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深度旅遊!他帶遊客走進「彰化人」的生活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邱明憲認為真正的旅遊,必須讓遊客感受在地人的生活。
邱明憲認為真正的旅遊,必須讓遊客感受在地人的生活。
身為一位旅遊記者,在進行每一個旅遊主題的前置作業時,除了需要具備對新資訊的敏銳度、了解預計採訪的內容、設想該主題串遊的可能性之外,受訪者的安排,是我認為整個專題報導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該篇報導的靈魂。受訪者不僅能述說故事,能傳達一家店或一個活動的宗旨,也能融合真正的在地觀點。身為一位記者,我只不過是「把故事寫出來的人」。
在彰化市,有一位在「返鄉青年圈」相當有名的人,他叫邱明憲。我與邱明憲認識得很早,當時我還是最菜的菜鳥記者,一開始看他抓著相機無時無刻都在認真記錄,以為他是專寫旅遊的部落客,深聊之後才發現,他做的不是遊記,是「在地紀實」。
一般人對返鄉的印象,也許是返家接家業,或是在家鄉開一家自己夢想中的店。但邱明憲不是,他沒有要接手父親的中藥行,雖然開了一家咖啡店,但志不在賣咖啡。他的咖啡店只是他在家鄉深耕的據點,和在地、對遊客串連的平台。如果你是一位很懂得享受咖啡的人,邱明憲還會推薦你可以去哪裡、哪裡喝,開咖啡店從來都不是為了賺錢。
邱明憲的咖啡店「旅。咖啡」是旅遊借問站,在這裡也時常有講座、分享會。
第226期鏡週刊B本內的旅遊專題,是我在本週刊的第一篇報導。在企劃題目的當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彰化。除了先前數次前往採訪,留下深刻且美好的印象外,當然就是因為邱明憲,我希望邱明憲能在我的第一篇報導中為我們的讀者說故事。
「如果我能為家鄉做一件事、長遠的事,那會是什麼?」42歲的邱明憲曾經擔任導遊工作,帶著客人遊山玩水之餘,總是在腦海中不斷思考著自己和家鄉的未來,有沒有更多可能?
邱明憲說,對他來說,返鄉從來都不是一件很潮的事情。彰化是他生長的地方,2011年決定返鄉時,甚至還沒決定做什麼,並不是一般認為的懷抱著滿腔抱負返鄉,但「想為家鄉做點什麼」卻是清晰明確。於是他選擇在自家老宅一樓開了一間咖啡店,他說:「至少我有一間咖啡店,可以告訴當地人我在彰化是開咖啡店的。」
邱明憲在當地展開田野式的調查,希望自己能夠真正的了解家鄉。
一邊經營咖啡店,邱明憲記錄著他看見的彰化點滴,過去走遍世界各地的他,開始對家鄉的觀光旅遊有了無限想像。他想將真正的彰化之美呈現給遊客,但同時得保有在地本質,他認為這才是能夠長遠的旅遊型態。
有了明確的方向,邱明憲開始大量閱讀書籍,並展開地毯式的田野調查,訪問地方人士、老人家,在這些故事中他反覆驗證,不光是廟宇建築或文化歷史,地方信仰、飲食生活,乃至現在彰化現況,都是他研究的範圍。他始終相信唯有成為一個深入了解當地的人,在為地方做任何事的時候才具有說服力。
當越了解彰化,思考的不再是怎麼樣吸引遊客來玩,而是奮力將寶貴的地方知識和特色留下來,自然而然能吸引外地人,同時傳承給下一代。若你有機會去參加邱明憲設計的遊程,就會發現十分不同,比如說「市場裡的味覺探索課」會帶你深入市場裡品嘗彰化傳統美食,也介紹小吃與當地信仰、生活的關聯;「彰化廟宇信仰故事課」則是實地走訪有名的、香客少的大小廟宇,細數移民信仰如何影響彰化人;「民權路上的手作課、美術課」則前往傳統手製燈籠的春秋美術社,由老師傅唐秋水先生親自介紹手工彩繪燈籠。
邱明憲設計的遊程以主題式的安排,讓遊客了解彰化。
邱明憲也帶遊客前往自家中藥行,由邱爸爸介紹認識中藥。
透過不同的主題,邱明憲帶遊客進入「真正的彰化生活樣貌」。他說:「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服務外地人,而是讓外地人來參與當地人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讓在地老人家樂於分享自己的手工藝與故事,當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地方產業才能被看見,也才有機會傳承給下一代。
採訪當日在廟門悠哉下棋的老人,就是是彰化人日常風景之一。
邱明憲帶領遊客認識真正的彰化生活樣貌。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