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心鋼鐵人番外篇】感念一張球賽門票的照顧 他砸2億搶救瀕倒紙廠 宜聯鋼鐵、興中紙業董事長王信豐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經營鋼鐵本業,王信豐(中)信奉日式管理,十分注重細節,靠著好品質與口碑站穩市場。
經營鋼鐵本業,王信豐(中)信奉日式管理,十分注重細節,靠著好品質與口碑站穩市場。
王信豐在鋼鐵事業站穩腳步,他始終未忘年少時,家中的打鐵生意受中興紙業照顧頗多,得知紙廠在轉型民營化過程中,因虧損連連急欲引注外部資金,決定投資2億元入股相挺。他理性分析:「我認為技術面這是家好公司,但是在管理上必須調整,不能再有吃大鍋飯心態,腳要先長肉才能站得久、跑得快。」
提起和興中紙業(民營化前身為中興紙業)的緣分,王信豐的思緒一下子拉到50多年前。身為家中長子,王信豐自小對讀書不感興趣,反而一頭栽進武俠小說的世界,最崇拜郭靖的俠義性格,母親見狀,乾脆勸他高二休學回家幫忙。
當年,父親經營的打鐵工坊幫中興紙業生產保護報紙的捲筒鐵套,王信豐回憶:「我才20出頭,中興當年是國營事業,員工素質高,即使是顧倉庫的也要通過考試,50多年前日本和歌山和紅葉少棒在台北比賽,中興主管還買票帶我一起去看,對我非常照顧。」服務紙廠過程中,中興紙業主管見王信豐工作勤快,還把一心想學做生意的他,推薦給宜蘭最大五金行。
王信豐入主民營化的興中紙業後,看準政府推動減塑政策,轉而切入紙塑餐盒、杯蓋產品。
有了敲門磚,王信豐就在這家五家行做了2年外務,踩三輪車包辦採購、送貨工作,奠定紮實五金買賣基礎。1968年決定自立門戶創宏興五金,舉凡中興紙業所需的五金,鋼管、鐵線材料,王信豐皆使命必達。
「創業以來,我承受紙廠的照顧頗多,點點滴滴感激在心,這也是為什麼中興紙業在民營化之後,我願意出資入股的最主要原因,否則紙業是完全跨領域,我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王信豐笑說,這段歷史淵源,甚至連許多員工都不知情,「完全是因為過去他們(紙廠)疼我,否則好的事業怎麼會民營化?就是因為不賺錢!」
王信豐從2003年加入興中紙業團隊,事必躬親的他不僅出資,也陪團隊一同調整經營策略,當時政府推動減塑政策,興中也從提供發票紙、月曆紙,轉而切入紙塑餐盒、杯蓋產品,除了販售產品,也推出自行組裝開發的整套紙塑設備機,甚至提供整廠輸出方案。
他強調:「紙廠的技術專業絕對沒問題,但管理上必須調整,以前是吃大鍋飯,現在大家同在一條船上,一起來努力。」秉持經營事業乃互惠原則,王信豐以戴口罩做例子,「很多人覺得戴口罩是為了保護自己,但我反而會跟同事們說,這其實也是尊重別人,就像經營事業,不能只想到自己,而是如何幫助對方,我們把品質做好、交貨迅速,彼此互惠互利,生意自然能順利成交。」
軟硬通吃的他也以鋼鐵本業做舉例,「很多人說鋼鐵是男人的事業,其實是指一言九鼎、說話算話。」經營事業將近半世紀,王信豐始終秉持做事是一二三四加減乘除,清清楚楚確確實實,做人則是難得糊塗、別太計較,讓不愉快的事情盡快煙消雲散。
除了硬邦邦的鋼鐵,王信豐(右)另投資興中紙業,並召回小女兒(左)擔任總經理。
資深員工宜聯鋼鐵副總經理邱林池透露,「董事長待人溫和有禮,所有訪客他都是親自送到公司大門口,主動幫對方開車門,不論對方職位高低或身分,一舉一動內化成自然,看在員工、下屬眼中,都是最好的身教言教,學起來養成有禮貌的習慣,對我們自己只有好、沒有壞。」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