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囝邱木城是長子,父親長年離家做甘蔗買賣生意,他不僅要幫爺爺奶奶顧雜貨店,還會幫忙母親照顧年幼弟妹,手足從小就以他馬首是瞻,展露「桶箍」特質。念西螺高工電子科結交一票死黨,畢業後儘管大夥各奔前程,但當邱木城創業需要援助時,昔日同窗紛紛伸出援手,每每提及此,他總是半開玩笑地說:「我就是有桶箍魅力,不臭屁一下不行!」
【6億地瓜王番外篇】桶箍董仔魅力大 揪同學合夥30年不分家

熱情好客、樂於分享是瓜瓜園董事長邱木城給人的第一印象,親友和股東暱稱他為「桶箍」,如同將木桶木片緊緊箍住的鐵線圈或竹篾環,在人群團體中,邱木城的領導特質,讓他很容易成為中心軸,把眾人凝聚在一塊。當年為擴張規模,他說服高中死黨入股集資買貨,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轉眼合夥生意邁向第30個年頭,股東間各司其職不分家,革命情感彌足珍貴。

1983年,他在基隆路二段開設弈泰農產行銷售生地瓜,「店面離市場遠,得費力招攬客人,但多數時候門可羅雀」苦撐2個月週轉金幾乎快燒光,昔日高中同學在萬華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旁當二房東,大方分租金店面,讓邱木城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在市場站穩腳步,進而有機會切入頂呱呱、香雞城等地瓜薯條代工。
「我們這個行業只要你有市場、有貨源就有機會,但戲棚下站久了,就會有人來拚場,很快就在隔壁開一間跟你拚,這時就比誰的資金、規模做得比較大。」邱木城記憶猶新,1987年自己已成功打入頂呱呱供應鏈,為了趁勝追擊,缺錢也缺人的他找來昔日4位高中死黨,開誠布公分享商機。

「我就是攤開給大家看,我是有賺錢的,我認為市場還有很大成長空間,你們要不要進來?要進來我是開放的、大家一起持股,集合眾人之力才能做大事。」5人陸續集資湊了150萬元買貨,假日地瓜薯條需求量大,股東還動員妻小加入手削、切塊等家庭代工行列,校長兼撞鐘克難起家。
與邱木城肩作戰超過30年的副董事長陳金柱說:「他很坦誠,一般人做生意自己惦惦賺,幹嘛跟別人分享Know-How,我原本只是上班族,不是做生意的料,純粹是他的態度很打動我們,大夥願意一起努力,當成自己的事業來拚拚看。」至於之所以能合夥這麼長一段時間,陳金柱直言關鍵就在邱木城總是把功勞歸給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一路走來,邱木城面臨多次資金吃緊危機,他坦言:「明明這筆生意就值得做,但卡在資金設備不足,當然會覺得很可惜、很無奈,但退一步想,也許是還沒準備好,準備好還是有機會。」農業是看天吃飯,三不五時會面臨災損,「眼看可以大豐收,忽然一個颱風來全部地瓜被泡爛,農民一年辛勞化為烏有,我們本來看到要賺錢,最後不但沒賺還虧錢,遇到這種事當然會很鬱卒。」
翻著農民曆筆記本,上頭紀錄從業36年來每年地瓜收成狀況,是邱木城的葵花寶典兼大數據分析,他樂天知命地說:「遇到這種事,我都會轉念是老天爺先借比較晚還,順天啦!」天公疼憨人,邱木城始終相信,只要努力耕耘,老天爺是不會虧待人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