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家鄉味1】50年不變 每日手工現做米干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謝民嬌是緬甸華僑,娘家經營粑粑絲工廠,嫁來台灣後學習製作米干,接手已經有五十年歷史的老店。
謝民嬌是緬甸華僑,娘家經營粑粑絲工廠,嫁來台灣後學習製作米干,接手已經有五十年歷史的老店。
謝民嬌是緬甸華僑,二十多年前遠嫁台灣,初時被眷村的窮苦與二地文化差異嚇到,一度想離婚逃回家。十多年前在婆婆牽線下,進入老店「周家雲南米干」成為接班人,從零開始學起,留住傳承50年的味道,也加碼緬甸菜色,要讓更多跟她一樣想家的人,可以在異地嘗到正統家鄉味。2012年店名改為「阿嬌米干」,這家店不只滿足客人的味蕾,也讓她找到安身立命的理由與力量。
暖暖冬陽驅走清早的寒意,幾名穿著薄背心的老人家緩步走在巷弄間,用著在台灣甚少聽到的語言與腔調歡快交談。二側矮平房樸實無華而老舊,最顯眼的裝飾品是或掛或插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這裡是桃園平鎮的忠貞新村,50年代從滇緬撤退的異域孤軍逃離亂世後,最終的落腳處之一。
肉蛋米干以大骨高湯為底,搭配獨家肉燥調味,風味濃郁卻不膩,加入軟嫩肉絲與蛋包,相當有飽足感。(70元/碗)
相較於街上的和平悠閒,阿嬌米干的廚房倒有些像戰場。背景音是大鍋裡咕嚕咕嚕的沸騰水聲,穿著寶藍色傳統緬服的謝民嬌,手腳俐落地在直徑約一公尺的大圓盤裡刷上一層薄油,舀入剛磨好的米漿細細搖勻,轉身、掀鍋蓋、拉出蒸熟米干、將另一個大圓盤放入鍋,所有動作一氣呵成。
「這個要隔水蒸2分鐘。」等待的時間也沒能閒著,把略略降溫的米干輕輕剝下,晾在竹竿上放涼,下架後折疊堆放。反覆重播所有動作,「我們是純手工,全部弄完要2個多小時。」勞動加上高溫,鼻頭、額頭沁出一層汗珠。蒸完收工,把幾十斤米干端往前場,年近80歲的婆婆張玲慧拿起菜刀備戰,等著要把片切成條。
阿嬌米干的辣椒也是店內五十年來重要配角,辣椒油放進湯米干可提香,醃製二週以上的酸辣椒搭配滷味食用,辣度相當過癮。(辣椒油100元/罐,酸辣椒/ 120元)
謝民嬌彷若有瞬間移動的特異功能,稍一閃神就不見人,幸好店裡空間不大,掃視一周發現她又跑到瓦斯爐旁熬起大骨湯與加熱肉燥。開火沒多久,一股像是中藥摻雜辛香料的氣味漫開,誘引早起的客人上門覓食。
端上桌,浸在濃郁湯頭裡的米干綿密而Q彈,上方鋪排著肉絲、蛋包與肉燥,劃開沒熟的蛋黃,接著拌入肉燥,淋上些許特製辣椒油,香氣瞬間引爆食欲。「米干、肉燥、辣椒油,這是奶奶當年教給我的,從1969年到現在口味都沒變過,我們老客人很多,有的是從小吃到大、吃到老。」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