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老兵70元創業因揍地痞爆紅 交棒2子卻爐同陌路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汕頭牛肉劉沙茶爐是台中首家沙茶爐火鍋,飄香64年,第二代老闆劉冠梓(左)在手足中排行老么,負責管理老店。劉冠楠(右)是汕頭牛肉劉沙茶爐的第二代長子,19年前另起爐灶,在西屯區開分店。
汕頭牛肉劉沙茶爐是台中首家沙茶爐火鍋,飄香64年,第二代老闆劉冠梓(左)在手足中排行老么,負責管理老店。劉冠楠(右)是汕頭牛肉劉沙茶爐的第二代長子,19年前另起爐灶,在西屯區開分店。
64年前,老兵劉業波用70元退伍金,賣起家鄉味汕頭沙茶爐,40種辛香料炒成沙茶蘸醬與湯底,搭配本地溫體牛、手工炸豆皮,全盛時30張桌1晚可翻5輪。家業傳子不傳女,第二代因分工嫌隙加上妯娌不合,2002年長子劉冠楠另起爐灶,老店由么子劉冠梓接手。
劉冠梓遵循父親作法,維持老滋味,妻子娘家姊妹皆來幫忙。15年前,大姊癌逝,父親受不了打擊同年驟逝;擔心父親的心血流入外戚家,劉冠楠今年4月私自註冊商標,恐讓冰凍的手足情雪上加霜。
華燈初上,梳著老派油頭的汕頭牛肉劉沙茶爐第二代老闆劉冠梓,從點亮招牌燈箱起,忙碌身影未曾稍歇半刻。燒得發紅的炭盆依序端上桌,貌似「發爐」的囂張火舌拚命竄出盆外,食客們陣陣驚呼,反倒是他一臉淡定地說:「進廚房就不要怕燙,習慣了就好。」

傳香父手藝 傳香父手藝

炭盆一就位,老闆娘卓秋利抓起一大把白菜、幾片酥炸扁魚、二匙自製沙茶與少許鹽巴,再舀一大杓滾水加入鍋裡,湯底上桌時不忘叮嚀:「我們的湯頭越熬會越香,沙茶是用40多種辛香料調配現炒,只要不浪費,儘管吃。」醬料台上一大盆沙茶醬不怕客人舀,餘光瞄到只剩半盆,她一溜煙鑽進密室秤料,為講究新鮮,用多少炒多少。
汕頭牛肉劉沙茶爐堅持使用木炭爐,文火慢熬帶出湯頭清香。
放眼望去,牛肉與炸豆皮幾乎成了每桌必點標配。劉冠梓長年處理食材,52歲背已微駝;他選用本地溫體牛大腿內側部位,俗稱「獅頭肉」,「這部位運動量大,油花少,甜度高有嚼勁。」切到薄可透光的牛肉片,鋪盤再擺上豆腐、番茄、蔥段,豆皮則是手工現炸,吸飽湯汁照樣吃得出濃郁豆香。
飄香64載的汕頭牛肉劉沙茶爐,是台中市第一家沙茶爐火鍋,由外省老兵劉業波所創。從料理到用餐環境有著濃濃懷舊風,有老客人攜家帶眷吃了3代人,食物一入口忍不住直誇:「味道一點都沒變!」聽在劉冠梓耳裡,他露出靦腆笑容道:「老爸臨終前有交代,所有食材、做法都不能擅自更改,我也算是有做到。」
沙茶醬是汕頭牛肉劉沙茶爐的靈魂,以40多種辛香料拌炒而成。
用來做為火鍋湯頭提味的扁魚得先酥炸,再手工剃除尖刺。
老店所在的千越大樓,過去曾是台中最紅的複合式商場,但因大火加上商圈外移,如今大半已為廢墟,還一度名列全台十大鬼屋,入夜後建築體更顯殘破,唯獨汕頭牛肉劉沙茶爐燈火通明,人氣爆棚。負責打理老店的劉冠梓是劉業波的么兒,認真又老實的他總是一頭栽進工作裡,過去從不接受專訪。關於老店歷史,多由妻子代答,旁人或從牆上父親生前受訪的報導窺探一二,然而更多關於劉業波的傳奇人生,反而是從經營分店的長子劉冠楠口中得知。

