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4年存股600張 大俠靠一檔股票年入百萬會員專區財經理財疫情衝擊台股,大俠按照自己的存股策略持續買進,輕鬆自在。文 歐陽善玲攝影楊彩成董孟航吳貞慧發布時間 2021.06.01 05: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股息投資達人理財存股存股族兆豐金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逢低買進 持續投入雙管齊下 三段填息投資失策 打掉重練36歲的大俠,畢業後創立補教軟體工作室,再將創業累積到的1千多萬元資金,利用3段可能填息時間,及不定期不定額方式,分批買進兆豐金。去年,他領走兆豐金股息83萬元,今年估計可再抱走95萬元,每年股息穩定增加至少10萬元。疫情衝擊台股,大俠按照自己的存股策略持續買進,輕鬆自在。「5月中旬,本土確診人數突然暴增,我在股市最恐慌那2天,分批投入480萬元買進兆豐金,因為當時股價跌到年線附近,在除息前算是很甜的價格。」在「存股界」小有名氣的大俠武林,2017年底才開始存兆豐金,約4年時間,已向600張邁進。大俠武林 投資小檔案出生:1985年經歷:補教軟體工作室創辦人策略:把握每年8月至隔年4月前時機,搶先布局以不定期不定額方式,買跌不買漲、每日視情況進場除息前觀察該年度獲利數字,若衰退則部分減碼,等股價貼息再買進逢低買進 持續投入別人大逃殺,他卻逮到機會狂搶進;「對存股族來說,股市是玩跌的,不是玩漲的!」他直言,投資要成功,重點在敢持續投入本金、下重本,「我希望每年股息都要穩定增加至少10萬元。」只是,兆豐金為何能讓他這麼放心存下去?首先,兆豐金第一大股東是財政部。「每年第四季,財政部會公告隔年度預算,在歲入來源別預算表中,有投資股息紅利科目,欄目說明部分,能看到兆豐金要上繳多少錢,簡單試算一下,就會知道隔年配息狀況,相較其他個股透明又穩定。」大俠舉例,假設財政部能拿到18.6億元股息,除以財政部持有股數,就能大概知道股息配發金額,提前布局。兆豐金的大股東是財政部,每年股息需上繳國庫,股利政策透明。對大俠來說,能將資金長期投入,且義無反顧地危機入市,背後股東絕對是關鍵。「我常說,一家公司大股東若同時是監督者、既得利益者及施惠者,就是最好的存股標的,而兆豐金正好一次滿足3個願望。」像財政部,既是兆豐金監督者,每年可領十多億元股息,也算受惠者;若大環境發生像金融海嘯那樣的系統性風險,或美國洗錢案個別風險,財政部身為第一大股東,也會出手解決問題,甚至遇到困難,還能幫忙開闢營收版圖,「靠山夠有力,資金長期投入就安心。」其次,好的存股標的必須吸引長期資金進駐。「兆豐金前十大股東,除財政部、國發會外,還包括中華郵政、四大壽險公司及新舊制勞退基金,都是籌碼穩定的長線資金。」大俠說,跟著這些穩定資金的腳步,持續壯大資產,心裡很篤定踏實。最後,掃描主要ETF涵蓋內容,標的股必須入列。以目前國內二檔規模最大的ETF—元大台灣50及元大高股息為例,兆豐金均是其中成分股;「被動式投資受到時下投資人喜愛,除了長線資金主動買入外,ETF也得被動持有,主被動同時布局,籌碼結構更扎實。」0050和0056二檔規模最大的ETF都持有兆豐金,被動投資也布局,籌碼扎實。雙管齊下 三段填息問題是,資金該怎麼投入才能養大股息收入,甚至不用擔心貼息?大俠採用雙管齊下策略,建立一套具體可行的持續買進原則。第一套作法,是把握三段可能填息時間,分批進場;分別是10月、隔年1月及隔年4月。「每年10月左右,財政部預算書公告,眼明手快的存股族,會大致算出兆豐金隔年的配息金額,此時將吸引一部分資金進場卡位,推升股價。換句話說,若能提前布局,就可把握住第一段填息機會。」大俠說明。大俠在2017年底開始投入兆豐金,今年已經可領到近百萬元股息。到隔年1月10日左右,各家金控前一年獲利數字出爐,理論上表現較佳的公司,股價會在此時起漲;存股老手也能從過去1年獲利,推測當年配息金額,再反推出合理股價。例如,過去3年兆豐金盈餘分配率約80%,去年每股賺1.84元,就能推估出今年配息約1.5元。算出大致配息金額後,可再進一步推估除息前合理價。「我會參考近3年兆豐金平均殖利率,假設是5%,那麼回推一下,將股息除以殖利率,就可得到除息前合理價格。」大俠說,一旦股價低於合理價,將吸引長線投資人進場布局,形成助漲。至於第三段填息時機,則是董事會正式公布股利政策,此時等於進入填息末升段。「每年4月到8月除息前,有很大機率上演除息行情,若能提前在每年8月到隔年4月布局,原則上就不需擔心貼息。」他強調,只要能提前在4月買進,那麼利用8月除息前這段漲幅,就能搶先完成填息。而大俠的第二套買進策略,是不定期不定額進場。「要持續養大本金,股息才能年年穩定增加,因此每年將領到的息、加上手邊閒錢再滾入兆豐金,已成了制式且規律的習慣。」大俠說,9月領到息後,他會計算到下次領息的時間有多久,假設10個月、約200個交易日,就會將手中閒錢除以200,得到每天可買進金額,但只買跌不買漲,所以是不定期不定額。也就是只要兆豐金下跌,大俠就會算出當日可買進金額,以滾動方式,持續壓低存股成本。投資失策 打掉重練19歲的黑鴉,目前是高中數學家教,一年多前找上大俠學投資。「大俠的邏輯思維很清晰,他建議我以零股方式、分批進場,分散投資風險,過去一年多,我已存到6千多股兆豐金。」同樣也是存股達人的許先生,年領股息逾300萬元,他說,「大俠最大優點,就是務實地持續買進兆豐金,反觀一般散戶最大盲點,是太在意股價漲跌,這樣便無法完成長期投資規劃。」資工所畢業的大俠,離開學校後便創立工作室,開發教育題庫相關軟體,因為工作專注勤奮,30歲左右就累積到千萬元資產。為了讓未來生活有更多選擇,他開始學投資;而在投入兆豐金前,他其實利用KD跌破20買進、突破80賣出方式,操作台積電與台灣50,如此反覆試驗了4年,卻始終無法有效壯大本金。研究所畢業後,大俠自創補教軟體工作室,30歲時靠努力工作累積千萬元資產。「較困擾的一點,是這樣頻繁進出結果,會在股價相對低點賣出,又在相對高點買進,這樣就與我的投資目標背道而馳。」想通這點後,他打掉重練,改以兆豐金為存股主力,找到了一套既可持續壓低成本、又能安心買進,且能年增10萬元股息的方式。「雖然兆豐金股性牛皮,但是股價波動週期穩定,股息又好推測,按照既定策略買,投資就能很自在。」疫情讓投資人神經緊繃,但大俠老神在在不受影響。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