國外。
顏振發小檔案
- 1953年5月1日生於台南下營
- 18歲拜師陳峰永,學畫電影看板
- 曾任職台南統一戲院、皇后戲院、屏東潮州新生戲院等
- 現為台南全美戲院畫師
- 2018年獲選台南榮譽市民
繪古馳藝術牆 揚名海外
顏振發這幾個月忙得不得了,幾個月前,知名品牌Gucci還邀他赴台北,在永康街彩繪一整面公寓外牆,這是該品牌在全球的第6座藝術牆。人生行走至此,何只倒吃甘蔗,簡直奇遇記。
連他在台南畫看板的騎樓、甚至對面的「全美戲院」,都成觀光景點。週末的台南,觀光客川流不息,而今人們行經這處騎樓,十之七八停下腳步觀看,只見顏振發坐在小板凳上,以畫筆蘸油漆塗料將底稿一一上色。偶有路人開口:「你看對面那些看板!」騎樓對面正是全美戲院,外牆好幾幅正上映的二輪電影看板,細看全是人工手繪,正是顏振發的作品。

他在這處騎樓畫16、7年了,從前,假日同樣路人川流不息,人們卻頂多好奇看二眼便繼續行走。
當年,顏振發拜師學畫電影看板時,電影業正輝煌,「電影院常客滿,每一部片都連續客滿一個月。」傳說中連走道階梯都坐滿觀眾的年代。他自小愛看戲,那時電視機還罕見,村裡僅一戶人家有,「黑白電視,我們都會跑去他家看連續劇。」他聽說城裡的人們愛看電影,但他從沒機會上電影院,僅有的幾次觀影經驗,是在村子一處草地上觀看露天電影,「糊糊的,還會斷片,可是還是看得很高興。」直到長大終於有機會進城看電影,「恍然大悟,原來這麼清楚。」
他出生台南下營,小學畢業後國中只讀一年,便因生病休學,他說對讀書沒興趣。父親要他學裁縫,「去台北,師傅只給我吃飯,沒有零用錢。」他直說,沒錢買水果,「一個月我就凍未條,每天都便祕。」還有一次去高雄學車床,沒多久他的手就被捲進機器,驚險萬分,幸虧最後手沒受傷,他又返家。
說穿了,就是都沒興趣。閒在家窮極無聊,「家裡有訂報紙,有電影版,我就拿筆,照著廣告海報畫,畫得很像耶。」他小學三年級時畫畫比賽得過全校第三名,但當時哪知這便叫「天分」。他問鄰居,台南是否有地方可學畫電影看板,鄰居說有。總算找到有興趣的事。
父親卻怒極,「我爸說學那個不能賺錢,拿扁擔追著我一直打,我老爸很殘忍捏,如果現在就叫做暴力(家暴),好像虐待,但私事我不要講。」他只說,父親殺雞、賣魚維生,他有二個弟弟、二個妹妹,身為長子,他總覺得父親老針對他出氣。

但不管父親怎麼打,他就是堅持要學畫看板。與其說他愛畫畫,不如說他著迷電影,那年代,電影院不只是看電影,更象徵閃亮亮的繁華世界。他難得露出輕鬆笑容說道,剛當學徒還不會畫,師父也不太教,得自己找機會偷學技巧,大多時間閒閒沒事,「我就天天看電影,一天最多看7部。」他最愛姜大衛、狄龍演的武俠片,也看《法櫃奇兵》《十誡》等洋片。
那年紀應是情竇初開,有跟女孩子看電影嗎?他答:「我學畫畫很堅持,一定要學成,永不放棄。可是趴小姐我就…」趴小姐怎麼就不堅持下去?「有2、3個女孩子對我很好,可是我不會趴,沒有去追,看到女生會歹勢,而且沒有錢怎麼養人家。」他始終沒提起勇氣,只把心思用在習藝,就這樣一路蹉跎至今。他說,總覺得女生會看不起他沒錢。
習成後他跟著師父畫了15年,工資不高,一個月最多2萬多元。後來自己到其他戲院,收入才好些,最好時月入4、5萬元。
戲院老闆支持 勉強維生
他鮮少嗜好,只一度愛上養鴿、賽鴿,那是約莫3、40歲時,最多養到20幾隻鴿子,最佳紀錄是飛到全台南縣單關第一名。贏很多錢吧?他搖頭道,獎品僅一枚金戒指。
30年前養鴿認識至今的好友陳家展說,顏振發個性直接,「他不會難相處,是比較難融入團體,像我們賽鴿有各種團體,有些人講話他聽了覺得不合,他也不跟人吵,就當場默默走掉。」陳家展說,自己大概是顏振發唯一好友吧,「我們生氣時會罵來罵去,可是過幾天就好了。他其實很有愛心,看新聞看到可憐的、被家暴的,他會很難過。」
畫畫是專注而孤獨的,顏振發不只沒趴到小姐,也始終不諳人際,他只是依舊每天一個人畫呀畫著。入行越久,職業特性烙得更深。
時代飛轉,捲起一些新行業,也碾過無數舊產業。慢慢地大家不上電影院了,慢慢地電腦輸出取代手繪看板,戲院一家家收攤,看板畫師一個個轉行,或失業,甚至有人成了街友。顏振發的收入也越來越少。
但如同習藝時那般固執,他也固執地從沒想過轉行:「我從來沒想過要放棄!」最糟時,他連房租都付不出。直到16、7年前,全美戲院找他畫看板,「剛開始還先跟戲院借錢,那時生活真的不好過。那個老闆人很好,完全沒有老闆架子。」