老兵家鄉味 揍地痞爆紅

劉業波祖籍廣東潮州,國共內戰爆發時自願從軍,奉命死守海南島,曾經和林彪部隊鏖戰,子彈劃過帽沿、打中背包被軍毯卡住,才得以倖存於槍林彈雨下;1950年登陸高雄港,6年後以砲兵中士退役。重情重義的他,身上僅有的470元退伍金幾乎被朋友借光,最後只剩70元,在台中柳川旁擺攤賣起家鄉味沙茶爐。
「以前本省人不吃牛,我們家生意之所以變好,是因為我爸揍了一批流氓地痞,登上地方報紙頭條,才因禍得福爆紅。」彼時,劉冠楠才5歲,只記得那天父親反常交代母親早點把姊弟倆帶回家,「那些小混混想來白吃白喝,不知道惹錯人,我爸撂了昔日同袍不動聲色地包圍住巷子,還通報警察,若有人報案可以晚一點再來,最後一打多,打到對方不要不要的。」
手工現切牛肉每一片都得薄得透光,下鍋涮3秒就是最佳賞味狀態。
早年省籍情結嚴重,劉業波曾和本省女孩談戀愛,卻遭女方家長拆散,拖到44歲才經友人說媒娶妻。婚後,雙方始終難忘舊情,即使各自婚嫁,仍藕斷絲連,得知舊情人的另一半嗜賭,甚至暗地裡金援,帶著長子掩人耳目幽會,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妻子還是發現遭丈夫背叛,「那位阿姨後來50幾歲就過世了。」劉冠楠說。
劉業波(前右)祖籍廣東潮州,戰後留在台灣娶妻生女,落地生根。(劉冠楠提供)

炒沙茶祕方 傳子不傳女

帶著對家庭的虧欠,劉業波每天收攤已近凌晨3、4點,回到家幾乎沒時間闔眼,清晨又得上市場採買,所有肉類、海鮮、牛雜內臟都靠手工切盤。夫妻倆胼手胝足,靠著真材實料,生意蒸蒸日上;全盛時期,桌子擺出店外騎樓,30張桌一晚可翻上3至5輪,一天得準備80斤牛肉,連美國大兵都會上門消費。
當年退伍老兵謀生不易,劉業波一口氣雇用超過20位退輔會弟兄,每次吃飯得席開3桌才夠坐;昔日同袍手頭緊來借錢,他也從不拒絕,借了錢還會補上一句「不夠再來說」,劉冠楠說:「我媽都罵我爸最笨,賺錢都給別人花。」
劉業波雖然交友廣闊,但是堅持沙茶爐的靈魂炒沙茶絕不外傳。劉冠楠說:「我爸再貴的珠寶都買給我姊,唯獨手藝傳子不傳女,他甚至覺得媳婦嫁進來是自己人,女兒終歸要嫁出去,怕會跟兒子搶飯碗。」2子個性截然不同,劉冠楠熱情外放,劉冠梓省話慢熟,聊起往事總是有一搭沒一搭。
選用本地溫體牛肉,挑選運動量較大的後腿內側部位,肉質甜度高有嚼勁。
「炒沙茶最怕燒焦,老爸都是等打烊後才教,我們在旁邊看了一年,才放手讓我們練習。」比起哥哥排斥學做油湯生意,國小就會進廚蛋炒飯的劉冠梓,反而耐得住性子從頭學起。
劉業波對2個兒子各有不同安排,他和人合夥投資港式飲茶,原打算安插長子當經理,後因經營不善倒閉而作罷;長子退伍後,他有意退休,曾詢問劉冠楠有無意願接手老店?「坦白說,弟弟在店裡做得比較多,我覺得這樣對他很不公平,那時弟弟還在當兵,我爸聽了很不高興,覺得我沒責任感。」父子倆為此起衝突,劉冠楠一度離開老店,轉學做貿易。
買回來的生豆皮還得下鍋油炸,吸飽湯汁照樣吃得到濃郁豆香。

