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牧志市場,都是沖繩當地人來採買海鮮,再帶回家料理,我做加工料理被本地人罵死了,因為現在沖繩人去買魚,有些攤販會拒賣,寧可賣給觀光客,價格可以賣得更高。」明明是本地人為難本地人,無辜遭受波及的張陳雪貞百般無奈,但更讓她介意的是,脣齒相依的一樓魚鋪,有時還會從中做梗。
【台媳炒熱沖繩番外篇】她被寫入沖繩歷史卻遭討厭 婆媳槍口對外轉窘境

台灣媳婦張陳雪貞將台灣海港常見的代客料理引進沖繩,使第一牧志公設市場成為國際觀光客大啖海鮮的必遊之地。沖繩國際大學教授在撰寫沖繩文獻時,特別將她的海鮮代客料理寫入市場發展歷史文獻中;然而受盛名之累,張陳雪貞與婆婆二人一度成為市場罪人,遭受不少冷言排擠。
張陳雪貞坦言:「有些魚店很排斥我,認為我錢賺夠了,不是亂帶客人,就是我很忙時應要塞客人給我,我有空位時卻不幫我帶客人,那我幹嘛這麼辛苦幫忙你接待客人?」一度市場二樓的餐廳價格混亂,以道地沖繩料理炒苦瓜雞蛋為例,燕食堂一份賣650元日幣,有些店家賣890元,甚至價格根本不透明,有敲觀光客竹槓嫌疑,最終還得由市場自治會主委出面協調,要求各店家價格必須透明化。
嚴格來說,「燕食堂」除了做海鮮代客料理,整體餐食其實是台日混合,早期張陳雪貞會賣炒米粉,剛開始米粉原料還要向往返台日二地的跑單幫購買,婆婆還自己磨米做蘿蔔糕、粽子,不少華僑想家時都會來吃頓中華料理解鄉愁,「以前東南植物樂園的老闆娘是台灣人,一定要吃我們家炒的雞酒。」
日本人本來就不容易接受外來者,加上做生意難免有搶客人、競爭關係,市場同業都很排斥婆媳倆,張陳雪貞坦言:「表面上不會對我們怎麼樣,但開會時就會指著我罵,有些店家不屑做代客料理,認為自己店內的餐點選擇已經夠多,但後來還不是紛紛加入?」儘管心裡難受,但人在屋簷不得不低頭,張陳雪貞認為牧志市場若要靠代客料理闖出名號,靠一己之力影響有限,不如大夥一起做大可能性。
另一半張健全透露,餐館全盛時期,妻子從早到晚經營長達16小時,「客人沒吃到都不肯走,有些店家比較早打烊,老一輩的人還願意借我們座位,常常市場鐵門都拉下來了,我們的客人吃完得從後門離開。」當時市場尚無營業時間限制,但每次開管委會時張家人都會被威脅「若市場掉東西,你們要負最大責任」,為此管委會特別列了「燕食堂條款」。

「牧志市場是屬於那霸市政府所有,後來公所就有人來講話施壓,說我們這樣會使用到公電費、水費,對其它早打烊的攤商來說並不公平。」張健全表示願意支付多餘電費水費開銷,但管委會並不同意特例,最終由所有攤商共同表決,一律在晚上10點準時打烊。
張健全感慨萬千地說:「說實話,我們認真經營繳這麼多稅給沖繩政府,也沒有人會感謝我們。」他常反過頭來勸太太不要做太累,「跟大家一樣就好,也不要請那麼多員工,免得被眼紅嫉妒,吃力不討好,多沒意思!」

然而面對當地人的不諒解,婆媳倆也不是軟柿子,張陳雪張表示:「每次被排斥婆婆都會很生氣,有時會破口罵人,她的個性是她認為她沒錯,她會捍衛保護自己的店,其實我的想法也跟婆婆一樣。」當遭遇挑戰時,婆媳倆總是槍口一致對外。
但女人的身段終究比較軟,為了化解對立,張陳雪張沒參加華僑為主的台灣婦女會等社團,反而把時間拿來當市場食品衛生教育義工,她直言:「台灣人要打進這個圈子很難,當時婆婆很鼓勵我去參加,她認為參加婦女會,多數時候七嘴八舌嚼人舌根,參加日本人的社團對我們的工作也有幫助,這一點她就很支持。」或許時間會證明一切,歷經三十餘年的努力,如今張家也在日本取得一席立足之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