他遇上的,是與他同樣固執的全美戲院經理吳俊誠。戲院是日治時代老建築,戰後1950年「第一全成戲院」風光開幕,出生台南的名導李安,讀高中時就常至此看電影。後來吳俊誠的父親接手,改名全美戲院,但隨著電影業沒落,這些年戲院苦撐。此地屬精華地段又近十字路口,大可挪作他用,但吳家親戚說,吳俊誠就是堅持開戲院。對面的二層樓鐵皮屋也是吳家土地,吳俊誠全部提供顏振發畫畫、堆放上百幅看板,以經濟效益來看,實在不合成本。
一人堅持開戲院,一人堅持畫看板,二人一拍即合,這些年,全美戲院外牆始終掛著顏振發所繪的一幅幅看板。顏振發繼續默默地畫,身旁車水馬龍,路人經過卻頂多看上幾眼,他曾嘆,畫過的看板多到數不清,看板上有片名、導演、演員…他卻從未能在任何一幅看板寫下自己的名字。宛如隱形人般,他繼續埋頭畫呀畫,又過幾年,手繪電影看板在台灣幾乎消失。
旅遊節目加持 扭轉人生
卻又怎能料到,全美戲院的「復古風」反倒因此成了亮點。那是他人生的大轉彎,雖然扭轉他命運之人,他實在記不住那英文名字:「好幾年前,旅遊節目《瘋台灣》那個女孩子,英語很好,高高的,來訪問我,後來大愛台、民視《異言堂》也來。」女孩叫Janet嗎?他說真的想不起來。
名聲傳開了,近年,竟連美國《聯合通訊社》《紐約郵報》、英國《BBC》都特地報導顏振發。而今吳俊誠宛如他的經紀人,幫他接洽各種訪問、邀約,還幫他招生開班授課,教手繪看板。
顏振發也不只畫電影看板了,彩繪麵包車、候選人競選看板、古早味零食圖案…人紅了什麼邀約都有,甚至有大企業找他去棒球比賽開球。

但即使暴紅,他似乎始終不善人際,也不熟悉社會運作。例如這天上午,他苦惱對我們透露,某企業一個月前邀他手繪,至今沒收到數萬元工資。你沒簽約、沒收訂金?他搖頭,又嘆,曾應客人之託畫一幅李小龍看板,說好12000元,畫好了客人卻沒來拿。戲院經理吳俊誠看在眼裡,說,顏振發長年專注畫看板,心思其實一直很單純。
下午,一對夫妻前來,託顏振發手繪神桌圖案,談定交件日期。我們上午才提醒他要收訂金,他卻沒放心上,此時我們再次提醒,他卻搖頭說不用,也不知是太信任人或臉皮薄。
獲選榮譽市民 光榮時刻
固執讓他吃過不知多少虧,卻也是固執,讓他成了台灣僅存的看板畫師。從前他甚少離開台南,這2年卻多次應邀至台北,「像畫《羅根》那個老灰仔,光頭的,我早上8點趕到下午5點趕完,送給那個老灰仔。」老灰仔、老灰仔的,原來他說的是飾演「X教授」的美國影星派崔克史都華。

問他,人生最光榮時刻是什麼?他想了想,答案出爐,不是《羅根》邀請他替「老灰仔」畫看板,也不是上《BBC》或美聯社,是幾個月前,他獲選台南市榮譽市民。「那個要市議會一致通過,不是亂頒的捏,一世人這樣有價值了!」
父母後來知道你的成就,很光榮吧?他說,父母都是草地人,哪懂這些,「不過他們應該心裡有感覺,我父親去年年初走了,他看我有成就,就走了。」怨懟淡去,極寡言的他忽然說道,弟弟替父親選靈骨塔,「地方很漂亮。」
獨居鄉下老家的母親,身體也差,「剛出院,我最近回去看她2次,不太樂觀。不知道什麼病,我叫她不要跟我講,我會怕,乾脆不要聽。她有叫我卡小心、卡保重。」他說,母親不識字,但應該知道他現在過得較好了。
四月他還要去香港開畫展,他繼續在騎樓畫呀畫,一組旅行團經過,觀光客有亞洲人有金髮西方人,導遊以英語介紹,還以Master(大師)形容顏振發,觀光客們眼睛一亮。顏振發宛如明星般,眾人圍繞、拍照。

騎樓一角是一幅人像畫,那是顏振發的畫像:濃眉、微低的頭、略為下垂的單眼皮、專注時頗為銳利的眼神…數十年戶外畫畫極傷眼睛,其實他的右眼已看不到了,視網膜破裂失明,這幾年都靠左眼畫畫。他說,仍會畫到不能再畫為止。畫像右下角寫著三個字:「顏振發」,這是他的自畫像,這一生終於能在自己作品上簽名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