妯娌生嫌隙 兄另立爐灶

隔行如隔山,一年後,劉業波氣消,把長子召回店裡負責外場,次子則顧廚房,每月輪流採買備料。全家人的生活都繞著生意打轉,就連兄弟倆的終身大事,也是由父母物色店裡的服務生;劉冠楠、劉冠梓2家人自此幾乎24小時都綁在一起,妯娌間遂因分工漸生嫌隙。
劉業波64年前用僅有的70元退伍金,在台中柳川旁擺攤賣家鄉味汕頭沙茶爐。(劉冠楠提供)
2002年,劉冠梓的妻子卓秋利鼓勵另一半出去闖一闖,夫妻倆連店面都找好了。劉冠楠說:「我弟後來私下跟我說他會怕,坦白說他對老店的付出比較多,我同意退出,唯一條件是經營權不能落入外姓人手上,包括弟媳也不行。」自願退出老店的他,另貸款150萬元,在離老店6、7公里的河南路另起爐灶。
分家後,為了幫長子一把,被視為活招牌的劉業波,每天都會到長子的店坐鎮。「其實師出同門,2家店的食物做法都一樣,但我這裡的消費力不如老店,常遇到愛殺價、囉嗦貪小便宜的客人。」初期生意青黃不接,劉業波總以「再苦都沒有老子當年苦」鼓勵長子夫婦,還傳授潮州小吃汕頭蠔煎,增加快炒菜色選擇,生意才漸有起色。
劉冠楠的分店裝潢較新,因位在西屯住宅區內,成為不少上班族下班後的聚餐首選。
廣式金銀肝是當年父親的同鄉好友手工製作。(老店240元、分店280元/份)
「我爸常說『紅嘜號,嘸嘜走』,這句潮州話的意思是,生意紅了不要大聲嚷嚷,生意不好也不要輕易離開,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2006年,農曆年前大姊淋巴癌驟逝,劉冠楠說:「我姊交代小弟瞞著老爸,等後事都處理好了才讓他知道,結果他受不了打擊,茶不思飯不想,不到一年就跟著走了。」自認遭手足排擠的他淡淡說道:「我姊的想法是不希望我們擔心,但這樣做反而失去了好好道別的機會,真的是孝順嗎?」

分店人氣旺 老店舊雨來

劉冠楠手邊還珍藏著父親生前常用的皮帶,「我爸總說,沒錢時皮帶勒緊一點,喝水果腹也沒人知道,等有錢吃好一點時,皮帶再放鬆一點。」父親走後隔年,他將店遷往人潮更密集的住宅區,因房租開銷大,不論是肉類或菜盤單價都較老店高,但生意不減反增,人氣不遜於老店。
劉冠楠的廚藝是父親手把手傳授,遺憾生意漸有起色後,父親卻已經不在了。
反而是劉冠梓打理的老店,歷經SARS、連鎖小火鍋店興起,生意一度不如當年;相隔不遠處,還有一間「台灣沙茶陳」在網路上被謠傳是兄弟店,瓜分不明就裡的客源;劉冠梓雖然氣憤,卻也不願大張旗鼓澄清。不過,近年市政府推動中區再生計畫,吸引觀光人潮湧入,喚來許多老客人上門回味;因人手不好請,卓秋利還拜託娘家3位姊姊來店裡幫忙。
湯底部分會加入大白菜、沙茶、酥炸扁魚與沙茶等食材熬煮。
靠著傳承父親的家鄉味,兄弟倆各自站穩一片天,兩家人卻因長久累積的心結沒了互動。為確保父親心血不會流入外戚手裡,劉冠楠未與弟弟商量,今年4月悄悄以兒子名義註冊老店商標。劉業波生前常叮囑「打虎仍需親兄弟」,言猶在耳,現實生活中手足間的糾葛能否破冰,考驗劉家兄弟的智慧。
劉業波生前曾經叮嚀2子不可擅改食材、作法,老店彷彿被時光凍結,保留濃濃懷舊風。

顧客這麼說:守住老店滋味 服務態度佳

崔太太 台中
我從第一代經營時就來吃,這麼多年來,老店滋味一點都沒變,他們的湯頭很單純,就是扁魚的香氣,沒加味精吃完不會口渴,羊肉、牛肉切得夠薄,涮3秒能吃到肉的甜味,服務人員再忙都不會不耐煩。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